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红星公社 《酒兴》@凡夫俗子 @五十学易
查看: 584|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酒兴》@凡夫俗子 @五十学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5-9-23 17:19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32
发表于 2025-9-25 15:0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舞— 发表于 2025-9-25 13:44
打不开是网速问题吧?我都是用电脑或笔记本浏览。
音画用手机浏览的体验极差,音画都是高分辨率、大尺寸 ...

就是看不清
电脑我很少用了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25-9-25 14:01 |只看该作者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9-25 10:42
醉酒断片后,惹事,进派出所二次。 运气不错,都平安出来了。

这得喝多少?派出所体验卡算是集齐两次了?
看来咱这运气是能在局子里打地铺的级别!
不过平安出来比啥都强。O(∩_∩)O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5-9-25 13:44 |只看该作者
湘女妃儿 发表于 2025-9-25 13:22
小舞,你这个需要横屏看么?
我咋打不开呢

打不开是网速问题吧?我都是用电脑或笔记本浏览。
音画用手机浏览的体验极差,音画都是高分辨率、大尺寸的图像,手机屏幕的物理尺寸限制成为了最大的瓶颈,​​ 这确实是一个硬伤。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5-9-25 13:36 |只看该作者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9-25 10:34
赏析鸡尾酒远不止是“喝”那么简单,它是一门融合了感官体验、知识储备和人文情怀的艺术。我们可以像欣赏一 ...

《品酒诀》
品酒非独饮,艺术融感官。
如同赏画乐,解码有门栏。

【观色第一眼】
色分清与朦,杯具各不同。
泡沫霜雾巧,装饰点睛浓。

【闻香探魂韵】
轻嗅识前调,摇杯层次丰。
基酒果香绕,底蕴藏其中。

【品味察乾坤】
入口感轻重,酸甜苦辣融。
平衡为至道,余韵定输赢。

【解意知匠心】
名中藏故事,技法隐真功。
经典创新辨,杯里有苍穹。

例析大吉利:
乳白漾杯光,青柠沁果香。
酸甜托酒魄,余味化清凉。

诀要记心间:
慢品如读卷,细问得真章。
方寸杯中界,天地自然宽。

(全诀共十二韵,融汇四维品鉴法,以五言为主干,佐以三七言变化,兼取起承转合之诗法,助力记忆品酒要诀)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5-9-25 13:2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小舞,你这个需要横屏看么?
我咋打不开呢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5-9-25 11:4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9-24 09:07
酒壮怂人胆,千真万确。  千禧年那年30日,我和三个同事在派出所待了一晚上,喝多了,和警察叔叔较劲。

真厉害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5-9-25 10:51 |只看该作者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人雅集游戏,后来也用来泛指这种高雅的文人聚会。
典故来源:
最著名的故事出自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公元353年三月初三(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名士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举行雅集。大家坐在蜿蜒的溪水两旁,将盛有酒的“觞”(一种椭圆形的带耳浅酒杯)放在上游,让其顺流而下。酒杯在谁的面前停下或打转,谁就要即兴赋诗一首,若作诗不成,则需罚酒三杯。这次集会共得诗三十七首,王羲之乘着酒兴,用鼠须笔在蚕茧纸上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如何“饮酒对诗”:
这个活动完美地将自然、饮酒、文学和书法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古代文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纵情山水、以文会友的生活情趣。
与“曲水流觞”相关的著名诗句:
  • 王羲之《兰亭诗》:

    • “流觞曲水无多日,更作新诗继永和。”

  •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虽未直接提及,但意境相通):
    •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 苏轼诗词中也常化用此意:
    • 他在《次韵刘景文登介亭》中写道:“流觞曲水无多日,更望何时一再游。”


所以,“曲水流觞”不仅仅是一个词语,它代表了一种中国文人理想中的、充满艺术气息的雅致生活。如果您想举办一个现代版的“饮酒对诗”活动,完全可以借鉴这个形式,在山水之间,与友人一同享受诗词和自然之美。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5-9-25 10:42 |只看该作者
—舞— 发表于 2025-9-24 12:01
“断片”想起侯宝林的相声《贴膏药》

醉酒断片后,惹事,进派出所二次。 运气不错,都平安出来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5-9-25 10:37 |只看该作者
鸡尾酒的由来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但它并没有一个单一、确切的起源故事。更像是一个由多种传说、历史事件和词汇演变共同编织而成的谜团。

