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13-11-30 17:59 编辑
他们的国.陈国篇4
一.
因为在赶一些别的文字,我把《他们的国.陈国篇》的写作速度放缓,所以,请见谅。
公元前939年,陈相公妫皋羊因病故去。他在位23年,从兄长妫犀候手中接过陈国的江山社稷,他效仿父兄的治国之念,尽职尽责,把陈国带领着走在一条夯实的路上。古人治国,秉持着的也是一种信心和理念。
从妫满创陈那一刻起,这个理念就开始酝酿,扎根,到了妫皋羊这里,已经是第三代国君,但是,这个治国理念没有偏移。提倡经济多元化,用周朝的礼仪法则来要求国民,同时也与其他有影响力的诸侯国保持一种相对安定的双边外交关系。这些看起来可以用简单的言辞来表达的东西,其实,在实际运作的时候,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的。
这也正是陈国令人称道的地方,历经三代君王,秉持着的那种治国方式,目标很清晰,没有跑偏。
在宛丘这个地方,凝结着中华文明历史的巨大渊源。所以,有考古学家叹服:中国的历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六千年看淮阳,这个淮阳,就是当时的宛丘。这种美誉的背后,绝不是挖几座古墓,出土一点文物那么简单,它本身蕴含的丰富历史的信息,是无法用简单的价值去衡量的。
陈相公妫皋羊走了,这是规律,虽然无奈。
临终前,他把陈国的江山社稷传递给了侄子妫突。
妫突是一个心有作为的人,耳濡目染,他早已经在他的父亲,他的叔叔身上学到了一个君王应有的东西,所以,当他含泪从叔叔皋羊手里接过江山的时候,除了那种对亲人別世的痛楚,更多的是一种清醒,一种责任。
家族墓地,多了一座新坟,宗族太庙,多了一尊牌位。
陈相公的葬礼是简单而隆重的,陈国子民的心很痛。这个伴了他们23年的君王走了,他留下的是一个围墙高大,经济活跃,百姓快乐的国,对这样的君王,百姓当然会有不舍和悲伤。
萧萧兮魂归何处,洋洋兮百姓颂歌……
对陈国这样一个历来讲究祭拜和卜巫的国来说,送别君王显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要不要举行国葬, 要不要在东门外降半旗致哀,要不要接受来自各诸侯国的吊唁,这个大概会有吧。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但是,为什么有些人能生前死后都会让人有说辞?!
二.
公元前938年春,日子是陈国精通《周易》和卜爻的巫师们选出来的,当然错不了。
风和日丽,东门外蔡水边,春风早已经拂绿了杨柳,在陈国国都一个新君登基的仪式开始了。
礼乐齐鸣,编钟的悠扬穿透了时空。
新君妫突,面对太庙,施行大礼。在掌管主持登基庆典礼官的安排之下,一切都有条不紊。
毫无疑问,周皇室肯定要派人参加这个仪式,而诸侯国也一定会处于对陈国的尊重,派出相应的使节来庆贺。
应当感谢春秋初期,周天子不怕天下大乱的,一口气分封了七十多个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它们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关起门过自家的日子,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那时候,还没到去觊觎别人领地,甚至公然武装掠夺的地步。所以,大家看起来一片祥和,相安无事。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那时候的周皇室是有足够的震慑力来恩威并重的。你也可以这样理解,大凡是得到周天子封地的,肯定都是和周皇室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要么是血亲,要么就是周皇室打天下的时候立下汗马功劳的有功之臣,大家彼此都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就算个把的有些芥蒂,碍于周天子的面子,也不好撕破脸皮。
当然,这种情况也仅限于有限的时间段,过了几辈人,大家都挨不着了,所以,后面的春秋狼烟滚滚也就不奇怪了,这是后话,暂且不说。
陈国百姓看着新君,心中有揣摩:这个君王会不会比皋羊更强?
