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姚湾里、蒋巷里
查看: 3646|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姚湾里、蒋巷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0-6-5 20: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姚湾里、蒋巷里

    蒋巷,感性的人一听这名字很容易联想为是某处江南小镇上的某
条青石巷子,斑斓围墙的苔衣,伸出墙外的花枝,落雨天的伞及伞下
袅娜的女子,或是提篮卖花的悠声素影,推窗探身的如花似玉。

    其实,蒋巷它只是我以前居住的那个村庄之名,与许多村庄一样
是朴素平凡悠闲从容的春耕秋收稻麦生香,鸡犬相闻闲话桑麻罢了。

    若用记忆的笔调勾勒出蒋巷的地形,便似一个“彐”字,线条代
表着几条河流,而填补上下两片空档的就是村庄了,村庄的上半片叫
做蒋巷里,下半片叫做姚湾里,合起来就俗极的称为蒋巷生产队。

    湾,河水弯曲处也。姚湾里的名称是人姓与地形的结合物,有着
小老百姓临水而居随遇而安的淳朴豁达。姚湾里的人家皆姓姚,追根
溯源,彼此就是兼亲带眷的一个姚姓大家族。只消一出门口,相互遇
见的人都会按着传下来的辈份恭敬地叫人或坦然地应声,算是俗世里
最妥帖自然的一种礼仪伦常了。

    住在蒋巷里的人家,姓氏就杂了,有陆、唐、张、杜、月、江六
个姓,偏是没有蒋姓的。据说以前这些人家都依附于姚姓的,后来人
口增多,龙蛇混杂,便让他们搬住至蒋巷里。

    蒋巷里的名字来源取的是一个俗语谐音“酱缸里”。

    每年黄梅雨季时,家家户户会做一种叫蒸饺白的食物,就是用面
粉和熟而不烂的赤豆和在一起,捏成半个手那么长的椭圆,并且要在
椭圆的左右用大拇指按出两个凹印。放在屉笼里蒸熟的蒸饺白,一般
是不吃的,而是层层堆积于竹篮里并放置房屋最潮湿的角落,任其发
酵、长毛、霉变。待等雨季过了,太阳晴空长照时,便把黄霉的蒸饺
白倒入大锅,加水烧滚,再搁上酱油啊、盐啊、香料之类的调味,最
后起锅放入酱缸里。陶制的酱缸大而浅,大好似一米直径的圆,浅则
搁在地上不过人的膝盖。酱缸里的酱是一直要放在日头下面暴晒的,
晒至均匀浓稠,就可把自家田地里种的黄瓜生瓜剖条去籽暴腌晒干后
纷纷泡入酱内,一般泡上一星期后即可捞出洗净撕成小块,做吃粥喝
泡饭时的搭配小菜,味道脆嫩鲜美。多余的就晒干后洒点糖封藏在瓮
里,秋冬时节亦能取出食用。

    “酱缸里”这句俗语是有小故事的,据说有个非姚姓的喜欢偷东
摸西的人,某次在偷人家酱瓜时,被人发现,心一慌脚一软整个人跌
进了酱缸里,结果酱把他的眼睛泡坏了。后来就流行成规劝人老实本
分的一句话“当心跌进酱缸里”,或是有人眼睛痛了生偷刺眼了便会
玩笑说“是不是去偷人家酱瓜了”。所以蒋巷里这个名字起先是含着
贬义的,体现了当时姚姓一族对那些外姓人的歧视心态。

    解放前,村庄一直是叫姚湾的,凡事都以姚湾里为前,就连人的
口头语亦是如此,好比说要人相信自己时就会得拍着胸脯说你去姚湾
蒋巷打听打听,我是个什么样的人。解放后,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划
分成分时,地主富农都在姚湾里,贫下中农都在蒋巷里,自然名字就
更换成了蒋巷生产队,轮到蒋巷里的人抬头挺胸扬眉吐气了。

    忘记提及一点,蒋巷这个村庄是附属于上海这个繁华都市的版图
内的,比之市区的锦绣闹热它只能是偏僻荒凉微不足道的,所以它的
容颜从八十年代开始随时被潮流的胭脂涂抹更改着,往往不见一会儿
就面目全非。到得二零零二年,一纸拆迁文书终于让蒋巷这个村庄彻
底地烟消云散。当然,村庄本身是许多房屋杂物花草树木组成的,它
们是无法表达失落及抗议毁灭的。至于那些居住姚湾里蒋巷里的人,
心里计较的只是拆迁赔偿,失落或抗议的也只是钱多钱少的问题。

    时至今日,那些住进洋房高楼里的人,言语里基本不会提及曾经
的姚湾里和蒋巷里了,只说自己是某某路某某弄某某号里的或是某某
路某某中心村的。即便是我,也终究不过是个身安营火心念樵野的矛
盾者罢了,想之又想,唯一能为蒋巷这个早已不存在的村庄做的就是
收拢记忆里的碎片仔细拼凑并描绘下来而已。