以下是最主流的几种说法,从有趣的传说再到更可靠的历史考证:

一、 民间传说与趣闻(真假难辨,但广为流传)
这些故事充满了戏剧性,是酒吧里闲聊的绝佳素材。

“鸡尾”故事(The Cock's Tail)

这是最经典的形象化传说。故事发生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或更早的殖民地时期)。一家酒馆的老板发现自家的鸡跑进了顾客的庭院,为了追回鸡,他承诺将用鸡尾羽毛作为装饰,为顾客调制一款特别的酒。他将各种剩酒混合在一起,并用一根鸡尾羽毛搅拌,由此得名“鸡尾酒”。

墨西哥公主的故事(La Princessa Xochitl's Tail)

这个传说将源头指向了墨西哥。一位名叫Xóchitl(在阿兹特克语中意为“花”)的公主,向来访的美国将军敬献了一杯用当地龙舌兰酒为基酒,并混合了多种果汁的饮料。将军深深着迷,不仅爱上了饮料,也爱上了公主,并以公主的名字命名了这款酒。由于公主的名字难以发音,将军便用他更熟悉的“Cocktail”来称呼它。

药房说(The Pharmacist's Cure)

在18、19世纪,药房(Pharmacy)通常会售卖一些含有酒精的“滋补药酒”。为了改善这些药酒苦涩的口感,药剂师会加入糖、草药或苦精(Bitters)进行调味。这种将多种成分混合饮用的做法,被认为是鸡尾酒的雏形。至今,许多鸡尾酒的核心元素——苦精,仍保留着药房的影子。

二、 词源考证(相对可靠的历史线索)
历史学家们更倾向于从词汇的演变中寻找答案。

“鸡尾” 用于形容非纯种马(The Non-Purebred Horse)

这是目前最被广泛接受的说法。在17-18世纪的英格兰,“cocktail”一词被用来形容一种非纯种赛马,它的尾巴会像公鸡的尾巴一样被剪短翘起,以显示其混血身份。因此,“cocktail”逐渐引申为“混合的”、“非纯正的”意思。

当这个词被带到美洲后,很自然地被用来描述那些由多种烈酒混合而成的饮料,以区别于单一的纯饮烈酒。1806年5月13日,纽约的一家杂志《平衡与哥伦比亚知识库》在回答读者提问时,首次明确定义了鸡尾酒:“鸡尾酒是一种由任何种类的烈酒、糖、水和苦精组成的刺激性烈酒饮品。” 这个定义已经非常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古典鸡尾酒”(Old-Fashioned)的配方。

其他词汇理论

Cock Ale:一种17世纪流行的、将烤公鸡与麦芽酒一起浸泡的“滋补饮料”,但关联性较弱。

法语词源:可能源于法语“Coquetier”(意为蛋杯)。据说,19世纪新奥尔良的一位药剂师(也被认为是苦精之父的安托万·阿马多尔·佩肖)用一款名为“Peychaud's Bitters”的苦精调制混合酒,并用一种蛋杯来盛装。顾客们点酒时会说“我要一个Coquetier里的那种酒”,这个词后来被英语化为“Cocktail”。

三、 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
无论名字从何而来,鸡尾酒文化的真正兴起和规范化与美国的历史息息相关。

19世纪:冰与调酒师的崛起

冰箱的发明和制冰技术的普及,让冰变得容易获得,这是调制冰镇鸡尾酒的前提。

专业的调酒师出现,第一本真正的调酒师指南——杰里·托马斯(Jerry Thomas)于1862年出版的《如何调配饮料》(How to Mix Drinks or The Bon-Vivant's Companion),系统性地记录了数百种鸡尾酒配方,奠定了调酒学的基础。

禁酒令时期(1920-1933年):地下发展与创新

美国禁酒令反而阴差阳错地推动了鸡尾酒的发展。为了掩盖劣质私酿酒的糟糕味道,人们不得不加入果汁、糖浆、苏打水等来调味,催生了许多新的混合饮品。鸡尾酒文化在地下酒吧(Speakeasies)中秘密繁荣。

