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败”家讲堂:遑论鲁迅(6)
查看: 286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败”家讲堂:遑论鲁迅(6)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0-1-27 22: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知音 于 2010-1-29 14:37 编辑

“败”家讲堂

                                        遑论鲁迅(6

    我在整理这个系列的时候,一直在追寻着一种东西,那就是我是沿着鲁迅先生成长历程去写这个东西的,但是,毕竟才疏学浅,未免会有挂一漏万,好在这就是一个随意写作,我也不想把它用一种编年史的方式去机械的记录鲁迅先生的一生。

    昨天有人问我,你这个系列之后还会写什么,我在这里可以明确地预告,在这个系列结束之后,我会写一个有关蒋介石先生的文字,也是一个系列的东西,初步的名字就是《闲说蒋公》。

        1904年九月,在那个落叶初起的日子里,鲁迅进入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鲁迅在这所医校学习了一年零六个月,师从于藤野严九郎教授学习解剖学,得到了藤野教授的热心指导,凝结了两人深厚的友情《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也广为人知。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为人正直,治学严谨,没有民族歧视的藤野,像亲人一样的藤野,师长的藤野,在鲁迅先生的笔下,鲜活着微笑着。

    在仙台这一年半的时间里,也是鲁迅思想锐变的一年。在学习医学课程中的细菌学的时候,在课间鲁迅先生看到了宣扬日俄战争中,日本人屠杀中国人的幻灯片,这一幕深深地刺疼了鲁迅,不仅仅是看到了日本刽子手的血腥和残暴,更看到了麻木不仁的国人木然的看着同胞被屠杀而无动于衷。

    仙台岁月,鲁迅除了学习医学,也翻译了一些国外多种学科的书。其中有《世界史》《北极探险记》《物理新诠》等等。19063月与在东京的好友许寿裳等人商议提倡文艺运动,后加入“东京独逸语协会”所设的德语学校,在这期间,鲁迅阅读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尤其以俄罗斯文学居多。

    这一年的五月,鲁迅和顾琅合编的《中国矿产志》由上海普及书局出版。

        1906年的晚夏初秋,鲁迅奉母命回到家乡与绍兴府山阴县朱安女士完婚。这段婚姻,完全属于父母之命的产物。朱安是一个农村妇女,没有文化,比鲁迅大了几岁,从简单的意义上说,已经接受了中外新学的鲁迅,显然和原配夫人之间的距离是显而易见的。

    朱安和旧中国很多中上家庭的女子一样,从小被教养成一个切合传统要求的典型:脾气和顺,会做针线,擅长烹饪,不识字,小脚。这样的女性本来是不会引起公众注意的,但中年以后的朱安却曾是记者争相采访的对象,她一九四七年去世时报上也有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原因很简单:旧式女性在死后留名,十居其九是因为与她们有关联的男人,而在朱安来说,这个男人是她的丈夫周树人,笔名鲁迅。这叫“夫贵妻荣”,可惜这个妻荣背后写满了一个被封建姻亲祸害了一生的女性无尽的悲伤。


    鲁迅的这门亲事订婚于一八九九年,这一年朱安已经二十一岁,这个年龄在那个年代绝对属于不折不扣地大龄女青年,老姑娘。朱家对鲁迅始终有一种担心,因为他赴日后不久,通过他母亲向朱家提出一项要求,更教他们增添了忧虑:要朱安放脚,然后进学堂读书。对思想保守的朱家来说,这实在吓了他们一跳。但这为朱安的婚事蒙上了一层阴影。虽然周老太太对未来媳妇很满意,但谁也不能预料留学在外接受新学的鲁迅作为一个激进青年会采取什么行动。一九三年鲁迅回家探亲,身穿西服,辫子已剪了,这似乎都不是好征兆。不过他始终没有提出要退婚,虽然周家也没有安排把朱安迎娶过门。



        绍兴有句谚语:“养女不过二十六。”周家体会到拖延婚事实在于理不合,终于定下成婚的日子:一九0六年月二十六日。鲁迅从日本专程回家。但朱安不知道的是,鲁迅接到的是虚报母亲急病的电报,被骗回来。这是一件今天看来很玄的事情,万一鲁迅不回来会如何呢?

    朱安除了做出一般准备外,也没有忘记新郎对小脚的厌恶,因此造了一双大脚绣花鞋,鞋头填满了棉花,好在婚礼上穿。朱安穿上这双鞋,到底有何感想呢?二十多年来,大家不断告诉她没有男人会娶一个大脚妻子。世界真的变了。

        虽说新郎是个放洋留学的新人物,但婚礼还是依照传统风俗进行,大红花轿、媒婆、吹打乐手和陪嫁娘一个不少。新郎穿着传统礼服,甚至装上假辫,这一切是否可以让朱安定下心来呢?假如她希望有个好兆头,现实却适得其反:她一脚踏出花轿的时候,一只鞋松脱了,揭露了伪装。绍兴风俗认为新娘掉了鞋是个不吉的兆头。捱过了婚礼的繁文缛节,朱安终于进入洞房,坐在床上。四周一片静寂,只听到翻书的声音。朱安坐着呆等,因为新娘是不能首先开口说话的,而新郎决定了不理睬她。

