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乡戏 。崔万福 在晋西北一带,一进农历七月,凉风吹来,鼓板一响,村庄里的戏就热热闹闹地唱开了。 乡戏,乡里人唱。演给乡里人看。自然说不上有多高的表演艺术和多美的艺术享受。就联那搭的戏台也显得非常简单,竖着栽几棵树,横着绑结几根木。上面铺上门板,三面用帐棚围成。演出时即无天幕舞美,更无好的灯光音箱,四五样小跋小锣,胡琴全部是庄稼人吹弄敲打。也就根本谈不上怎样悦耳动听,可庄稼人盼望乡戏,喜爱乡戏。
当乡戏的锣鼓被柔和的秋风吹得暖融融时,便在收获的季节空间回荡。飘进一个个村落的一扇扇窗里,庄稼人就带着从繁忙纷纭的农事中解脱出来的心境,互相吆喝着奔出家门,在一条条干燥而温馨的乡道上,高兴得晃晃荡荡疯疯癜癜,向锣鼓响的地方奔去。有的在村外的路边地头随手捡一块砖头当坐位,有的懒的动手,干脆一屁股坐到谁家堆在戏场的柴草堆上。娃儿们则凭着身灵手巧,猴群似地呼啦着爬上快落叶的树叉上,而更多的庄稼人则是不坐,在戏场上晃过来悠过去,碰上三亲六姨,老伙伴老相识,喜得你给我一掌,我给你一拳,然后各自从口袋里抓出炒熟了的豆子,瓜子,你塞我一把,我递你满手。就依膀儿站着,一边看戏,一边聊着世事。
乡戏,就在这种热呼呼闹哄哄的气氛中唱下去。其实,很少有谁能安安心心,充充实实地把一出戏从头看到尾。只有那些真爱戏的,经过了岁月磨烈出来的人,被戏里的情节所吸引,因为戏如人生。他们被这种亲亲热热的乡戏乡情乡风所陶醉。
乡戏,是庄稼人经过一年大汗淋漓后尽情地进行自娱自乐,倾诉喜悦享受悠闲的最好最简便的方式和场所。纵横交错的乡道上,人群络绎不绝,笑语欢声不断,所有的庄稼人全部被一种热烈的情绪鼓动着,祈盼看完这场戏,迎来秋天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