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情感休闲 抗战军魂 女卫生员张翠萍:“跳下城墙后 我再没回过洛阳城”
查看: 245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女卫生员张翠萍:“跳下城墙后 我再没回过洛阳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5-9-14 11: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张翠萍接过记者赠送的洛阳三彩
  从洛阳到北京,驾车走高速,一般用时10个小时左右;若选择火车,快则4个多小时,慢则超过13个小时。交通发达的今天,这段常人在一天之内能走完的路程,现居于北京的张翠萍却难以完成。这位年近九旬的老人对洛阳城的具体记忆仍停留在1944年的战火硝烟中。


  1 不愿裹脚便从军,军营中结识丈夫
  1942年春,在洛阳西工兵营的救护训练班内,一批年轻的姑娘正在接受训练,其中就有年仅15岁的张翠萍。由于老家五女冢(今属洛阳市西工区)闹起了饥荒,张翠萍为了贴补家用,便报名入伍了。她说:“那时候女孩都要裹小脚,家里说不裹嫁不出去,我说嫁不出去就当兵。”于是,张翠萍就成了一名卫生员。3个月后,她以补充团士兵的身份进入国民党第15军64师卫生队,升为二等兵。
  张翠萍回忆说,她与丈夫戴福祥的第一次见面是在病房内。戴福祥当时是小浪底守卫部队的少校医官,因为受伤才撤回来住院。戴福祥比张翠萍大几岁,且同属医疗部队,加之热情活泼,两个人的关系越走越近。1942年年底,戴福祥和张翠萍喜结连理。
  这对军营伉俪并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花前月下,部队事务繁忙,即便相距不远,也总是聚少离多。由于战事愈紧,不仅有本地部队的伤兵要治,从前线转运下来的伤兵也不能不管,两个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


  2 石狮子再救命,女卫生员拿枪杀敌
  1944年5月22日,日军全线猛攻,中国军队相继撤入城厢。张翠萍随卫生队一起,举着红十字旗从洛阳城的西门进了城。
  为了方便保存,守军将药品分开藏在几处防空洞内,张翠萍每天的任务就是到这些地点领药。
  然而,在日军的空袭中,有汉奸给日本飞机打旗语,这些精心选择的防空洞无一例外地受到了猛烈攻击。虽然逮住了不少汉奸,但藏药品的防空洞只剩下几个,张翠萍不得不跑更远的路去领药。
  一次日军机群来袭时,张翠萍正在老城十字街附近。“当时也没地儿躲,我看旁边的银行门口有石狮子,就躲到下面了。”在保卫战中再次死里逃生,张翠萍坦言是被石狮子救了,“1938年日本人来轰炸洛阳时,我就躲在这石狮子下面,想想真是巧。”她说。
  守城到底有多艰难?张翠萍回忆:“馍馍半生不熟,渴了就喝凉水,睡不着觉。”5月24日午后,日军攻破东北、西北城角。巷战打响后,张翠萍和其他女卫生员也加入战斗。“发给我的有一把中正式步枪、三颗手榴弹和一挂子弹。”在惨烈的巷战中,张翠萍莫名地不害怕了,因为她来不及考虑别的事情。“日本坦克的机枪声太响了,我的耳朵本来就被轰炸的声响弄得有点儿聋,这下更是啥都听不见了。”她说。
  5月24日晚,15军军长武廷麟决定突围。张翠萍和仅存的中国守军一道,即将面临最悲壮的命运。


  3 跳城墙,爬壕沟,艰难突围
  接到突围命令后,张翠萍先是随部队向南城门冲去。“在南城门里没见到日本人,我们就赶紧往外冲,谁知道日本人的机枪都架在城门外。”在骤起的机枪声中,突围的守军纷纷倒下。张翠萍的头皮、左臂和右脚踝均受伤,但她第三次和死神擦肩而过。
  “城门出不去,剩下的人都往城墙上跑,想跳出城。”在三层楼高的城墙上,逃生的渴望驱使守军硬着头皮跳下。“摔死的人太多了,我只崴了脚。”来不及感慨这第四次幸运,张翠萍急忙抱着一块木头游过了护城河。等待她的,是护城河外的壕沟。
  据张翠萍回忆,这些之前为了阻挡日军坦克前进而挖的壕沟,有“两人深、两人宽”,有的地方已被日军填平。“我把左臂内的弹片抠出来,头皮的伤用黄土糊住后,再简单包扎一下,然后开始爬沟。”由于沟太深,张翠萍爬了几次都没上去,后来看见沟边有个衣裳角,就拽住爬上去了。
  爬上去后,眼前的景象让张翠萍大吃一惊——炮口朝外的战车围成一圈,在马灯的照耀下,几个日军正在打瞌睡。她轻轻地绕过去,继续往前爬。
  在第五次死里逃生后,张翠萍最终在天亮时分到了家。


