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你说我记 于 2015-4-8 16:09 编辑
北方婆婆丁
蒲公英在我们北方有个奇怪的名字叫婆婆丁。她是多年生草被植物,身高不及春草,春秋开两次黄花,连花朵也是瘦瘦弱弱的。但是,就这样小小草一样的植物总给我很多的感动。
认识婆婆丁要追溯到童年。那时妈妈比现在我的还小,因为家穷如洗,所以采野菜是妈妈的业余家务。
一缕春风还带着北方的寒意吹来,草还没发芽,燕尾还未剪开绿叶,妈妈就挎着竹篮牵着我的小手去河边采野菜。我奇怪地问妈妈,这地面还一片枯黄,哪里有野菜啊。妈妈说,有,婆婆丁已经出来了,其实北方人们都以为草儿是最先报春的,其实是错的,最先报春的是婆婆丁。妈妈的手扒开地面的浅草,我就看见一抹绿色躺在地面上伸着懒腰,几片嫩嫩的叶子紧贴着草根冒出地面,不细瞧还真发现不了。妈妈用刀片轻轻把她挖下来,放到我的手里,就像一叶裂口的小小荷钱,唯一不同的是叶是锯齿状还带着些许绒毛,看起来很普通。这就是婆婆丁。我问妈妈,为什么叫婆婆丁。
妈妈一边采菜一边给我讲起了婆婆丁的由来:传说早年间我们东北有一户丁姓人家,婆媳关系好若母女。有一年,婆婆胸前长了一个很大的疔疮,天天冒脓疼的婆婆死去活来。媳妇找了许多郎中也看不好。后来一个老郎中说,他在本草纲目上看过一种黄花苗,捣碎糊在疔疮上几日立愈,但这黄花苗不好找,或许深山老林里有。媳妇听了二话没说,直接就去了深山老林,不想去了两天都没回来。村里立即组织人去寻找,终于在悬崖下找到媳妇的尸体。媳妇被下葬后,婆婆天天去坟前哭得死去活来,忽然有一天,坟头上长出几叶小草,中间还开着一朵小小的黄花。婆婆见了哭得更凶了,她知道这是儿媳用生命培育出来的给自己治病的黄花苗。婆婆用黄花苗治好了自己的病,村里人都知道了,好奇地都去坟头看黄花苗,这时几株黄花中间又长出几团白色的绒球,一阵风吹来,绒球被风吹散四处飘飞......过了一阵子漫山遍野都开满了黄花苗。村人都兴奋地说,瞧,那就是治好婆婆疔的黄花苗,是丁家媳妇变成的,就叫婆婆丁吧。
我被这个悲惨又美丽的故事打动后,对婆婆丁有了深深地敬意。从此后,每到野外都不自禁地低头寻找她,采集她。随着长大对婆婆丁又有了深刻的认识。
北方人喜欢用婆婆丁蘸酱吃,入嘴水灵灵的口感极好,略苦,咀嚼后有清香。可炝拌、可肉炒、可调汤可包水饺,从开春一直能吃到上秋。那些灾荒年北方没吃过婆婆丁的人很少,婆婆丁似乎采不尽吃不绝,漫山遍野有都是,她可能救了很多人,奇怪的是似乎没有人提起她感谢她。
婆婆丁药用价值也极高,本草纲目曰:“女人乳痈肿,水煮汗饮及封之,立消。解食毒、散滞气、化热毒、消恶肿、结核、疗肿……乌须发、壮筋骨。白汁:涂恶刺、狐尿刺疮,即愈。”现代医学也已研究证实,婆婆丁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消炎、凉血、利尿、利胆、轻泻、健胃、防癌等多种功能。我了解婆婆丁这些特性才明白一个萦绕我脑海许久问题,那就是,为什么那些年吃糠咽菜我们却很健康,而如今大鱼大肉吃出一身病?原来那些看似普通不起眼的野菜居然又能吃又治病啊!这样看来,如此美食如此良药岂不是比那些只能观看的牡丹、玫瑰、樱花要适用的多。
婆婆丁的生命力也极强。她生存不择土壤,虽瘦薄之地,也可茁壮成长;她花罢成絮,因风而飞,落湿地即生;她耐寒、耐热、耐旱、耐涝、抗病虫,自然灾害极少,而且可与各种杂草抗争,并战而胜之。我曾见土道上的婆婆丁任人踩马踏,只要一丝春雨滋润又立刻生机勃勃起来。
自从妈妈离开了,我从城市回来再也吃不到野外的婆婆丁,去市场买一些回来吃,却没有了妈妈采摘的味道,我才明白人工养殖的只是外形神似内涵却没了。
今年春天,我去野外散步,见满山遍野的婆婆丁花都盛开了,不太美丽,看起来普通平凡,但想起她可食、可药、可强的生命力她的肢体在我心中高大起来,我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我捻起一朵黄花放在鼻间,一股暗芳于心中流淌,我忽然觉得婆婆丁的内涵象极了母爱:平凡,奉献,顽强又无欲无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