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下评判:后篇在论证上更胜一筹
•
逻辑严谨性:后篇成功揭露前篇的“自然主义谬误”(从“实然”推“应然”),并厘清历史解释与道德评价的关系,逻辑结构更严密。
•
论证说服力:后篇通过史料证明道德批判的古已有之,瓦解了前篇“现代人不能苛责古人”的核心论点,论证更具摧毁性。
•
价值导向:后篇坚持普世价值与道德底线,避免滑向相对主义,更具思想启发性与社会责任感。
然而,前篇在历史复杂性展现与文笔表现上仍有其价值,两文实则互补:
•
前篇提醒我们理解历史的语境与艰难,
•
后篇则重申道德评判的不可缺席。
综合而言,后篇在思想深度与论证力度上更高,但前篇的文学性与历史感亦值得肯定。 理想的历史评价应兼具二者的优势:既深入情境共情,又坚守道德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