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燕集南亭 谁在时光深处,等你
查看: 8138|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谁在时光深处,等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4-6-2 16: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端木 于 2014-6-2 21:46 编辑

谁在时光深处,等你


朱  锋
       济白水散文《沈周和虞山》讲道沈周先生“蘸着养育他的家乡的水磨成的墨,画生他养他的家乡的水,那水上面的桥,那田野,那水村,那被无数的水分割成的奇形怪状的老渚和烟墩。”其实,济白水的散文也是“画”的。不过,他是用文字画,用土地情结乡情画,用自然人文的理性来画。作者不仅是在画,他还在“开花”。如果我们把他的散文比作在花枝上结苞,绽放,并用暗色调作为背景映衬的白花,那么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勾勒出散文的文字线索,拱形回环的花瓣结构,错落于花蕊上。而作者那饱饮乡土情结的理性意识就像往来吹拂的东风,让整个画面都在画笔下,颤动着。那种压抑着的弹性的悲伤,呈现一种凌厉之美。

一、拱形回环的花瓣递进结构

       作者首节劈面一个悬念式镜头“往往是夏天雨后,它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这里“它”作为指称,作者紧接着以“黛青色绵绵脉脉”暗示读者,那是山。然后笔锋一转,一个弹性的曲折,画至花瓣的顶端:“我们那到处的水,对山,我自然向住之极。”这个转折匪夷所思,奇异的张力效应在这里产生了——为什么明明有山,却不见山?为什么山往往在夏天雨后才出现在作者的视野里?是因为云遮雾罩的独特地理风貌还是?作者这一部分虽是写景,却产生了戏剧性。这种“跨文体通感”是相当颖异的。接着作者将弧线回拨,回到花座的底部完成一个花瓣的白描——“以前是日日看得见常熟山(虞山)”的(推翻假设,并非独特风貌)——完成一个比较,今昔对比。同时让今与昔在花瓣的底部相遇。形成镜面映照效应。从这一点来说,作者前三节是文章的灵魂,而且作为整个文章基调的铺垫,制造了极强的艺术粘力和浓烈的对比色。也为后面游记的大花瓣与内层小花瓣的勾勒定下一个模子。在尺素上共同完成一朵花的水墨画。

接着作者夫妻晚间散步的一个蓦然发现——我们几乎就是同时叫起来:“山,常熟山!”“啪”地一声,打开最外层花瓣。而与之对应的内层花瓣便也同时醒目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稔熟之景以及书本之景,形成大小拱门,因不对称而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这是在前几节笔下的陈述转向更细腻的镜头俯冲并第三人“妻子”作为见证人,以增加感受的外沿。从个人主观感受向众人意识客观的过渡。并由此托出本文的另一个轴心“沈周”。

二、内外花瓣的对称与非对称

       在后文中,作者以沈周为画笔,又勾勒出内层花瓣的外廊,小拱形。隐隐约约地试探我们的心弦。外瓣与内瓣站着的今与昔,分别在镜头下与传说中,魔幻中与审视中,展开超现实的对话。

第一、今之三水汇交“但公路从先生墓的东侧弯过,原来三水环绕的宽阔被切去了一半”与明沈周墓“山环水抱”横向对比。

第二、今之我向西追溯与古之沈周先生“在河边苇丛边站定,等他的朋友”在思贤泾上的交汇折叠。

第三、先生画作之“日午放舟湖上头,虞山随船走不休。”与“要是我作画,我把先生站河边等人的情形画出来可画面上居然没有先生喜爱的虞山”的纵向对照。

第四、明之“一区绿草半区豆,屋上青山屋下泉。”与民国湘城陆巷小学校歌“(阳)澄湖前环虞峰后丛,灵秀纵我乡。”长时间轴线的互证。

第五、我和我的两同学在偶然的发现,让县志中的剑门风景在眼前真切呈现。

这几组对话,产生极强的撕裂感,冲动读者的心田。文字的石头砸进我们久已麻木的心湖,激起层层叠叠浪。久久不得平静。

三、突破传统散文框架的先锋写作

       本篇散文除却结构的先锋外,语言,手法技巧,非传统叙事写景,也是先锋的。

第一、就语言来说,不再以白描为主,而是在散裂的白描加入更有实验性和时效性的镜头写作,曲面勾勒和诗歌语言,诗歌意境诗歌跳跃,以及中心外扩和外沿内缩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多棱语言写作。

第二、手法更加丰富多彩,灵活多姿。大量使用反衬,对比,画作色彩变化的运用植入,以及幻灯片式的取景交错于回忆想象以及外环境的被动吸入之中。

另外,在散文中,作者大胆使用想象,魔幻,以及神话。文章情节因其想象而更瑰丽多变,因其魔幻而在真与幻之间往来穿插回旋,产生了时空折叠变形错位的后现代画派的艺术魅力。而又因为神话的介入,使得文本上处在神性笼罩下,让叙事与抒情写景更趋于异彩的跃动,从而大大拓展了散文的多棱维度的立体构筑。

第三、散文的叙事写景方式也是非传统的。传统散文的叙事写景,通常都是移步换景,或者视角变景。稍微复杂一点的,便是在叙事上打破时空的顺序,采用插叙倒叙。而《沈周和虞山》更加奇诡多变。他在传统散文的框架上,跳了出来,运用意识流,思维变换。多线缠绕等方法,进行写景叙事。具有更加可观的脉络结构和触摸感更加爽手的精神向度。比如看山不见山,与看山有山的古今错位式重影扫描。比如从近距离的顺河游景与地图式移指划出三水交汇的脉络结构的缩放式镜头对照。再比如作者站在河畔向明代回溯与沈周站在河畔看向未来的打破时间常规的蒙太奇的镜头闪动等等。丰富却不繁乱,就像一朵牡丹那样,华贵而不庸俗,雍容其表,精华其内。