    婚后第二天,朱安按照传统由新郎陪伴着回门,也到了周家的祠堂拜祭祖先。虽然他们没有圆房,但完成了婚礼所有的仪式,因此他们的婚姻作为一份社会契约是完整的。不过假如朱安希望新郎对她的态度会改善,她很快就失望了:婚后第二个晚上,她的丈夫睡到母亲房间里去,三天后他就离开绍兴,回到日本。朱家的“安姑娘”离开了富裕的娘家,变成景况拮据的周家媳妇。她有两份职责,一是延续香火,二是操持家务,她既然无法完成第一项,就全心全意投入第二项里。既然她是小辈中惟一的媳妇,家务的担子自然不轻,而大家也认为她是个称职的主妇。大家族三代同堂的生活方式对朱安来说是个熟悉的环境,她性格和顺,与人相处并不困难,婆婆鲁瑞对她十分喜爱。

    在关注这样的历史往事的时候,我抑制不住对朱安的深深同情,但是,我并不厌恶鲁迅的冷漠。因为这种毫无基础和交融交汇能力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个错。不幸的不仅仅是朱安,而是那个时代。

   所以,鲁迅的这个婚姻,所谓的“完婚”,看起来更像是一种契约的需要而配合作出的行动。

        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这段生活,鲁迅留给我们最清晰,最能反映他的思想与心路历程的就是《藤野先生》,一个怀有爱国主义情怀和抱负的年轻人,遇到了一个对于这种爱国主义的同情与尊重长者老师,他们之间的情谊是值得尊重的。

    残酷的现实让鲁迅看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大家、思想大家的基本思想基础。

    这期间鲁迅有几篇文章是应当说一说的,那就是写于1907年的《人间之历史》,这篇文章后收录于文集《坟》中改名为《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科学史教篇》《文化偏执论》。


    《人之历史》有一个副标题——德国黑格尔氏种族发生学之一元研究诠解,很明确,这篇文章主题是进化论。


  
    李泽厚在《略论鲁迅思想的发展》一文中说:“在后期正式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鲁迅所能信奉的正式理论,仍然只能是他早年从《天演论》和自然科学中所接受的达尔文的进化论,相信自然、生物、人类、社会必然向前进化。”事实上进化论的思想在鲁迅思想体系中就应该有着核心的地位。鲁迅对进化论的确是下了功夫学习研究了的,许寿裳回忆说:“谈到《天演论》,鲁迅有好几篇能够背诵。”


    《人之历史》一文的核心问题是,介绍了黑格尔的种系发生学。黑格尔认为:个体胚胎发育过程反映了物种的发展过程,个体发育过程就是种系发展过程的精简和缩短的重演。因此,从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就可以看见生物进代的历史过程。海克尔发展了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为此,列宁曾经高度地赞扬海克尔:“看一看这些干枯在僵死的经院哲学上的木乃伊怎样被海克尔的几记耳光打得两眼冒火,双颊发红(也许是生平第一次),这倒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从此我们不难看出,《人之历史》所介绍和讨论的问题,是当时非常先进的科学。鲁迅站在了前列。


     对进化论的宣扬,从鲁迅年轻时开始,一直贯穿了他的一生。这种对科学的不懈的追求,宣扬了科学,也必然要构成鲁迅思想体系的科学性。


    在完成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始终在想,是谁,出于什么需要,把鲁迅置放在神坛之上,给了他那么多封号,而这些造神者可曾真正的读过鲁迅,了解鲁迅呢?进化论在中国有一个传统的核心意义“优胜劣汰”,回顾鲁迅的一生,他不就是在毕生致力于铲除生长在民族中的“劣根性”吗?对于鲁迅来说,让他痛心的,从来不是黑暗的压迫,而是民族的麻木。所以才有了看到邪恶势力在杀戮自己的人民,而更多的人民还在当看客的时候,鲁迅才决心“弃医从文”。

                                                                                                                                                               2010127日星期三

闲散之人--“败”家讲堂:遑论鲁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0-1-27 23:59 |只看该作者
在完成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始终在想,是谁,出于什么需要,把鲁迅置放在神坛之上,给了他那么多封号,而这些造神者可曾真正的读过鲁迅,了解鲁迅呢?进化论在中国有一个传统的核心意义“优胜劣汰”,回顾鲁迅的一生,他不就是在毕生致力于铲除生长在民族中的“劣根性”吗?对于鲁迅来说,让他痛心的,从来不是黑暗的压迫,而是民族的麻木。所以才有了看到邪恶势力在杀戮自己的人民,而更多的人民还在当看客的时候,鲁迅才决心“弃医从文”。
---
这段话让我想到季羡林先生勇辞三顶桂冠,轻松做人的故事。
不知先生倘若地下有知,会不会也如季老一样,推翻压在头顶上的数座大山,多少封号,轻松为人为文为战士。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0-1-28 14:24 |只看该作者
强贴二读留记。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0-1-28 16:57 |只看该作者
从对待朱安姑娘的态度上来看,有点太不是人了,呵呵~~

以前不知道有朱安,只知道许广平。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1-28 21:27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先生有学问哪,品读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1-30 19:19 |只看该作者
我好想看过了,忘记回复了。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1-30 21:50 |只看该作者
朱安夫人太委屈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