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再折长亭柳 于 2014-6-25 14:04 编辑
我们这代人在童年时,不象现在的孩子有电视电脑或游戏机来打发闲暇时光,我们在放学或放假时,主要的娱乐就是一起捕鱼捉蟹,抓虫喂鸡,拔草养兔,采桑饲蚕和踢毽子,滚铁环,堆雪人等. 在我们大院里的孩子里,我是最喜欢养鸡的,当然,我喜欢养鸡的目的不是和武宫教授一样,每天要用鸡蛋来煮萝卜秧子面条吃.我养鸡纯粹是好玩,是喜欢看着鸡娃渐渐变成大鸡公或鸡婆.每到开春,我都要用平时节省下来的零花钱买几只鸡娃,放在纸箱里喂养.听人说,鸡娃若是吃荤便长得快,于是,我们都去草丛里捉蚂蚱或蝗虫来喂鸡.大院里喂鸡的孩子多了,蚂蚱蝗虫成了紧俏物资.于是,有人提出,用斗蛐蛐儿赌博的方式来相互赢取蚂蚱蝗虫. 蛐蛐儿,是一种昆虫,学名叫做蟋蟀,雄性的好斗,雌性的则比较温顺.雌雄的区别,主要看屁股.屁股大,有三根尾巴的,是雌性,屁股适中,只有两根尾巴的,是雄性.雄性好斗,雌性不好斗,因此,武汉人把体形高大,但性格温和不好斗的人戏称为"三尾蛐蛐". 中国古代就有斗蛐蛐儿的赌博方式(<<聊斋>>里好象就有一篇斗蛐蛐的故事,还曾选入了中学课本).雄蛐蛐一般体型较雌性小,但凶猛好斗,只要两只雄蛐蛐相遇,触须相碰,就会互相撕咬.斗蛐蛐时,要把两个雄蛐蛐放在垫有沙土的瓦钵里,先盖上盖子,让它们在黑暗中平静一会儿,然后,再用一根扫帚苗儿(专业术语称为"掭子"),轻轻地掭拨蛐蛐的屁股,使它俩转身相遇,撕咬打斗,最后,放弃打斗的蛐蛐便是输家. 武汉人把挑拨离间使人相互争斗的行为叫做"上掭子",就是由此而来. 我们斗蛐蛐,是把抓来的蚂蚱蝗虫装在罐头瓶里当赌注,谁的蛐蛐斗输了,就给对方一瓶蚂蚱蝗虫.那年夏天,邻居"两龅一嵌"(当时,全国的权威媒体就是<<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简称"两报一刊".我这个邻居因为嘴里长着两个龅门牙,中间还嵌着颗小牙,故得此外号)不知在哪个石头缝里捉来了一个体形巨大的两尾蛐蛐,异常凶猛,取名为"一堵墙".这个"一堵墙"身大力不亏,别人的蛐蛐都不是它的对手,进了斗钵,不用掭,"一堵墙"就会压上来,三撕两咬就赢了,一连几天都是我们这里斗蛐蛐的冠军,大家输了不少蚂蚱,但都没有办法能找到比它更狠的蛐蛐,其中,住4号楼的"流月经"(他实际上名叫刘跃进,唉,不能怪给他取绰号的人,只能怪他爹妈,只讲革命,不讲文明,竟为他取了个这样的名字)输得最多. 这天,大家正闷闷不乐,"流月经"跑了来,神秘地对大家说:"哪个快点去把两龅一嵌喊来?我捉到了一个大蛐蛐,肯定能赢他!" 听说能报仇,立即有人跑去下战书了. 不一会儿,"两龅一嵌"抱着装着"一堵墙"的瓦钵来了.他非常自信,甚至连赌注都没有带来.我们找了个树阴,围成一圈坐下,准备观看精彩的赌博. "两龅一嵌"把瓦钵的盖子打开,用手半掩着钵口,对"流月经"说:"快点!把你的蛐蛐放进来送死吧!哈哈....". "流月经"也不答话,从荷包里取出个小竹筒,拔了塞子,把筒口伸进瓦钵,轻轻拍了拍竹筒,只听见有个东西轻声地滑入了瓦钵. "赶紧盖住!跑了让你赔!" "流月经"说着,把竹筒一扔,跑了. 大家莫名其妙,以为他上厕所去了."两龅一嵌"把钵口捂得紧紧地,等了半天也没见"流月经"再露面 ,便对大家说:"你们作证啊,现在开打!" 当他把捂着瓦钵的手移开后,一股奇臭的气味扑鼻而来,大家都伸长脖子凑过去往瓦钵里看,只见"一堵墙"已半死不活地瘫软在里面,旁边竟趴着一个打屁虫!大家立刻捂着鼻子四散而去,唯有"两龅一嵌"一屁股坐在地上,咧着大嘴痛哭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