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红尘散仙 于 2015-2-22 15:03 编辑
这篇文章读了,很多地方是很感人的。但作者将自己陷进去太深,似乎想把所有关乎母亲的深刻回忆全部写出来,反而影响了文章的整体结构。
听说母亲到店里买东西,我便沿着街道慢慢寻找,刚走一半,就看见母亲在街对面,于是,放开嗓门大喊:“妈----妈-----妈-----”不知是行人太多,还是吵闹声太大,母亲没有听见我的呼喊,我急急走了过去,准备再喊,只见母亲迅速转身,朝刚才来的地方去了,看着母亲匆匆的背影,那弱小的身躯很快消失在人群里。我问和母亲一起来的邻居“陈妈,我妈去做啥?”陈妈说:“刚刚给你妈算错账了,你妈去找。”听到这,我也转身,顺着母亲去的地方找去。一排排店子,我都看过,却始终不见母亲的影子,我来到母亲常去的地方,仍然没有看见母亲,瞬间,我觉得母亲离我远了,我找不到她了,便大声地哭了起来:妈----妈----妈
也许哭声太过激烈,醒来,我依然泪流不止。
――以这个开头为例,所举事例与主题没什么太大联系,可不必这样引用。我个人觉得,一句话就可以,“昨夜,我又梦到了母亲,也许是哭得太过伤心,醒来时我依然泪流不止……”
接下来,点明母亲是残疾人。我们想,这样的母亲一定会比普通人更艰难十倍百倍千倍。这样的母亲更有鲜明的事例来突出她们伟大的人格。但作者选了多个生活的点滴,给我的感觉都是在娇宠子女,而做为能体现母亲的勤劳、质朴、善良、爱怜等诸多方面的事例,我现在看得还不是特别清楚。
我却依然不想喊母亲来学校,直到最后把花送到家里,母亲才知我得了奖。接过花,母亲的脸笑得比花艳。
――这里本是在欲扬先抑,但是抑得不够,要再狠点,让母亲自卑、伤心,最后才能突出母亲的开心。
剩下的相亲、喝药等诸多情节,都是在突出自己的多,母亲的品质,相对模糊,相对普通。尤其两次相亲,中间还隔了一段,这么安排太随意了。另外,喝药以后母亲叫同学来陪,这个情节可以利用一下,比如铺垫一下,母亲因为自卑,从来不敢和我的同学交流,有时候听人家叫她,她也假装听不见。可这次为了我,母亲却主动登门去求助……
听见母亲和一旁的小妹说:二女子,我走后,这戒指你拿去,耳环给你姐吧,几次给你姐,她总是哭,怕你姐再伤心,你以后给她吧!是的,每次母亲提起要给我这,给我那的,我都拒绝了,背过身,偷偷流泪。我以为拒绝母亲的给予,就是拒绝母亲的离开。
――这个情节,写得很好,让我感动了。
这篇文章若是修改,得想想其他情节,找一找让我们感动的情节。我感觉,至少不问原由地娇宠子女,这不是最合适的母爱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