战后至今:全球化与复兴

二战后,鸡尾酒文化随着美国的影响力传播到全球。

21世纪初至今,出现了“经典鸡尾酒复兴运动”(Cocktail Renaissance),调酒师们开始重新挖掘传统配方,使用高品质的原料和精湛的技艺,将鸡尾酒提升到了美食艺术的高度。

总结
鸡尾酒的由来并非一个孤立的发明时刻,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名字的由来:最可信的说法源于形容“混合”之意的“cocktail”一词。

形式的诞生:与药房调配药酒、早期美国人混合烈酒饮用的习惯密切相关。

标志性事件:1806年杂志上的首次明确定义是其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文化的成型:19世纪的技术进步和专业调酒文献的出现,以及禁酒令的特殊环境,共同塑造了现代鸡尾酒文化。

所以,下次当你享用一杯鸡尾酒时,你品尝的不仅仅是一杯饮料,更是一段跨越了几个世纪的、混合了历史、传说和人类创造力的精彩故事。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5-9-25 10:34 |只看该作者
赏析鸡尾酒远不止是“喝”那么简单,它是一门融合了感官体验、知识储备和人文情怀的艺术。我们可以像欣赏一首音乐、一幅画作一样,去深度解码一杯鸡尾酒的魅力所在。

以下是一套系统性的鸡尾酒赏析方法,你可以从这几个维度入手:

一、 视觉赏析 - 第一印象
这是接触一杯鸡尾酒的第一步,决定了你对它的初始期待。

色泽与清澈度:

颜色:观察它的主色调是什么?是清澈透亮(如马丁尼),还是朦胧磨砂(如威士忌酸)?颜色是来自基酒(如龙舌兰的金色)、利口酒(如蓝色库拉索),还是天然果蔬(如血腥玛丽)?

清澈度:酒体是否纯净无杂质?对于澄清鸡尾酒,其通透感是技术力的体现。

形态与装饰:

杯具选择:为什么用马天尼杯、古典杯还是Tiki杯?杯具不仅服务于功能(保冷、聚香),也奠定了风格基调。

泡沫与霜雾:是否有绵密的泡沫(如 Ramos Gin Fizz)?杯壁是否有一层优雅的霜冻?

装饰物:装饰是点睛之笔。观察是简单的柠檬扭条、复杂的雕花,还是一束香料?思考装饰物是否与酒的风味相呼应(例如,一杯“莫斯科骡子”里的姜片)。

二、 嗅觉赏析 - 灵魂之窗
香气是风味的预告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品尝时的感受。

初次闻香:在不搅拌的情况下,从杯口适当距离轻嗅。首先捕捉到的最强烈的香气是什么?是基酒的烈酒香,还是果汁的果香,或是香料的辛香?

深度探索:轻轻晃动酒杯或使用吸管搅拌后,再近距离闻香。此时,更多层次的香气会释放出来。

前调:最容易挥发的香气,如柑橘皮油、薄荷的清新感。

中调:酒体的核心香气,如基酒(杜松子酒的植物气息、朗姆酒的蔗糖香)、水果或草本利口酒的风味。

底调:最沉稳的香气,如香料、木质调或糖浆的甜香。

三、 味觉赏析 - 高潮部分
这是鉴赏的核心,需要让酒液在口中充分接触每一个味蕾区域。

口感与酒体:

第一印象:入口的第一感觉是甜、酸、苦还是辣?

酒体:感受酒在口中的“重量感”,是轻盈如水,还是厚重如奶油?

酒精感:酒精的灼热感是否处理得恰到好处?是强劲凌厉,还是温润顺滑?一杯平衡的鸡尾酒,酒精感应与其它风味融合,而不是突兀刺喉。

风味层次与平衡:

辨识风味:尝试分辨出具体风味。是青柠的酸、百香果的甜、苦精的草本苦,还是黑麦威士忌的香料味?

平衡度:这是评判一杯鸡尾酒好坏的最高标准。甜、酸、苦、烈这几个要素是否和谐共存?没有任何一种味道应该过分突出,压制其他所有味道。例如,一杯“威士忌酸”中,柠檬的酸和糖的甜应该完美平衡威士忌的烈度。

余韵:

咽下或吐掉酒液后,感受留在口中的余味。余韵是悠长绵柔,还是短暂即逝?余味是令人愉悦的(如回甘、香料香),还是令人不快的(如涩味、化学味)?

