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床面,百味人生
——记四川广元苍溪残疾作家王小泗
文/梅影
“苍天欺我以身残,我谢天公以诗篇!”
这是四川广元苍溪残疾作家王小泗写在他的新诗集《意志的胜利》封面上的一句话。在去往苍溪的这段路上,我再一次品味这短短的十四个字,它究竟饱含了多少血雨辛酸,小泗又为什么会写下这样的豪迈之句?
说起王小泗,他在广元文坛几乎是人人皆知的传奇人物,不过,除了知道他是个高位截瘫的作家外,对于他背后的故事我几乎一无所知。这次能有机会和宝轮中学领导一起去探望和采访王小泗,对于我真是个不小的惊喜。“他的模样怎样?生活现状怎样?他又是如何走上文学之路的?……”一连串的疑问不断在我的脑中交叉叠起,我合着眼,在汽车的微颤中想象着与他见面时会出现的各种场景……
一
车子终于安全抵达苍溪,按照小泗发来的地址,我们很快找到了他所在的楼房。这是一幢由政府修建的廉租房,楼层不高,外设简单而干净。小泗告诉我,他住在一楼,经过打听,我们终于来到了小泗所在的那个单元,刚走到单元门口,就见对面靠右侧的那扇门大开着,我想,那一定就是小泗的家了。
我们小心向屋内走去,满以为家里会有人出来迎接我们,可直到我们走进客厅,也没有看见一个人。客厅不大,除了一组简易沙发和一个米色茶几,就只看见几箱还未打开包装的书籍靠在墙边。这时,从一扇打开的门内传出一个男子的声音:“我在这里,我的门没有关,你们进来吧。”
顺着声音,我们慢慢向屋内走去,只见一个皮肤白净,眼睛很大,脸有些微胖的男子俯卧在床上。床不大,三尺宽而已,一床素花被子盖在他的身上,被子很干净,床头零乱地堆满了许多书籍,床边还有一台打开的电脑,小泗一只手撑着身子,一只手抓着被角,看见我们进来,他显得有些羞涩,侧着脸,两只大大的眼睛浅浅地笑着。
床的对面是一个老式的三人沙发,屋子很小,床几乎占了房间的一半,剩下能让人走路的地方非常窄小。我们坐在小泗对面的沙发上,开始左一句右一句地与小泗聊起来。小泗很健谈,很快就熟悉了我们,并对我们的到来露出兴奋之色。
从朋友那儿我就听说,小泗有一个非常善良的母亲,二十多年来,都是母亲陪在他的身边照顾他。这次来,我还专门给他母亲带来了大衣和围巾,我寻顾四周,却没有发现他母亲的身影。当我问及他母亲时,小泗的眼神一下子暗淡下来。原来,就在我们去的前两天,母亲突然晕倒,被送往医院救治,至今还未脱离危险。
说起母亲,小泗总是怀着深深的愧疚,想起母亲二十多年对他的照顾,各种苦辣酸甜一齐涌向小泗的心头。如今,母亲病重,他却无法尽子之孝,这种痛苦,让小泗倍受折磨。
是啊!已经是90高龄的老人了,进了医院就如同进了一次鬼门关,这样的结果又怎能不让小泗牵肠挂肚呢?看到小泗这样难过,我赶忙转移了话题。
随着我们与小泗的交谈,蒙在他身上的面纱被一层层揭开,小泗用真诚和信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农村青年从一场车祸中所经历的人生转变。
二
小泗出生于四川苍溪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6岁高中毕业,怀揣梦想的他想要出去闯一闯,于是,他和同村的村民一起来到广东珠海打工。离开家乡,举目无亲,他只有拼命奋斗去实现他的理想和目标。聪明好学的他,利用休息时间看书学习,仅用两年时间就取得建筑施工员的技术职称,21岁时又拿到了建筑工程师职称,成为那些外出务工同行们的佼佼者。就在他不断为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时,一场车祸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也让他的希望彻底成为泡影。
