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四时八节”之文化构成
查看: 3037|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时八节”之文化构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0-8-24 10: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高原红4344 于 2010-8-24 11:55 编辑

(一)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谨以此文,以飨论坛的朋友。

    在当代人的文化意识中,何为“节日”呢?一般看来,古文化意义上的节日,其发祥的源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是出于人类的某些精神上的寄托,比如春节和清明节;其二是来自物质文明和社会变革的刺激,比如中秋节和重阳节。于前者,可视为一种较纯粹的文化概念的自然滋生,其带有较多的客观性,其反映的是人类对于自己的日子的某种文化需求;而于后者,可视为一种更具创造特色的文化形态,故而其带有更多相对的主观性,其反映了人类主观上除对文化的某种需求之外,更透出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关于文化的价值观。

    在中国文明中亮相的古典节日,它们都是携刻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坐标,其文化本质中,都不同程度地折射出了人类对美好之不依不饶的憧憬和追求,这些节日文化中既含有道家之“天人合一”的文化属性,也渗透进了儒家之“礼之用和为贵”的文化精神。于是,源自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之交叉影响的华夏节日文化,便造就了中华文明中的许多杰出篇章。比如元宵节、清明节和中秋节等等,其都可以演绎出中华传统文化中之不朽的人文精神。

    需要提及一个重要的事实,即在古典节日的意义之下,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均和自然、天象有着息息相关、不可割裂的联系。那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日和自然、天象之间,到底有着何样的关联呢?


    窄义的“自然”,那便是往来于日子中的一年四季。“四季”者,那便是世间“节令”的总和。而“节令”者,则指某个“节气”前后的气候和物候。至于“节气”,则是从老皇历中沿袭下来的带有地道血统的中华文化遗产。当老皇历不再的时候,“节气”那些东西的衣钵,又由如今所谓的“农历”一字不漏地秉承了下来。于是,农历事实上成为了中国的普通百姓认识“节令”和“节气”的“人间指南”。既谓“人间指南”之农历,其二十四节气之文化功能,则就不仅仅在于指导四季农事以寻找风调雨顺的玄机。其实,华夏文明所孕出的古典节日文化,也均一一在农历中安身立命,并数千年来各司其职,年复一年地呵护着华夏儿女之四季平安。所谓的“四时八节”,也正是一直在华夏农业文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经典篇章。

    不言而喻,从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中提炼出来的“四时八节”,不能不谓是老皇历创造的丰功伟绩。那么,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谓的“四时八节”,又是如何发祥的?其在华夏文明史上又占据了一种何样的地位呢?


(二)

    “四时八节”的民间版本可谓五花八门,不过对于“四时”的概念完全没有歧义,天下之人都知道“四时”唯指“四季”。只是关于“八节”的说法,则不尽相同。但究其本质,关于“八节”又无外乎“节气说”和“节日说”。“节气说”所含的八节是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在“节气说”的意义下出现的八节,应该理解成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时令节日,针对“凡为八节二十四气。”我国三国时代数学家赵爽有注:“二至者,寒暑之极;二分者,阴阳之和;四立者,生长收藏之始;是为八节。”其不仅标志着阴阳四时之始末衔接,而且也给出了一种规则有致的时间序列。这种农历意义上的时间序列,其实孕育了数千年中国农业社会中的一种普遍的世界观:天时、地利、人和。

    那么“八节”之“节日说”又是何?“四时八节”之五花八门,其实就在这儿的“节日说”中。关于“八节”之组成有如下常见的版本:版本之一:“春节、上元、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阳、下元。”版本之二:“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版本之三:“春节、上元、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腊八。”

    不过仔细观察“节日说”中“八节”的成份构成,清明、端午和中秋三节日端坐其中,雷打不动,可见清明、端午和中秋三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如何之高!而引领中国祭祀文化之“三元”节(上元、中元和下元),对中华节日文化之影响也举足轻重,故而在“节日说”的版本中屡屡可见其不可动摇的位置。只是让人不解的是,在某些版本中,立夏和冬至也能跻身八节之中,“腊八”节也能在“八节”之中居一席之地,甚至连春节也被除夕取而代之。看来“八节”的概念并非天经地义,文化那东西总是带有许多的主观因素于其中。

