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美食多
谁不说咱家乡好,因为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乡。我的家乡在成都,我长期生活在这里,对她更有乡土之情。特别是她的饮食文化,更使我依恋难舍。
我走过许多地方,也尝过许多美食,什么欧美带血丝的烤牛排,日本韩国的科里,东南亚的海鲜,各有特色,但也许生活习惯不同,总还是觉得成都菜好吃,巴适,安逸。
川菜能在饮食文化上占一席之地,也许有它历史地理原因。首先四川气候温和,一年四季都有鲜菜上市,给饮食提供了多元化的的丰富物质。另方面四川潮湿,离不开驱寒除湿的辣椒花椒。这些都是调味不可缺少的佐料。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四川文人墨客,官僚豪伸辈出,这些人爱吃,喜爱搞点创造发明。如大文豪苏东坡,就以他名字制作了东坡肘子,色彩鲜艳,咸中带甜,入口化渣,肥而不腻。宫保鸡丁,就来源于清末总督宫宝喜爱而流传。范哈儿红烧肉,也因范增将情有独钟而得名,刘文辉的钵钵鸡也然。
改革开放,人们解决温饱后,更多地向吃好方面进军。成都的餐馆成了永不衰退的行业。挖掘、继承、创新的菜肴日新月异。我们一批朋友,一个星期就要聚餐几次,有些人除了早餐外,中午晚上很少在家吃饭。饭局成了时尚的享受与交际场所。
最近播放的林师傅在首尔,也就充分展示了川菜的魅力。电视的许多镜头是成都,演员也有很多成都人。我们常在一块聚餐的一个演艺界朋友,也加盟了该剧。
现在餐饮业档次愈来愈高,特别是那些上档次的,装修相当豪华,服务也到位,菜肴更讲究色香味。那天我们要了一份凉扮猪耳朵。那个猪耳朵硬是片得纸一样薄,一寸多宽,又麻又辣,很好吃。那天我们去吃皇城老妈火锅,这是成都有名的火锅名店,许多知名人士到成都也要去品尝的。那个白味汤呀,如同牛奶一样,味道之鲜,是难于用语言表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