四、 综合分析与背景理解 - 升华体验
将感官体验与知识结合,能让你对一杯酒的欣赏达到新高度。

名称与故事:鸡尾酒的名字往往暗示了它的起源或特色。了解其背后的历史典故或创作灵感(例如,“内格罗尼”背后的伯爵故事),能为品尝增添趣味。

调酒师的技艺:思考这杯酒展现了调酒师的哪些技巧?是摇和得恰到好处的冰镇与稀释,是搅拌带来的极致顺滑,还是复杂的自家浸渍、糖浆制作能力?

创新与经典:这是一杯经典鸡尾酒,还是创新之作?如果是经典,它是否完美复刻或有所改良?如果是创新,它使用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食材或技术?

实战赏析范例:一杯 “大吉利”
视觉:淡雅朦胧的乳白色,盛于经典的蝶形杯中,杯缘插着一片青柠角,简洁清新。

嗅觉:首先扑面而来的是青柠极具穿透力的清新酸香,紧接着是朗姆酒带来的淡淡甘蔗甜香和热带水果气息。

味觉:

口感:入口冰凉清爽,酸度明亮,瞬间打开味蕾。

风味:青柠的酸爽和砂糖的甜润非常均衡,完美承托出白朗姆酒的顺滑和轻柔果味。

平衡:经典的“酸-甜-烈”三角结构非常稳固,酸甜恰到好处,既化解了酒精的刺激,又不会过甜。

余韵:余味干净,留下淡淡的青柠清香和一丝蔗糖的回甘,令人想立刻再喝一口。

总结:一杯成功的大吉利,就像一口液体的热带假期,它不复杂,但极考验调酒师对酸甜平衡和摇和技巧的掌握。

给你的小建议:下次在酒吧点一杯鸡尾酒时,不要急于一口饮尽。花上几分钟,按照这些步骤慢慢品味,并与调酒师或朋友交流你的感受。你会发现,鸡尾酒的世界因此而变得无比广阔和深邃。

祝你品鉴愉快!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5-9-25 10:31 |只看该作者
【王牌调酒师 中英双语字幕 全10集 Drink Masters】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are_source=copy_web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5-9-24 12:01 |只看该作者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9-24 11:23
醉酒的三分法,精准地描绘了一个从身体失控到人格面具脱落,最终触及原始本能的递进过程。我们来重新梳理一 ...

“断片”想起侯宝林的相声《贴膏药》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5-9-24 11:41 |只看该作者
五十学易 发表于 2025-9-24 10:58
您这叫捧杀。幸好我脸皮厚,不怕别人拍砖。非常感谢您的夸奖,老实说,虽然我与您口中这位相差甚远,但是 ...

“不及乱”,是真章。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5-9-24 11:23 |只看该作者
醉酒的三分法,精准地描绘了一个从身体失控到人格面具脱落,最终触及原始本能的递进过程。我们来重新梳理一下这个更精妙的版本:

第一境界:生理上呕吐 —— 身体的“最后防线”
状态:这是身体最直接的抗议。胃部痉挛,呕吐中枢被酒精触发,强制排出毒素。

象征:意识的守卫。此时理智尚存,但身体的防御系统已经拉响警报,它在用最激烈的方式命令你:“停下!否则系统将崩溃。”

第二境界:神经失态 —— 社会人格的“暂时下班”
状态:酒精抑制了大脑皮层,尤其是负责理智、判断和社交礼仪的前额叶。平时被严格约束的情绪和行为(如话多、易怒、亢奋)被释放出来。

象征:“超我”的瓦解。我们日常扮演的社会角色(那个得体、有礼的“我”)被迫下线,露出一个更真实、更情绪化、但也更不受控制的“自我”。

第三境界:潜意识指挥,断片 —— 本能自我的“终极登台”
这是最深刻也最危险的一层。您提出的“潜意识指挥”是点睛之笔。

状态:

潜意识指挥:当高级大脑功能(理性、记忆)被酒精几乎“麻痹关机”后,大脑中最原始、最本能的部分——脑干、边缘系统(负责呼吸、心跳、基本情绪、欲望)——接管了身体的总指挥权。此时的行为完全由生存本能、原始冲动、深埋的情感创伤或欲望所驱动。这可能表现为无端的攻击性、不顾一切的冒险、最深的悲伤或最赤裸的欲望表达。这是卸下所有伪装后,最接近“本我”的状态。

