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黑蝴蝶 于 2014-4-21 15:20 编辑
“嫂子,今天去哪里啦?”
“爬一边去,要你管啊,小屁孩。”
我吃过晚饭刚走出家门,听到了这样的对话。抬头看看,是我的邻居和别人一边说话,一边急匆匆的迈进家门。这句简单的对答出现在二十年前,却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二十年前,农村的经济条件非常差,那时还很少听到打工这个词。家家养几只鸡,下的蛋来换油盐,我还记得我曾拿鸡蛋来换冰棒。养几只羊,小孩子放学回家,丢下书包赶紧放羊去,寒暑假我就天天和羊作伴,一家的零用钱全指着羊呢,老盼母羊能多生几只小羊,盼着小羊快快长大。养牛的也不少,耕田打场全指望牛呢,一年还能养下一头小牛,那样家里的生活就会好一点。
人们不甘心一直这样生活下去,到处找门路,希望能过的好一点。不知何时,一句顺口溜流传开来,一伸一曲,七十五元。那时我还小,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人们对此事也羞于启齿,只是在没人的时候,在自己最信得过的人面前低声讲述,外人不得而知。一传十,十传百,消息还是不胫而走,人们像发现了新大陆,争相转告。慢慢的我明白了,这句顺口溜形象描述的是人们卖血时的举动,胳膊一伸是要抽血,一曲是血抽完了,一针血售价七十五元。人们享受着卖血的钱换来的新衣服,还有肉。对于卖血,也不再感到难为情,卖血由地下转为地上,人们见面会问,明天卖血你去不去?
卖血的人们越来越多,血也降价啦,变成了五十元。我的小伙伴们读书的很少,慢慢的也长大了,加入到卖血大军中。星期天到伙伴家去玩,亲耳听到伙伴讲述卖血时的心情。她说,别人都去卖血了,回来后有了钱,吃的好,穿的也好,真是羡慕。我前天晚上向小伙伴借了十块钱,昨天天不亮就和卖血的人一起出发了。到了医院,看到别人抽血,那么粗的针头,吓死啦,想回家。可是路费来回就要十块钱,哪还有钱还别人,咬咬牙,闭上眼,还好血还合格,这下欠款不愁啦,还剩下四十块,够买件新衣服呢。听了她的话,我半是羡慕,半是恐惧。说实话,我从小怕打针,可我需要学费,还真想去卖血。我的耳边充斥着卖血的故事,母女、夫妻、姐妹、父子,家家都卖血,有些人就住在城里,一星期抽几针血。别人就问,你哪里来那么多血?他诡秘的一笑,附耳说,我喝的糖盐水,产血快。有时血流的慢,就把脚抬高一点,这样血就流的快了。卖了血以后,赶紧买点好吃的就行了,没几天又可以卖啦。
血又降价啦,三十五元。卖血也方便啦,采血车来到农村,田间灶房。有一半家不卖血的,到卖血的人家借钱,别人不但不借,还会数落一顿,你的血值钱,别借别人的钱呀。不久,我的一个小伙伴因卖血得了黄疸肝炎,眼睛里能看得到黄斑。卖血热也慢慢冷却下来,血站也关门啦。
我终归没敢去卖血,只好放弃了学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