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六星书房 攀登在历史画卷中
查看: 241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攀登在历史画卷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2-6-14 22: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黑兔 于 2012-6-16 16:28 编辑

                  

                                      攀登在历史画卷中
黑兔
传说大禹治水后,将全国划分为九州,青州便是其中之一,青州县城有着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车里往外看,青州城马路走向正南正北,整齐得像个棋盘。2012年5月5日下午,我们一行十人来到青州,负责接待我们的领导开车引领我们去游览云门山。
云门山位于青州城南2.5公里处,主峰海拔421米,属于泰沂山脉。山上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文物古迹众多,这些浓缩成一幅美丽的历史画卷。2002年云门山被国务院审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6年被晋级为国家3A级风景名胜区。
我们一行走进了这幅美丽的历史画卷,呈现在我们眼前是四柱三门的牌坊,这是云门山的山门,它是仿古建筑,金黄色璃瓦覆顶,匾额上镌刻着1984年红军书法家,原中国书法协会主席舒同手书的“云门山”三个金色大字;舒同的字外圆内方,自成一体,被称为舒体。
沿云门山石阶向上攀登直至达山顶,共有石阶999级。每上二三级台阶,就有一小段平路,让游客感觉自己的腿有个缓冲休息的机会,在不知不觉中登上云门山。  
我们一行一边登一边观赏石阶两旁的景致,登着登着来到观寿亭;观寿亭是一座两重檐五重梁的仿古高亭,此处为观寿最佳角度,故名“观寿亭”,此亭毁于1947年解放战争, 1984年青州市人民按照隋朝模式重修;观寿亭内有六个石鼓形的凳子,用青州的特产青刚石制成,上面分别刻有貂禅、西施、李清照、王昭君等美女、才女的形象,雕工细腻,线条流畅,亭子上方绘有八仙、观音、寿星的图案。观寿亭建在登山的必经之路,可以让登山的游客在这里稍微休息,看看山顶的寿字,游客登山的劲头就更足了。据接待我们的领导讲:云门山附近很多老年人经常来云门山登山,在这个亭子里打打扑克、下下象棋,谈谈云门山的典故,呼吸一下大山的清新空气,天晚了下山,也算游云门山了。
我们登到离观寿亭不远处,有一座小型石制建筑,这是云门山的山神庙,这庙里住着是云门山主人---云门山山神,我们来到这里,拜了拜主人。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虽这庙不大,但有神则灵。
沿着石阶山路攀登,路边好多松树杈上都放满了石头,我问陪同我们的领导,他对我讲这是当地的风俗习惯,用青州话来讲叫“压松枝”,“松枝”谐音“送子”或“孙子”,当地老太太们抱孙心切,希望家里早添人丁,就到山上的送子娘娘跟前求拜,下山时就捎一块石头放在树杈上,这样就寓意着送子,来年就可以抱孙子,心想事成了;还有人会折一小段松枝,插在耳后或头发上,说是“下山戴松枝,回家抱孙子”。我听后,微微一笑了之。
     沿着石阶拾级而上,有一段像龟背的路,栩栩如生,传说这是东海一众神龟仰慕云门山上的“寿”,特来朝拜,他们神龟千里迢迢来这里朝拜,神龟舍不得走了,被神力永恒定格到了云门山上,成为了长寿的象征。
我们来到了“渐入佳境”之地。“渐入佳境”这四个字刻在一块小石壁上,让人有点信手涂鸦的感觉,这是明朝著名书法家雪蓑在云门山上的第一处题记。相传有一次雪蓑酒后登山来到这里,他看到山下大雾弥漫,山上却是春光明媚,一个个山头像是海上浮出的仙岛,他以为自己看到了人间仙境,便写下了“渐入佳境”四个字,他的寓意是云门山的景致从这里开始越来越好了。
从这里继续向上攀登,我的眼前豁然开朗,平坦的空地上是一个红墙的院落“望寿阁道院”。望寿阁属于佛道两家的共同遗址。隋唐鼎盛时期,这里供有灵光菩萨的塑像,这里和尚们的天下;唐朝以后,道教开始兴盛,佛道之争越来越烈,到了元朝,忽必烈当了皇帝,道教被定为国教,道士们就把灵光菩萨撤掉,改为道观,取名“灵官庙”,解放战争中毁于战火。青州市政府于1984年重修,因为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见山顶的寿字,于是命名为“望寿阁”.正门遍额上镌刻着原中国书法协会主席启功的“望寿阁”三个大字。望寿阁的正殿为四面透窗的高大建筑,殿内供奉着福、禄、寿三星,门楣上的牌匾为三星共照。

