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流火都城 于 2025-9-22 20:45 编辑
有种说法,凡事要向内求,仿佛只要自省就可以获得很多。这话不假,但光内求是不够的。还要睁开眼睛看外界。所以,内求与否,因人而异,需要因材施教。对于本来就很内敛自闭的人,如果一味要求内求,只会愈演愈烈。适当的摆脱自我,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多接触良师益友,把注意力放在从前忽视的人事上,这样能避免很多过分的内求。
所以,写文章的时候,不要老是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写自己。而是把自己的琐事和破事放在一边,去欣赏他人的故事,写一点关于他人的文章。当然,如果本来就是一个很外向的人,那么适当的内求,道理也是一样的。至于最后,到底是外求好,还是内求好,完全以个人的秉性而定。
就像孔子教育多疑迟缓的弟子,不要三思后行,而是二思之后就可以行动了。但对于本来就急躁的弟子,他却要求一定要三思后行。所以,很多理念并非一刀切,因个人的具体而变化。举这个例子,也是为了更好的区分,何时该外求,何时该内求。像我这种习惯写自己的人,就需要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了。多描写自己最喜欢的作家,写写最喜欢的小说等等,虽然喜欢什么,也是自我的一种反映和投射,但总比完全写自己,叫人舒心,脑洞大开。
习惯了内求,偶尔透过心灵之窗,看看外面的诗与远方,也是很惬意的。把自己拘囿在狭小的视野里,是令人遗憾的事。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有切换视角的本事,在自己的世界和外在的世界里,都有我们的关注与存在。内求外求不分优劣,都是激发思想的工具,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