    所以,世事种种在姚湾里、蒋巷里这两个名字的来源交替及消失
中已足够体现了红尘轻浮及悲欣交集。就如日月星辰昼夜更替与春夏
秋冬自然转换,芸芸众生,花开花谢,种种或凄或美的细节迟早是会
被时间一笔带过作不得丝毫主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0-6-5 20:16 |只看该作者
其实,蒋巷它只是我以前居住的那个村庄之名,与许多村庄一样
是朴素平凡悠闲从容的春耕秋收稻麦生香,鸡犬相闻闲话桑麻罢了。
————————————————————————
一个小村庄名字居然也如此牛,很有上海古巷的味道。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0-6-5 20:24 |只看该作者
每年黄梅雨季时,家家户户会做一种叫蒸饺白的食物,就是用面
粉和熟而不烂的赤豆和在一起,捏成半个手那么长的椭圆,并且要在
椭圆的左右用大拇指按出两个凹印。放在屉笼里蒸熟的蒸饺白,一般
是不吃的,
——————————————————
这个居然不让吃,我口水都掉出来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0-6-5 20:35 |只看该作者
忘记提及一点,蒋巷这个村庄是附属于上海这个繁华都市的版图
内的,比之市区的锦绣闹热它只能是偏僻荒凉微不足道的,所以它的
容颜从八十年代开始随时被潮流的胭脂涂抹更改着,往往不见一会儿
就面目全非。
——————————————————
我自己回答这个问题吧,蒋巷本来就隶属上海滴;P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6-5 21:41 |只看该作者
此文很好,若配些图就更好了,可免他日“种种或凄或美的细节迟早是会被时间一笔带过作”。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6-5 22:35 |只看该作者
芸芸众生,花开花谢,种种或凄或美的细节迟早是会被时间一笔带过·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6-6 09:07 |只看该作者
“蒸饺白”和我们这里的“豆瓣酱”有点像,作用一样,只是我们用的是黄豆。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6-6 09:28 |只看该作者
每年黄梅雨季时,家家户户会做一种叫蒸饺白的食物,就是用面
粉和熟而不烂的赤豆和在一起,捏成半个手那么长的椭圆,并且要在
椭圆的左右用大拇指按出两个凹印。放在屉笼里蒸熟的蒸饺白,一般
是不吃的,
——— ...
淡淡一片云 发表于 2010-6-5 20:24

云姐 这么这么馋呢?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6-6 13:21 |只看该作者
姚湾里、蒋巷里
呀!好熟悉的叫法,,,似乡音呢
我们这里叫哪个地方,也叫**湾**里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6-6 14:41 |只看该作者
世事种种在姚湾里、蒋巷里这两个名字的来源交替及消失
中已足够体现了红尘轻浮及悲欣交集。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0-6-6 14:41 |只看该作者
就如日月星辰昼夜更替与春夏秋冬自然转换,
芸芸众生,花开花谢,种种或凄或美的细节迟早是会
被时间一笔带过作不得丝毫主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0-6-6 14:42 |只看该作者
云姐 这么这么馋呢?
——————————————————
呵呵,我前辈子是只猪猪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0-6-6 17:43 |只看该作者
朴实的文字里那些叫蒸饺白的食物,总会让我们思念乡村的日子。我们四川这种酱菜很多,做法也差不多。
老百姓是一日三餐都离不得这些酱菜的。  :hug: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0-6-6 18:39 |只看该作者
香尘就是这种文化底蕴极深厚的“酱缸”里熏陶出来的一种味道,一种令人陶醉的味道。
问好阿香!:hug: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0-6-6 18:44 |只看该作者
能够说什么捏, 历史变迁就是这样, 物是人非, 依旧是那块土地, 可不同的朝代,不同的人群,就有了不同的史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0-6-7 06:03 |只看该作者
姚湾里、蒋巷里

    蒋巷,感性的人一听这名字很容易联想为是某处江南小镇上的某
条青石巷子,斑斓围墙的苔衣,伸出墙外的花枝,落雨天的伞及伞下
袅娜的女子,或是提篮卖花的悠声素影,推窗探身的如花似玉。
...
香尘 发表于 2010-6-5 20:00

  香尘的字,一直是我最喜欢的!置顶共赏!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0-6-7 12:39 |只看该作者
绝对喜欢,生活化,好!!!!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0-6-7 12:48 |只看该作者
以蒋巷切入,写一个时代的变迁,笔法灵活,声东击西,无不体现生活与历史.很高明.很喜欢.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0-6-7 18:30 |只看该作者
要是再提炼出深层次的社会烙印,是不是会更深刻,但是这样就少了炊烟袅袅的水墨痕迹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