  东边厢房里供奉着泰山老母、送子娘娘、眼光奶奶。西边厢房供奉着关公和文武财神。《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广为流传,那位红脸美髯公关羽成为正义的化身后,关公便成为国家祭祀的高级神诋后,佛道两家争相将他拉入自己的教门充当护法,他既是佛教中的护法神伽蓝神,同时也是道教的护法神之一。关公供奉在此意寓保平安之意。财神可分为文财神和武财神两类。文财神是比干和范蠡。这里供奉的是文财神比干丞相。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为人耿直。比干见纣王荒淫失政,暴虐无道,便直言相谏,最后纣王恼羞成怒道:“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窍,今天我要看看你的心有几个窍!”说完,就命人把比干的心给挖了出来。比干被刨心后,走出宫阙,虽然他没了心,但他吃了仙人送的仙丹,并未死去。因为他无心,也就无偏无向,办事公道。自古道:“无商不奸!”将比干这位公正无私、童叟无欺的正派君子敬为财神,当然人人信服而无异议。武财神赵公明为道教神明,我在这里虔诚地拜了拜,让这位武财神保佑自己与家人平平安安,财源滚滚;保佑天下人幸福美满;保佑社会和谐太平。
 望寿阁建在云门山最北端,左右及后面三面悬崖,属云门山的一处风水宝地。沿着石阶一路攀登而来,无论天气有多么炎热,若在此处你会感到凉风习习,而且还会观赏到云门山四周美丽的景致。
  我们一行站在望寿阁向西望去,青州著名佛教文化胜地—---驼山尽收眼底。驼山位于青州城西南5公里处,主峰海拔408米,属于沂山山脉。站在此处,远望群山山峰如千匹卧着的骆驼的驼峰。明朝嘉靖年间《青州府志》记载:“因山形似驼,故名驼山”。驼山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户单位。位于驼山东南面峭壁上,大小并排着石窟六座,石佛造像638尊,保存非常完整,是山东省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石窟造像群,被誉为“齐鲁石窟之冠”。驼山之所以闻名遐迩,不仅因为山上有众多的石佛造像,而且还观赏到世界上最大的山体巨佛。这尊山体巨佛位于驼山东南面,云门山的阳坡前面,佛像从发髻到喉结全长2600米,形象逼真,造像者借助山势,根据登山不同的方位,修凿出巨佛口型一张一合的变化。据陪同我们的领导介绍,在青州当地,有一拜佛、二拜寿之说,其中拜佛,则是到驼山拜谒佛祖,因为驼山还有一个名字叫佛山。
  我向北望去,青州城全貌尽收眼底。大禹治水后,全国设置九州,他按照当时山川、河流的走向,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州,青州就是其中之一。根据中国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记载:“海岱为青州”,海即渤海,岱即泰山,也就是从渤海之滨到泰山脚下这一大片的青山绿水都是古青州所在地,按照阴阳五行学说记载:青州的地理位置位于最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所以称之为青州,同时誉为“东方第一州”。
  在我眼下让松树林覆盖的一座山,它像一只展翅的凤凰,名曰凤凰山。凤凰在传说中是一种很有灵气神鸟。相传她要到一个很有灵气的地方繁衍生息,于是不远万里飞翔寻找,当它飞到青州时,被云门山的景致和灵气深深吸引住了,于是定居下来传为美谈。
  我向东望时,发现东方有一条洁白玉带轻轻飘浮着,我心中豁然一亮,这不就是青州母亲河弥河吗。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一行继续登攀,来到“海岱雄风”面前,我一边欣赏着原江苏省书法协会主席武中奇的书法,一边思索,青州从东晋开始治所以来,历经隋、唐、宋、金、元、明、清等封建王朝,虽建制频仍,但均为州、府、郡、道、路的治所 ,长达1600年之久,是山东境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为什么到了明洪武九年,青州由省级治地降为地级治地?我思索着走到旁边的竹林图面前,山东省省著名画家于希宁《竹林图》打断了我的思索。
