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志 于 2025-9-24 09:34 编辑
民泊原本是为了方便游客、促进当地经济的制度,但当它和投机、签证挂钩,就慢慢变味了。大阪的如今局面像是一面镜子:制度在设计时可能是善意的,可一旦遇上全球化的资金和精明的操作,就会长出超出预期的枝节。而这些枝节,最先扎到的,往往是普通居民的日常。有人说,日本的矛盾,常常不是在宏大的议题上显现,而是在最细碎的日常里。深夜的歌声、院子里的空瓶,就是文化差异被放大的瞬间。换成我们,也会觉得心里别扭。
大阪的特区民泊会走向何处?从现在的趋势看,大概率是收紧甚至逐步消失。大阪市已经决定不再接受新的申请,一些地区的民宿从“全年营业”被限制到“一年最多接待180天”,很多投资客辛苦布局的模式,也可能瞬间不再成立。
对当地居民来说,也许终于能安静一点的生活了,不必每天清理别人留下的瓶瓶罐罐。可对那些把几百万资金投进来的外国人来说,这意味着未来的民宿生意并不好做了。想想也有点讽刺:当初是为了方便游客,如今却在“乱象”和“监管”之间来回摇摆。或许几年后,再提起特区民泊,大家记得的也就那短暂的繁荣吧……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