  4 辗转加入大车队,太和殿前见证日军投降
  就在张翠萍到家没多久,村里响起了一阵“交出逃兵,皇军大大有赏”的喊声。
  “日本人知道有人逃出来了,就叫汉奸带着来村里抓人。”为了不拖累家里,张翠萍只好跑出了村子,去找丈夫戴福祥。
  幸运的是,戴福祥所在部队尚未被日军击溃。夫妻二人在战地重逢后,便随军向灵宝撤退。途中,戴福祥因有驯马、治马的本事而被招入负责运输的大车队,张翠萍也加入其中并升为上等兵。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10日,华北战区受降仪式在北平故宫太和殿广场举行,先前随军进驻北平的戴福祥和张翠萍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刻。
  “那天天特别蓝,我们都穿了新军装。”仪式开始后,全场默哀,然后日军代表签字,并把指挥刀放在受降桌上,黯然退场。紧接着,伴随着一架盟军轰炸机隆隆飞过,包括戴福祥和张翠萍在内的近20万中国人高呼“中国万岁”“胜利万岁”。“我们又欢呼又痛哭,心里是说不上来的滋味。”张翠萍说。
  之后,张翠萍一家便在北京住了下来,直到今天。
  时光荏苒,战火与光荣的记忆正从张翠萍脑海中淡去。当记者拿出赠送她的洛阳三彩时,老人很激动:“我认识,漂亮的牡丹花。”
  紧接着,这位离家近70年,距故乡最多1天车程的洛阳闺女带着洛阳口音轻轻叹道:“自从那天晚上跳下城墙后,我再没回过洛阳城。我很想回家。”(洛阳晚报记者 王斌/文 张斌/图)
  关爱抗战老兵,新春都制药和你同行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5-9-14 11:35 |只看该作者
历史回放】

洛阳保卫战牵制大量日军

1944年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七个年头,太平洋战场的连连失利,致使其海上补给线被切断,日本急需开辟一条华北到东南亚的陆上交通线,遂于3月发动豫湘桂战役。以豫西为战场的河南会战,是豫湘桂战役的第一阶段。

5月5日开始的洛阳保卫战持续21天,是河南会战中最为惨烈的一仗,毙敌2万余人的代价是中国军队阵亡军官530人,士兵13339人,仅2000多人突围。虽然洛阳最终被日军占领,但是,洛阳保卫战牵制了大量日军,使我方第55军、第十战区豫南挺进军等部趁机向平汉铁路南段实施袭击,一度收复曾被日军占领的确山、漯河等地。6月2日,第一战区主力、第八战区一部发起反击,将日军逐至陕县、洛宁、嵩县、鲁山一线,双方开始进入对峙,直至会战结束。正是洛阳保卫战的开展,为这些地区的作战提供了有利条件。

【记者手记】

胜利真的来之不易

年近九旬的张翠萍老人耳背得厉害,即使趴在她耳边说话,她还是听不大清。70多年来,老人将往事埋在心里,如今到了说出来的时候。她显得很激动,紧紧握着记者的手,讲到惨烈处,老人喘着粗气,胸口不停起伏。特别是说到踩着尸体爬城墙、过护城河时,她的声音一直颤抖着,还抹了抹眼泪,指着身上的几处伤痕给记者看。

老人的讲述比较零散,家人还在一旁时时提醒,不过记者随后查阅资料时发现,老人所述与资料完全相符。老人的儿子说,这几年经常让老人多回忆一下,有时老人半夜想起了什么,也会把他叫过去讲给他听,生怕之后又忘了。采访间隙,老人握着记者的手,亲切地问:“今年多大了?家是哪里的?”然后感叹,“你们的生活多么美好,我年轻时背着医药箱到处跑,背都驼了。”

听了老人的讲述,记者非常惊讶当时条件的恶劣和战争的艰辛,与现在一些抗日神剧是完全不同的描述,胜利实在是来之不易。经历了残酷的战争,又独自养大几个孩子,张翠萍老人的勇敢、坚强让人敬佩。很难想象那瘦小的身躯下,有着一颗怎样强大的心。

[page title=]