    一般看来,春节应当名正言顺地走进“八节”之中,那么如何又偶尔失宠呢?这是因为“八节”的“节日说”中,其实还是带有较浓重的节令性质的,也即“八节”更器重于来自节令的节日。而“春节”的前身,即所谓的“年节”,则更多的来自文化传统的演绎以及人类于美好情感的杜撰。“春节”的本质不是来自节令,而是来自人类之一种对于未来的祈盼和希望。于是春节便成为了一切开端的象征,春节的一切行为(包括日常行为)也都具有了象征性和仪式性,其具有决定在新的一年里命运走向的象征意义,故把中华历法制度中之一年的开端称之为“年节”。

(三)

    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两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可以认为其是“年”的雏形。但“年”的名称出现却较晚,据《尔雅》记载,尧舜时称年为“载”,夏代称年为“岁”,商代称年为“祀”,直到周代才称为“年”。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

    早春时节一个原本普普通通的看不见月亮的日子,却被我们远古的祖先从中发现了“年节”的哲学价值──开端,“年节”也便成为了人类文化生活开端的象征。自古至今,人们都在强调“年节”作为一年开端的吉祥意义,汉代的《尚书大传》说:“正月一日为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亦曰:‘三始'。”一年之始,万象更新。年节之祭神、拜祖和拜年是对人神关系、人伦关系的重新确证,也即是对于人类作为一个文化存在的确证。这是华夏文明独有的“阴阳和谐”观。如此同时,人们又创造了神话和种种仪式行为来标志这个开端,说明这个开端。不同的社会阶层按照自己的理解,给年节赋予了不同的文化意义。从宇宙的诞生、万物的起源、文化的建立和新生活的开端中,可以读出春节之全部传统意义都是围绕着“开端”而存在的。

    应该说春节是一种典型的精神上的节日。这种节日的性质当然不是来自于历法。事实上,历朝历代的历法都不尽相同,但年节的概念则始终存在。夏代以一月为一年之首;商代以十二月为岁首,周代以十一月为岁首,秦代以十月为岁首。“年”的时间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前87年)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司马迁建议创立了太初历,把春节定在孟春正月。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而成的,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的年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则以固定的日子沿袭下来。

    “除夕”则应该是春节的延伸概念,但是“除夕”却含有更多的文化成分,一年一度的除夕夜,其文化风采在今人看来比之春节更甚,如今,在除夕夜里设置“春节晚会”,可以睹见当代的节日文化对除夕是何样的青睐!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年之始的那一刻,严格讲正是从除夕夜开始的,于是,除夕在“八节”中充当了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在某种意义上,除夕本身的文化意义也覆盖了春节的意义,但反之,春节的文化功能是没法移植于除夕的。可见将除夕写进八节也就不难理解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0-8-24 12:11 |只看该作者
中元节,我们这里又叫“七月半”、“鬼节”,鬼过年的节日。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0-8-24 12:15 |只看该作者
中元节,我们这里又叫“七月半”、“鬼节”,鬼过年的节日。
贤女娉婷 发表于 2010-8-24 12:11
是的,中元节即鬼节~~:) 问婷婷好!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0-8-27 16:57 |只看该作者
再来看看先生的“四时八节”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8-27 21:32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问好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8-28 19:39 |只看该作者
这几天我在忙,上来少:P:)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8-28 19:39 |只看该作者
读你的文章受益匪浅!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9-14 18:45 |只看该作者
高原,我来了!:):handshake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9-14 20:13 |只看该作者
这种农历意义上的时间序列,其实孕育了数千年中国农业社会中的一种普遍的世界观:天时、地利、人和。
~~~~~~~~~~~~~~~~
你啥都知道!:lol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12-9 13:49 |只看该作者
这一篇再次让我叹服,为高原的渊博和严谨。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0-12-9 13:51 |只看该作者
写这样一篇文章一定要查阅很多的资料,再加上自己的论点。
不是一个耐得住寂寞,在书海中徜徉的人是做不到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