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红楼梦》里一句俗语,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一直有争议。各种抄本不一样,后来整理的版本也不相同,解释也不一。近读《红楼梦》(王伯沆评,底本是程甲。)读到第八十回的时候又见到这句话,开始照旧不解,后突然发现这句话跟老家里的一句俗语相似,按此想法,细捡《红楼梦》的各种版本和解释,我认为我的想法应该是有道理的,最起码用老家的那句俗语可以得到通顺的解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通行本(底本为庚辰本)《红楼梦》中这句话三次出现,前两次是“不当家花花的”,后一次是“没当家花花的”:
第二十五回,道婆又道:“还有一件,若是为父母尊亲长上的,多舍些不妨;若是像老祖宗如今为宝玉,若舍多了倒不好,还怕哥儿禁不起,倒折了福。也不当家花花的,要舍,大则七斤,小则五斤,也就是了。”
第二十八回,宝玉又道:“太太想,这不过是将就呢。正经按那方子,这珍珠宝石定要在古坟里的,有那古时富贵人家装裹的头面,拿了来才好。如今那里为这个去刨坟掘墓,所以只是活人带过的,也可以使得。”王夫人道:“阿弥陀佛,不当家花花的!就是坟里有这个,人家死了几百年,这会子翻尸盗骨的,作了药也不灵!”
第八十回,茗烟道:“我们爷不吃你的茶,连这屋里坐着还嫌膏药气息呢。”王一贴笑道:“没当家花花的,膏药从不拿进这屋里来的。知道哥儿今日必来,头三五天就拿香熏了又熏的。”
[ 细捡手头所有的《红楼梦》几种抄本,这句话有“不当家”和“没当家”的不同,也有“化化”、和“花拉”变化。
这句话在红楼梦之后道光年间的小说《儿女英雄传》中也出现了两次:
第八回,那老婆儿也是拉着两只袖子拜呀拜的拜个不住,口里说道:“阿弥陀佛!不当家花拉的公子见礼吧!”(《儿女英雄传》第八回)
[size=+0] 第二十一回,她道:“他们这些人们都别价说了。出口是愿,咱这里只一举心,那西天的老佛爷,早知道了,使不的,咱儿着?不当家花拉的,难道还改得口哇!”
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先说我们老家这句话是意思是什么。
“当家”有一种意思,即当街,当街就是大街上,公共场合的意思。
“花花”有三种变化,即“花拉”、“话话”、“豁豁”。
“花拉”读本音为滑啦,滑为二声,啦读轻声,是轻易得到的意思,比如说一会儿就花拉了一大筐。
“话话”音huohuo(一声)其意为满世界乱说,比如倘若我昨天跟小地主喝了酒,论坛今天就全知道了,用我们老家的话就可以说为“肯定是小地主话话的”。
“豁豁”音为huohuo(三声)或 huohuo(四声),意为不值珍惜轻易散出,也内涵一些显摆的意思。比如小地主有很一批多余的裤衩,当街见谁给谁,用我们老家的话就可以说为“小地主又在当街豁豁(四声)呢”,倘若我也想要一条,但是已经让小地主豁豁(四声)没了,这时小地主的地主老婆就可以对我说“都让小地主豁豁(三声)出去啦”。比较有意思的是,豁豁的三声和四声可以互转,也就是说,可以念三声也可以念四声,都通,都可以用为名词或动词。三一班情况下,四声用为动词。
如此一来,《红楼梦》里的那句“没当家花花的”其意便昭然了:
第二十五回王道婆的“不当家花花的”应为“不当街花拉的”,王道婆的意思是替贾母考虑,为了买好,说那油又不是当街随便花拉来的,要珍惜一些,不用施舍太多。用另外一句俗语说就是又不是大风刮来的。联系王道婆之前说南安郡王府里的太妃一天舍四十八斤油,锦田侯的诰命次一等,一天二十四斤油,说的贾母低头深思,意为嫌多。此时的王道婆窥见贾母嫌多之意,其“不当家花花的”,也可以理解为“不是当街豁豁的”。
第二十八回王夫人的“不当家花花的”应为“甭当街话话的”,意思是说宝玉在胡说八道。
第八十回王道士的“不当家花花的”应为“没当街话话的”,意思是那膏药从不拿进这屋里来真话,不是乱说。
至于《儿女英雄传》第八回是说安公子稀有难得,不是当街花拉来的,有幽默村俗的意思。第二十一回是说既然已经佛前许了愿就不是当街乱说。这本书里的两处“不当家花花的”也能勉强解释的通。
问题是,《金瓶梅》里也有这句话,出自九十五回,是春梅对薛嫂说的,春梅道:“不当家花花的,磕甚么头?”春梅的意思应该是已经很熟悉的人了,不必磕头,跟“当街豁豁”故意让人知道的一样。感觉这样的解释有点勉强。
对于《红楼梦》里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如何解释,想了很长时间,终于可以自圆其说。当否不当否我就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