年近九旬女兵回忆惨烈洛阳保卫战

1942年,因老家饥荒,年仅15岁的张翠萍入伍,加入洛阳西工兵营救护训练班。一天三操两课,三个月后,她成为国民党第15军64师卫生队的一名卫生员。转眼70余年过去,当年的女兵张翠萍已经白发苍苍,身体还算硬朗,但耳背得厉害,“打仗时被炮火震坏了”。回忆起1944年洛阳保卫战中的经历,老人仍忍不住唏嘘。

【老兵档案】

张翠萍,女,1927年出生,河南省洛阳人。1942年因老家饥荒入伍,加入洛阳西工兵营的救护训练班,三个月后进入国民党第15军64师卫生队,当时是二等兵,在西工民营升为二等兵,1944年在灵宝大车队为上等兵。

1944年,张翠萍参加了洛阳保卫战,九死一生爬出洛阳城。1945年抗战胜利时,张翠萍所在部队奉命进驻北平,亲历10月10日日军在北平的投降仪式。退伍后,张翠萍的丈夫在京开了家诊所,救治牲口,张翠萍给丈夫当助手。“文革”期间,张翠萍的丈夫去世,此后张翠萍独自支撑家庭,不敢提起当兵的事。

【老兵经历】

日军受阻 施放毒气

“那个年代还兴小脚,我妈让我裹脚,我不愿意,他们说不裹嫁不出去,我说嫁不出去我就当兵去。”张翠萍没想到,当初的一句气话后来竟成了真,为了补贴家用,她果真入伍成了军队里的一名卫生员。1944年5月,洛阳保卫战开始的时候,张翠萍才17岁。

老人回忆,那年牡丹花开的时候,日军打到龙门,随即龙门失守。5月7日,15军军长武庭麟受命统一指挥94师担任洛阳之守备,15军保卫洛阳外围阵地,其中张翠萍所在的64师担任西工区之守备。5月11日,敌人向64师驻守的西工区发动进攻,先后在下池、七里河、兴隆寨等地进行激烈的战斗。守军伤亡过重,兵员严重不足。

随着战局变化,64师又受命防守邙山南麓史家屯、苗沟、烧沟一带。张翠萍告诉记者,邙山里都是两三丈深的地坑院,日军坦克无法进入,投放炸弹也只能炸到黄土,敌人打红了眼,就开始投放毒气。“有很多伤员失血过多,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死去,也有人被毒气毒倒,我们也没法治。既没药,也不知道该咋治,死了好多人。”张翠萍说。

时隔多年,张翠萍至今还记得,那段时间下了好几天的大雨,把窑洞都淹了,他们不断把伤员转移进洛阳城。张翠萍则随军队到了洛阳城西北角关帝庙附近。老人清楚地记得,64师的参谋长王宇震,在前线牺牲后被抬到关帝庙,“抬回来的时候就已经没气了。”

石狮子救了两次命

5月22日,国军空军空投了上峰手令,命令守军固守洛阳。根据这一命令,守军15军军长武廷麟命令除东西车站保持据点外,全军主力撤入洛阳城内,与94师一同坚守城垣。当夜15军各部陆续撤入城内。至此,洛阳城保卫战进入白热化的最后阶段。

张翠萍讲述,她是白天随卫生队一起,举着红十字的旗帜从洛阳城的西门进了城。当天在城里接送伤员时遇到敌军轰炸,“警报‘呜呜’的声音像哭了一样,一会儿飞机就来投炸弹,一来就是一大帮,声音特别大,耳朵嗡嗡的。城里有汉奸给日军打旗语,大的防空洞都炸塌了,活埋了好多人。开始逮住汉奸都是枪毙,后来恨得不行就活埋。”

“轰炸的时候也没地儿躲,我看到银行旁边有个石狮子,就躲在狮子肚子下面。”就这样,老人躲过一劫。据老人的儿子讲述,老人曾告诉他,自己小时候随父亲在城里也遭遇过一次敌人投炸弹,父亲当时就把她藏在石狮子下面,没想到石狮子救了她两次。不久前的洛阳老兵见面会上,老人还问来自洛阳的志愿者,那银行还在吗。志愿者回复她,银行没了,石狮子还在。

老人回忆,那两天城里死伤无数,伤员因为没有药物治疗不停哀嚎,活着的人也不好过,“吃口半生不熟的馍,喝口凉水,饿着肚子,也几乎没有睡觉。后来西边城墙被打塌了,坦克开了进来,不过它只能在主路上走,敌人只能步行进小巷。我记得我们把窗户都封上了,把房屋墙壁都打通,准备等着他们来打巷战,争取进来一批打死一批。”当时战况之惨烈,就连女卫生员都发枪打巷战。张翠萍老人记得自己领到的是中正式步枪,还有三颗手榴弹和一挂子弹,战斗中敌人坦克上的机枪很凶,震得耳朵都疼。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9-14 11:36 |只看该作者
深夜踩着死人堆突围