四、文字下涌动着的海洋之心与前瞻意识

       在文字多种手法技巧与结构的无缝式曲拱多维空间中,暗藏着作者冷静的笔触,犀利眼光和勇往无前的魏晋风骨。

首先,作者笔触直面现实黑洞,以高度的批判指向盲目的建设,土地的烂用与篡改。其镜头几乎是原生态的,不加任何雕琢。三水交汇的宽阔几乎被切去一半。公墓的圈地与变动。公路的随意划定。居民拆迁而被完全打破的江南风貌。就像作者的另一篇散文《给我一块地》重点批判的好样,作者以意识流的笔法,反复地吟叹:“给我一块地,给我一块地。”在这里,我们不妨作一个对比分析。《给我一块地》中利用夸张的叙事,讲述故事的主角听闻的另一故事:“因在公墓祭祖祭错了牌位而引发的一声命案”,变相地谴责了当下不入土的公墓牌位现象。以故事中故事的环套式叙事,用讽喻的手法,以小击大地指出当下盲目开发土地的种种弊端。而《沈周和虞山》比之更进一步,直接用沈墓以及沈墓周围包括有竹居的整体搬迁,带来现实合拢式的视觉冲击。就像拳击手不再用刺拳,而是一记直拳,其力量更大,爆破力更强。

其次,作者将笔触伸向隐匿在现实社会背后的自然。社会环境的破坏具有现时性,因人的在场性被其直接作用。自然环境则因其相当的陌生感,而让人不那么容易感触。作者为了达到呈现的目的,从时间的轴线上,抓取不同位置,进行折叠,制造现时性。他选择了“虞山”这个媒介,通过看山不见山,与旧时看山见山的纵向比照,含蓄的,留白式的,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并未在镜头出现的“隐性主角”——雾霾。济白水曾私下告诉我文章曾有个副标题——献给我们中国的雾霾。这也再次验证了我的猜想。果不其然。

再次作者将矛头指向了伪历史伪文化领域。正如作者曾多次说过的,他要打“文化流氓”的假,要打“伪历史”的假。于是在文章最后,花费整整一节的笔墨叙述了一个“沈家后人”在某电视台的一个访谈节目上,绘声绘色地讲述的一则关于沈墓的传说。而这个传说在常识面前的不攻自破,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许多文化节目,披着学者外衣的名人,以及宣扬“野狐禅”的假道学。都是对中华悠久文化历史的严重破坏。都是寄居在文化栋梁上的可耻蛀虫。作为有良心与担当的中国文人,绝不会坐视不问。于是济白水亮出了他义愤填膺的一剑。我称之为“天外飞仙”。如古龙所说,没有人能化解这一剑。这一剑是天外的。是仙人的一剑。更是正义的。因其正义而无坚不摧。

       写至此处,我不由搁笔深思——那无损的自然,那天乐人和的社会,那蕴含着强大生命力涌动着中华血脉的人文历史,在哪一片时光深处,等着我们呢?而我们又该如何溯源?就像济白水在文中所说:“一直向西,向西”。作为守卫历史文明的文人形象,我们仿佛也将同文中 “90岁的沈老先生”一样,于“桥堍下,一个人,思贤泾边,隔着五百年四十四代”对精神家园静静地守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4-6-2 17:29 |只看该作者
静读随风的评,写的越来越专业,无论结构分析还是内在精神探究都提高了好几层,笔触也更凝练沉稳。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6-2 18:12 |只看该作者
感觉读评读多了,也是一种提高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6-2 18:58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3:}友情顶贴。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6-2 21:48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评读得多了,欣赏水平会有一定的提高。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6-3 10:11 |只看该作者
离离 发表于 2014-6-2 17:29
静读随风的评,写的越来越专业,无论结构分析还是内在精神探究都提高了好几层,笔触也更凝练沉稳。

问好离离,谢谢夸奖。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6-3 10:11 |只看该作者
怜花绣屏 发表于 2014-6-2 18:12
感觉读评读多了,也是一种提高

问好二花。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6-3 10:12 |只看该作者

感动友情。问好小依。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6-3 10:12 |只看该作者
端木 发表于 2014-6-2 21:48
这样的评读得多了,欣赏水平会有一定的提高。

问好木木。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6-3 10:13 |只看该作者
写评的人,须有超越原作者的思想、文字,风帅无疑是做到了,崇拜中。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4-6-3 10:16 |只看该作者
随风飞 发表于 2014-6-3 10:11
问好二花。哈哈。

{:soso_e194:}随风,快救命!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4-6-3 10:16 |只看该作者
随风飞 发表于 2014-6-3 10:11
问好二花。哈哈。

SOS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4-6-3 19:56 |只看该作者
拜读朱老师的散文评。老师用心,家长放心,孩子舒心。
朱老师,还啃玉米{:soso_e113:}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4-6-4 07:54 |只看该作者
哈尔滨 发表于 2014-6-3 19:56
拜读朱老师的散文评。老师用心,家长放心,孩子舒心。
朱老师,还啃玉米

哈哈。问好老朋友。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4-7-19 23:02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