断片:与此同时,负责形成记忆的“海马体”也罢工了。这就导致,虽然当时身体在“潜意识”的指挥下可能非常活跃,但“意识”这台录像机却停止了工作。第二天醒来,对于“另一个我”的所作所为,毫无记忆。

象征:“本我”的狂欢与意识的“黑洞”。这是理性彻底消失后,潜意识深渊的短暂浮现。所有的社会规范、道德约束都被抛诸脑后,人完全被动物性的本能所支配。而“断片”则让这段“本能狂欢”成为了当事人记忆中的一个黑洞,只留下后果和旁人的叙述,无比危险。

总结:一场循序渐进的“自我剥离”
您的这个框架,完美描述了一次深度醉酒的过程,其实就是一场 “自我”的层层剥离:

剥离身体的稳定(呕吐)。

剥离社会的面具(失态)。

剥离理性的约束和最后的记忆(潜意识指挥+断片),最终露出那个深藏在潜意识底层、最原始的自己。

这个理解远比单纯的生理描述更具洞察力。它提醒我们,过量饮酒带来的风险,远不止是身体不适,更是对“自我”掌控权的彻底放弃,其后果往往是不可预测和难以挽回的。感谢您这个精彩的提炼!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5-9-24 11:09 |只看该作者

莫议醉酒吧。那股子熏人的酒气,闻上一次,三月不想闻酒味。
上个月我老公喝得烂醉如泥,躺在单位卫生间地砖上睡了一晚上,想尽一切办法都拖不到床上去。没办法,我只好踢了他十几脚,把一床褥子垫在他身下,让他躺那儿了。
门窗开了好几天,才散尽那股酒味。
《论语·乡党》篇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唯酒无量,不及乱。”我觉得喝酒当有这种觉悟。喝得合适是雅事,偶醉一次无妨,但追求常醉就流入下乘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5-9-24 10:58 |只看该作者
—舞— 发表于 2025-9-23 19:27
我了解的才女五十学易,慧心巧思,赏器论食,皆成文章。文采超然,烟火神仙。

您这叫捧杀。幸好我脸皮厚,不怕别人拍砖。非常感谢您的夸奖,老实说,虽然我与您口中这位相差甚远,但是谁不喜欢听好话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5-9-24 10:56 |只看该作者
非常漂亮呀。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5-9-24 09:0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9-24 09:09 编辑

酒壮怂人胆,千真万确。  千禧年那年30日,我和三个同事在派出所待了一晚上,喝多了,和警察叔叔较劲。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5-9-24 09:03 |只看该作者
在这里议一议醉酒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5-9-23 22:44 |只看该作者
—舞— 发表于 2025-9-23 19:27
我了解的才女五十学易,慧心巧思,赏器论食,皆成文章。文采超然,烟火神仙。

八面玲珑心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5-9-23 20:46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5-9-23 20:01 |只看该作者
绝美!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5-9-23 19:27 |只看该作者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9-23 18:22
谢谢!  舞老师。等五十学易谈谈感受。 我琢磨过这人从雅入俗比较容易,从俗至雅有点难度。

我了解的才女五十学易,慧心巧思,赏器论食,皆成文章。文采超然,烟火神仙。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5-9-23 19:06 |只看该作者
—舞— 发表于 2025-9-23 19:00
“同样是饮酒,美国大鼻子想到了情人,而国人想到了老妈,这就是差异,东西方酒文化的差异”
---------- ...

我注意到了钢琴+ 古典民族乐器。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5-9-23 19:00 |只看该作者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9-23 18:22
谢谢!  舞老师。等五十学易谈谈感受。 我琢磨过这人从雅入俗比较容易,从俗至雅有点难度。

“同样是饮酒,美国大鼻子想到了情人,而国人想到了老妈,这就是差异,东西方酒文化的差异”
----------------------------------------

音画灵感来源于您这句话,我用视觉的诗篇回答您那句灵感。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5-9-23 18:31 |只看该作者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5-9-23 18:22 |只看该作者
谢谢!  舞老师。等五十学易谈谈感受。 我琢磨过这人从雅入俗比较容易,从俗至雅有点难度。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5-9-23 17:24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5-9-23 17:19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