这谁都不知道,因为这是需要时间来做出回答的。
妫突按照礼官的司仪,一丝不苟的完成了登基仪式。当然,有没有施政演说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到底要如何做,才能让国家富强,让百姓满意,让先祖放心。
说实话,那一刻,陈人心里没有一点儿底。因为前三任国君的“丰功伟绩”就在那里摆着,他们用了一百年出一点头的时间,把一个国家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百姓安居,生活谐乐,这种政绩就是标尺,就是高度,试看你妫突如何做?
所以说,别以为君王接班这种事情很轻松,当然,对那些抱着祸国殃民心态的人来说,这无所谓,而对于那些有责任心,有意志力的人来说,这就是责任,是压力,是使命。
被历史这颗“苹果”砸中脑袋的妫突,并没有忘记叔父临终的嘱托,他也在登基坐到龙椅之上的时候,看着满朝文武,内心升腾着一种巨大的能量。
三.
从古到今这世界都充满着纠结。权力让无数人膜拜,让太多的人竞折腰。但是,也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并不在意手中的权杖,对他们而言,他们只需要履行一种职责,而这些尽忠履职的人,确实在这个职位上,殚精竭虑,虽死犹生,令人赞叹。
在妫突母亲的先祖里,就有周公姬旦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故后世有人赞叹:“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口碑不是华而不实的装点,它是百姓实实在在地评价。
妫突当然明白,他从叔父皋羊手里接过的绝不是一个江山,更不是坐到了龙椅之上,满足了自己当君王的虚荣心。
他从这一刻起,就是这艘叫陈国的航船的舵手,在春秋的烟海涛波之中,需要考验他的才华和能力,看他如何驾驶着这艘船,扬帆远航。在一个多数诸侯国都一门心思关起门“过日子”的时候,这时候看的不是谁有扩张的霸权心思,而是看这几十个诸侯国,谁把自己的国家建设的让百信满意,当然也就会让周天子心不烦。
《汉书.地理志》对陈国的民风曾经有这样的描述:“妇人尊贵,好祭礼,用史巫。”这寥寥数字算是精准的描述出,陈国大致的国家风气。其实,我一直在想,陈国尊重妇人的缘故,一定是与开国元勋妫满的婚姻有关。周天子把自己的大闺女太姬给了他,那可是真正的周皇室当仁不让的公主,就凭这个身份,不尊重能行吗?
所以,妫满带了一个好头,陈国的风气里也就有了对女性的尊贵。
一个生在和平时代的君王,只要自己不胡作非为,只要自己心系百姓,他的日子并不会太难过。妫突从叔父皋羊手里接过的不是一个一团糟的乱摊子,而是一个各项事务治理的井然有序的国家,是一部运转正常的国家机器。他深知,让这部叫陈国的机器转动而不停息的秘密所在,他也不可能让这部机器停下来。
除了他是一个让所有陈人熟悉的陌生新君,其余的陈国一切都没变。
各种祭祀活动无论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每天都在发生。东门之外,欢乐如常。商贾更加活跃,陈人的各种陶器也日渐精湛,成为春秋诸侯国日常生活里,炙手可热的必需品。陈国在这样的一个历史特定的际遇里,以其杰出的表现力,和无可争辩的经济实力,以及国人恪守的周朝礼仪,成为当时春秋早期最富有影响力的诸侯国之一。
妫突是一个能牢牢掌控一切的君主,他在继承先辈的同时,力主政治清明,法度严厉,给陈人以极大的自由度,所以,当一个开明的君王出现的时候,他的子民当然知道自己该如何做,这种政通人和的局面,不会来自于一朝一夕,是一种沉淀和积累,既有前辈的理念,也有继承与发展。带着使命上路的人,或者说心中有着巨大责任感的人,最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更知道自己该怎么去做。
四.