  思索是暂时的,我又沿阶前行,来到一块平坦的大石头前,这块石头正好容纳一个人躺在上面,石台上方写着蓑老卧豆岩;相传,一次雪蓑酒后登临云门山,走到此处后躺在这块岩石上睡着了,到了晚上山上忽然下起大雨,大雨顺着岩石流淌下来,淋湿了雪蓑的半边身子,他一时兴起,写下了蓑老卧豆岩的题记,后来,雪蓑和友人来到此处,他人不解,问其含义,雪蓑笑而不答,指指自己的脑袋。友人恍然大悟:的半边淋湿了,去掉,就剩下字了。
  敬神如神在镌刻在石阶的石壁上,非常醒目,这是孔子的一句至理名言。再继续攀登来到了闻名遐迩的“寿”字前,它座落在云门山巅之阴,坐南朝北,人称云门献寿、寿比南山,这个字苍劲有力,朴实无华,端庄大方,又仿佛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它通高为7.5米,宽3.7米,仅“寸”字就2.30米的高度,关于 “寿”的由来众说纷纭,有说衡王府内掌司冀阳周全所献书,有说是雪蓑道长教训衡王借做寿搜刮民脂民膏,用仙术故意在云门山上写了个少一点的“寿”,衡王无奈命能工巧匠补了一点,立志要两袖清风、造福百姓。其实这个“寿”字是明朝嘉靖三十九年九月初九,衡王府内掌司冀阳周全所献书,寓意为“寿比南山”,至今已有447年的历史。
      我们一行过了“寿”字,映入眼帘是南北贯通巨大洞穴——云门,来到传说中虚无缥缈云雾间的云门仙境了,据说云雾常穿门洞而过,景色非常壮观,远望如高悬太空的明镜,近看如拱壁月门;云门洞洞前有二龙池,据说有两个泉眼,泉水清冽;从云门穿过,别有一番洞天,云门山上断崖峭壁间,遍布历代文人名士的摩崖题刻和碑碣。如今这些题刻的主人已经成为历史上的一缕清风,尘归尘,土归土,可他们留下的文字却接受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瞻仰,成为了永恒,吟诵着这些文字,大有“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之感。
    云门山自古以来就是佛、道共同青睐的一座山峰,山顶巨大的洞穴,南北贯通,远望如高悬太空的明镜,每逢夏秋之季云雾常穿门洞而过,景色非常壮观,人们称此景为“云门”或“云门仙境”,云门山由此而得名,据山顶碑文记载隋朝时此山已经称“云门山”了。
云门山阳坡有大小石窟5个,造像272尊。这些造像,经过一千余年的沧桑,风雨侵蚀,战火洗劫,大部分还基本完好,但有相当一部分毁坏很严重,有些佛像已经面目全非了,但也许正是因为这种面目全非才更显示出云门山所经历过的沧桑的流年和岁月,让山更具有仙气和灵气,愈发美丽,愈发吸引人。山顶上天仙玉女祠为石质无梁建筑,结构奇特,富丽壮观,祠内塑有泰山老母像。人们说,云门山上拜佛,实际上拜的就是玉女祠,目的多是求子,祠内泰山老母端坐那里听着虔诚善男信女各种心愿,她定会在苍穹间微笑。
夕阳西下,我们一行在不知不觉中下山了,从山上下来,回头望去,那幅历史画卷还在那里,他不会因为谁的到来和离而改变。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2-6-15 09:48 |只看该作者
  这篇游记,有史有景,不错!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6-15 11:19 |只看该作者
欣赏好字{: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6-16 15:36 |只看该作者
远去的烟云 发表于 2012-6-15 09:48
这篇游记,有史有景,不错!

谢谢朋友点评!问好。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6-16 15:36 |只看该作者
凌云享耳 发表于 2012-6-15 11:19
欣赏好字

谢谢来赏,祝好!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