蒙衣客 发表于 2025-9-7 13:27
那帖说的是徐公笔触尖锐,点评犹如画龙点睛,并未牵及多余之事。这也是错?
亲~咱别侮辱画龙点睛这个词好不?
点评要针对作品有一说一,不是在那里靠歪曲别人作品来博眼球的。你说的尖锐,或者你爱看的尖锐大概就是对作品或者作者或者网友的攻击吧?真的这样,那就不是阅读能力问题了,是品德问题了。我相信蒙衣还不是五行缺德之人,大概是没有仔细阅读作品,就光跟着人云亦云了!
拿《蒲公英》举例说明一下吧。
蒲公英的叙事线一直是一条线,即我母亲过世,我回家奔丧,奔丧过程中的事情和结果。并不存在什么花来两朵,忽略了母亲那条线。
2.作者也没有不重视亲情,把青花瓷看的比母亲重要。她点评时,只断章取义说是作者三十年没有妈,妈死了了了份心思。却不提作者在童年和青年母爱缺席的情况下,还是把母亲带到身边赡养的,后来母亲老年痴呆又思念故乡才送回去托大强照顾这一节的。
3,母亲没有青花瓷重要?因为要料理母亲丧事,这才一下车就忽略了青花瓷。正因为母亲重要,才后来想起给老三带青花瓷。作者表面对母亲的死风轻云淡,通过忽略又断片来衬托其实,他还是心里有母亲的位置的,母亲的位置重于朋友的青花瓷。后来母亲后事完了,彼一时此一时就得面对朋友来拿青花瓷的问题,这也能被上升到母亲没有青花瓷重要?真是可笑。
4.关于老二的欺骗,也是人之常情。在某种利益面前人被猪油蒙了心做出错误的行为了。我并没有当时翻脸就得找出来,一是顾及他帮忙照顾过母亲。二是我当时断片了。也正是老二的这个欺骗行为给小说增加了冲突性有了一波三折的看点。
5,老三的傻,也不是难得糊涂。也恰恰是老大的马虎老二的欺骗,使得青花瓷没有被送出去,使得老三因傻因骗得福,总算平安落地……
至于隐喻和文笔我就不说了。单就小说本身的逻辑性,你家徐公就错的离谱,这不是点晴,是闭着眼睛瞎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