一个车队从陈国出发,当中的那一辆驷乘之车上,坐着陈君主妫突。他在执政的时间里,不知道坐过多少次这样的车,碾过陈国的土地,听着子民的颂呼。
这一次不一样,车座位上方的华盖不见了,因为这一次,他要去拜见周天子。天子面前,岂能有华輦罩头,这是规矩。他身后的车队里,载满了各种朝奉天子的物品。这是一个让历任周天子都满意的诸侯国,不仅仅听从周天子的吩咐,而且从来不说二话的按时勤王,按时供奉。
也正因为是这样,所以,当朝天子对陈国也是青眼有加,更是对妫突这个君王十分客气。这是公元前928年,是妫突登基十年的日子,时间真的很快,在十年的时间里,他稳稳的把牢了陈国的舵盘,在十年的时间里,陈国在春秋初期的舞台上,俨然星光四射,魅力无穷,这就是他妫突的能耐,是他的本事。
当然,对于迷信的妫突和陈人来看,这更多是先祖的护佑,是天赋陈国以好运。
发展就是硬道理,别的都是废话。数千年后,一个明白的不能再明白的人,说出了这一句大实话,捅破了一层桎梏的窗纸,让人们豁然开朗,方知道,洞中才数日,世上已千年。
周天子的心情是愉悦的,君臣之礼后,周天子面带笑意的看着主事大臣呈上的陈君妫突献赠的物品清单:
爱卿,难得你有一份对周皇室的情分。
妫突一脸真诚,发自内心:
树高千尺忘不了根,陈国有今天,完全仰仗周皇室先祖所赐,我妫突今天所做的一切,是应当的。
这种君臣见面的气氛,当然是其乐融融,十分和美。所以,席间宾主频频举斛,笑语连连……
周天子的酒,当然没得说,谁敢弄假酒糊弄天子?那可真是作死的节奏了。
当然,高兴了的周天子,会不会顺手再批给妫突一些封地,你猜呢?
从他爷爷妫满立陈国哪一天起,每次给天子供奉的时候,场面都是这样热闹而和美,这就是传统了。
在回陈国的路上,望着秀美的山川,妫突心潮起伏,他真的有足够的自信心,带着他的国,带着他的子民,在春秋的路上,执着的前行,心无旁骛,不受任何干扰,因为他没有内忧,更没有外患。
五.
妫突在位34年,比较起父亲妫犀候,叔父妫皋羊,他的执政时间都长。在这么长的一个执政时间里,他有效的掌控着陈国,所以,他是一个有足够掌控力的君主。当然,这种掌控未必是靠着暴政,用仁政也可以达到目的。他走的是仁政路线,这条路线是先辈们描画出来的,他算是一个忠实的执行者。
宛丘注定是一个有着无数话题的地方,陈国这个古老的国家,在宛丘历任君主的故事,都结构成了这个国家的兴衰历史。
公元前905年的秋天。
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陈国都城宛丘之外的土地上,果实盈满,又是一个丰收年。妫突在侍卫的搀扶之下,最后一次来到陈国城上,看着远山层林尽染,望着大地丰收,他内心交织着一种复杂的情感。
他已经患病好久了,他也自知属于自己的时日不多了。望着江山,妫突知道这可能就是自己最后一次看看这个他掌管了34年的国,这个他付出了全部心血的家,他已经无力将自己的人生继续下去,也无力坐上那把他座了34年的椅子。
一切仿佛都是昨天的再现,看着跪在自己病榻前的儿子圉戎,妫突把一切都交待给了自己的儿子。
这一年,当第一场严霜染红陈国郊外层林远山的时候,在陈国的宫闱深处,妫突静悄悄的走了,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不再牵挂这个世界。
千载时空何茫茫,治国贤良敢担当,蒹葭多苍苍,秉烛送君殇,东门外,宛丘中央,国依旧,泪几行?
抚卷而叹:
何叹人间岁月催,蔡水不尽浮云飞; 家国不随銮驾去,一曲淋铃谁人泪?
2013年11月30日星期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