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篱笆听雨 于 2011-10-6 23:35 编辑
篱笆听雨
小区里有一群流浪猫,我经常买些猫粮来,一边喂它们,一边观察它们的生活,颇有些感触。
一只白猫妈妈带着两只小白猫一起生活。白猫妈妈是一个好妈妈,每次去喂这一家三口,白猫妈妈只静坐一旁,待两只小白吃饱喝足后,才拾起剩食风卷残云一番;白猫妈妈偶或在垃圾箱旁看见一堆美食,就“喵呜”的呼唤着俩小白来吃。有一次,又去喂它们,白猫妈妈却一反常态,自顾自吃了起来。两只小白“呼”的一下窜至跟前,白猫妈妈忽然对着俩小白“呜啊”地低吼起来,同时还用爪子拍打了其中一只小白。可怜俩小白撒腿就跑,坐在两三米开外,再也不敢走近食物半步,白猫妈妈仍一边吃食一边“呜啊”个没停,俩小白终于悻悻的消失了。
这显然不能用“护食”两字来批评白猫妈妈。相反,我还得为白猫妈妈喝彩。白猫妈妈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两只小白都已长大,它不希望两孩子永远没出息地跟着它,它希望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自谋出路,自立门户。
想到人类,这点做的就不如白猫妈妈有原则性。人们把母爱父爱讴歌了几千年,因为这种爱无私博大。有很多父母的一辈子都完全奉献给了自己的子女,孩子小时,不让孩子吃一点点苦、受一点点累,“衣来张手饭来张口”式的生活早已养成了孩子的惰性。孩子大了,走上工作岗位,吃不了苦,受不了委屈,张口就是“辞职”。辞职怕什么,反正有爹妈这个大后盾!孩子毫无愧疚地“啃起老”来。孩子换了几茬工作后,心智稍长,也到了婚嫁生子的年龄,父母又撑起微驼的腰背背负起养育第三代的光荣任务,吃尽苦受尽累而心甘情愿。
惰性和依赖性是所有生物的共性,无微不至的母爱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让人们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甚至想不劳而获。
从某种角度上说,猫远比人类聪明。因为猫知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猫更知道,母爱有时也是一种伤害,该狠心时就狠心,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让孩子去磨练去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