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 ,国际家居产业巨头瑞典宜家公司15日宣布,在接到数起事故报告后,召回“克里特”(K ritter)和“辛克莱尔”(Sniglar)两款儿童床。这是继新西兰“毒奶粉”后,又一家涉及儿童用品的召回事件。不仅如此,近期国内市场中,儿童玩具、儿童蚊香、儿童酱油频频陷入质量风波。儿童“警报”频发也引起了家长的诸多不满,商家炒作的“专为儿童设计”理念,使得儿童产品价格虚高,然而商品的品质、营养价值、安全度是否也像商品的价钱一样高出普通商品?孩子钱真的好赚吗? 儿童驱蚊用品名不副实 商家宣传炒概念
据北方网报道,尽管目前我国尚无儿童驱蚊用品相关标准,但市面上不少此类商品都在炒概念。近日,市民周女士反应,自己宝宝只有2岁,出于安全考虑,她在市场上购买了一款“儿童专用”蚊香片,售价比普通蚊香片高出一倍。但使用后,周女士发现该款蚊香片气味刺鼻,仅用3分钟房间就充满呛人的味道,根本不适宜儿童用。
中新网生活频道在调查北京市场时也发现,如今的市场中标有“儿童专用”字样的驱蚊用品种类繁多,且价格相对较高。在走访中,多数商家都宣称儿童驱蚊用品是无毒、天然萃取的。
根据市质监系统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尚无儿童蚊香片、蚊香液等儿童驱蚊用品生产标准,“儿童专用”真实性令人质疑,按规定,蚊香片、蚊香液等须标注农药生产许可证、农药登记证、农药标准,部分驱蚊产品还要标注“低毒”或“微毒”毒性等级,消费者可依照毒性等级和相关生产许可证等标志选择产品,以免被误导。
儿童玩具频发“警报” 安全性被忽视
据悉,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当前儿童玩具存在的六大问题:零件太小、绳子太长、形状太怪、孔隙太窄、“子弹”太差、警示太少。有关资料显示,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14岁以下儿童的首位死因,这些伤害的30%-40%发生在家庭中,其中20%由不安全玩具引发。
据悉,儿童被玩具划伤比较常见。3岁以下的儿童玩玩具要特别注意。有些玩具零部件脱落,孩子误食后可能会引起窒息;一些重金属超标的玩具,可能会引起儿童中毒;一些绒毛玩具表面或填充物不卫生,可能会引起儿童哮喘、湿疹等;而一些声响玩具如果产生噪音,可能会影响儿童听力。
然后中新网生活频道在北京多家超市的玩具区发现,在正规超市中出售的玩具,其包装盒的醒目位置都标有“适合三岁和三岁以上儿童”、“玩具内如有细小物件,请勿让非指定年龄儿童玩耍”等警示标签。然后在一些玩具集中批发的商城中,大部分儿童玩具都是“裸售”的。很多毛绒玩具被消费者来回抓摸,有些甚至开始变色。一些毛绒玩具虽挂有标签,但标签上根本看不到任何使用说明。一些玩具手枪的外包装上,也很难找到标注适用儿童年龄的文字。
根据《产品质量法》规定,所有国内生产和销售的产品都应标明厂名、厂址及合格证等,进口玩具应附中文的使用说明。购买儿童玩具时,要根据儿童的实际年龄段选购,不同年龄段的玩具有不同的安全标准;其次,要仔细检查零部件是否牢靠,对于玩具上不可拆卸的小零件,购买时要试着用手拉几下,看是否有松动,以防玩具跌落后产生小碎片被儿童吞咽;选购带有齿轮、链条的电动玩具时,应检查其传动装置是否被遮蔽,保证儿童的手不能探入。
儿童家具油漆有毒
近日,广东省广州市工商局公布近期该市流通领域儿童家具商品质量监测情况,标称佛山市南海嘉励家私有限公司生产的两批次“家又一宝”产品可溶性铅、可溶性铬含量严重超标。
由佛山市南海嘉励家私有限公司生产的儿童伸缩床(含床垫和儿童床床头柜)的可溶性铅含量实测结果分别为2.0×103mg/kg和2.4×103mg/kg,可溶性铅含量严重超标。此外,可溶性铬含量规定不超过60mg/kg,但以上两款家具的实测结果分别为381.0mg/kg和384.2mg/kg,超标情况同样严重。
据悉,铅可以使油漆持久保持鲜艳,但油漆中的铅超标,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进而在人体内持续累积,引起贫血、记忆力下降、高血压、关节痛等毒性反应。涂料中的铬对人体有一定的毒害作用,长期接触铬化合物会使皮肤出现皮炎湿疹,眼睛流泪刺痛,同时铬化合物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会损害呼吸道,引起鼻炎、咽炎等。
商家直言孩子的钱好赚 水分颇多
据中新网生活频道了解,近两年国内“儿童商品”频频炒作,主要原因在于“80后”新生代父母的增多。这代父母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决定了他们“舍得花钱更喜欢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而儿童产品概念恰恰符合“80后”父母的需求。
就拿儿童酱油来说,目前国内并没有专门的儿童酱油标准,市场中儿童酱油的价格要比普通酱油贵1倍以上。在各大品牌的儿童酱油标签上,原料均为“水、白砂糖、食用盐、大豆、小麦粉、酵母抽提物、食品添加剂”,而在添加剂一栏,儿童酱油也与普通酱油一样,都含有曾报道过的谷氨酸钠(味精)等成分,并无差异。
据浙江在线报道,目前国内尚没有儿童酱油这一单独的国家标准,市面上标称儿童酱油的产品,都是厂家自己标示的。虽然也有厂家会在原料及工艺上对儿童酱油与普通酱油进行区分,例如减少不必要的添加剂,并在风味上做出差异,但也不排除一些商家在普通酱油前加上“儿童”二字,以标高价格获取更多利润。
在中新网生活频道走访中,大多数商家也表示,“儿童商品”市场日趋火热,沾上“儿童”俩字就能赚钱,多数家长并不吝惜为孩子多花钱。但孩子钱真的好赚吗?面对掺杂高额水分的“儿童”商品,家长不能单一盯在“儿童”二字上,更应懂得“儿童商品”是否真的有助于儿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