守军指挥官15军军长武廷麟在日军已经攻入城内、指挥系统全被打乱的情况下,召集各师长在城东南隅开会,决定突围。5月24日晚,64师自南门,65师自东门以北、94师在东门,各自分路突围。

老人年事已高,有些事情是她后人转述的,而突围出城的经历,是老人握着记者的手,一字一句讲的。“半夜以后,我们想从南门冲出去,但是门被日军的坦克堵着。我们就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死人堆,爬上城墙。城墙有三层楼高,也得硬着头皮往下跳,有的直接就摔死了。”讲到这里,老人有些哽咽,声音变得沙哑起来。“我跳下城墙后就往护城河跑,护城河里飘满了人,一个个都大肚子,不能碰,一碰就爆炸了,臭着呢。”因此,张翠萍到现在都不愿吃肉。

张翠萍幸运地抱着一块木头渡过护城河,但护城河外,还有为了阻挡坦克挖的壕沟。“壕沟有两人多深,两人多宽,过了护城河的人都玩命地跑。我那时肚子又饿又疼,脚还被子弹打到,肿得厉害,心想这下非死不可了。我跑到沟里一看,都是死人。我就在沟里爬,想着要回家。”老人声音颤抖着告诉记者,“沟里有的地方给坦克修了简易通道,一层土、一层人,都给填上了。我爬了几回都爬不上去,后来看见有个人的衣裳角,我就拽着衣角爬了上去。没想到竟然爬到了日本人的据点,敌人的坦克围成一圈,炮口朝外,里面点着马灯。幸亏他们‘呼呼’地睡着了,我轻轻地绕过他们,爬回家去了,真是命大。”

在那场战斗中,张翠萍老人三处负伤。左臂上的那处伤,是在没有任何医疗器械的情况下,她用右手将弹片硬抠了出来。此外,弹片还擦掉了她一块头皮。“血‘哗’地一下就流下来了,当时没有药,我就在地上抓了一把大黄土糊上,再拿绑腿给兜住。”老人还指指右脚踝处的伤疤,说:“这也是子弹打的。”

【第70次敬礼】

以胜利者身份见证日军投降

张翠萍于1942年与部队医官戴福祥结婚,二人共有7个子女,如今老人与最小的儿子居住在一起。

张翠萍的儿子介绍说,父亲戴福祥是守卫黄河部队里的少校医官,从小在家中驯马治马,母亲就做了父亲的助手。随部队进入北平后,夫妻二人共同经营诊所,“母亲没什么文化,可父亲写的药方,她都能看懂,把药备好。”1949年,解放军进城,毛主席的马生病,很多人医治无效,张翠萍配合丈夫使用中医疗法,把马治好了。

后来戴福祥进入动物园工作,张翠萍成了家庭主妇。特殊时期,张翠萍把所有证件和照片都烧毁了,但最终未能幸免,1969年丈夫脑溢血死亡。

“那时大姐去大兴插队,二哥和二姐去东北建设兵团,大哥是普通工人,已经成家。他们都只能顾得了自己,家里就靠我母亲一人。”张翠萍的儿子说,“母亲特别能吃苦,为了养活我们,摔砖坯,做冰棍,当装卸工扛烟包,还去烧锅炉。改革开放后就卖菜、开小卖部,什么能挣钱做什么。”

张翠萍的儿子说,母亲一生坎坷,但也有过辉煌的时候,“她说她最光荣的是以胜利者的身份看到敌人投降。”张翠萍见证了1945年日军在故宫太和殿的受降仪式。“那天天特别蓝,我们发了新军装。仪式开始之后默哀,然后日军签字,把战刀放在受降桌上,正式投降了。我们都欢呼起来,高呼万岁。”老人激动地说。

张翠萍老人为人低调,几乎不提当年抗战的事。直到2013年《大河报》举行寻找抗战老兵的活动,让张翠萍的小儿子想到“小时候隐约知道父母是当过兵的,家里的几个银元她说是为国民党将领马法五将军驯马时,马法五给的大洋”,这才细细地问起。“她还念叨着回去看看那个石狮子呢,70多年没回洛阳城了。我姥姥去世的时候,她直接回了村,都没去洛阳城,怕想起当年的事难受。”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