那是1993年3月的一天,小泗年仅26岁,他和往日一样赶往工地,就在这时,一辆飞驰而来的货车向他直奔而来,小泗躲闪不及,惨祸在瞬间发生了。
当小泗醒来时,他已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夜晚来临,钻心的疼痛把小泗一次次弄醒,孤身在外的他,此时是多么想念母亲和亲人。
南方的海风吹在柔软的窗帘上,他突然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一股股彻入骨髓的冰凉直入他的心。望着窗外黝黑的夜,此时,就连平时清美的月亮也变得孤冷惨白。小泗知道,从此,他就会永远失去一个正常人的自由和权利,一种绝望不由在小泗的心中涌起。
当母亲见到伤痕累累的小泗时,那种痛何止是撕心裂肺啊!十指连心,母子情长,儿子以后的路可怎么走啊!母亲紧紧抱着小泗的头失声痛哭,她宁愿所有的伤痛都加在自己的身上,也不想看到儿子此时的惨状。也就从那一刻起,母亲便迈上了一条充满无数磨难的艰辛之路。
伤口的巨裂疼痛,让小泗忍不住呻吟,而他每一次颤抖的身体和疼痛的呻吟,都让母亲彻夜难眠。而最让母亲痛心的是几天一次的清洗身体,每当看到小泗变形的下肢时,心疼的泪水就如断了线的珠子落在母亲的脸上,更扎在母亲的心中。经常是母亲换洗完躲在外面哭,小泗则蒙着头躲在被子里哭,这也是小泗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路程了。
残酷的现实,几乎把小泗完全击垮,内心的孤独和空虚,开始让他的意志消沉,他不再相信未来,所有的理想、抱负还有爱情和自由,都在车祸瞬间与小泗擦间而去,想想以后的生活,他就要在这三尺床面上度过一生,极度的绝望让小泗的精神近乎崩溃。
车祸后生活的巨大反差让小泗的脾气变得古怪异常,甚至有些不可理喻。有时他把收音机开得像村头高音喇叭似的,有时又蒙着头一言不发,有时又像疯子一样地狂喊大叫,可不管他怎样闹,母亲总是用最温柔的爱来包容他。
由于胸口以下都没有知觉,小泗常常用手拧掐下肢,痛苦的眼神让母亲的心倍受摧残,她总是跑过来抱着小泗的头,强忍着泪水哽咽着说:“孩子,孩子,别这样,你已经这么苦了,还不知道疼惜自己,有娘在,什么也不怕,一定要好好活着,你在,娘就会在。”小泗倒在母亲的怀里,绝望的声音在心中吼叫:“苍天啊!何时,才是我们娘俩的头啊?”
夜深人静时,小泗常常望着窗外那茫茫的黑夜,有时他看到母亲向着星光凝望,虽然看不到母亲的眼睛,但却能感受到母亲眼中的湿热,那点点星光会是母亲心中那小小的希望吗?
就在小泗出事后的第三年,父亲忧患成疾,他在无限的悲痛中带着未了心愿,带着无奈的遗憾永远离去,从此,家庭的重担就都落在了母亲的肩上。此时的小泗就如一个在黑夜中迷失方向的孩子,眼前看不到一丝光亮,而每当看到母亲在深夜偷偷流下的泪痕,小泗更是心受煎熬。
“结束生命吧!”可怕的念头一次次在他的心头闪现,直到有一天,一束霞光泄进小窗,照在母亲的身上,母亲端着洗脸水,转身的背影虽然有些清瘦,但在微微的霞光中,却闪耀着金子般夺目的光芒。那一刻,小泗突然发现母亲竟是如此的美丽,生活的色彩原来还是那么美。金色的霞光婉如一只燃烧的火炬,照亮了小泗眼前晦暗的世界,也温暖了他冰凉的心。他突然感到了自己的懦弱,眼泪如喷泉般在心中翻涌,他不断地自责自己:“小泗啊小泗!你怎么能如此自私和软弱?虽然失去了行走的自由,可你还有一个健康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啊!你怎能忍心留给母亲一具冰冷的尸体,你有什么权力扼杀母亲用心血怀化的生命,就算是今后的生活会永远定格在这三尺床面,可你一样可以用双手来创造你的人生啊!”
从那个特别的早晨开始,小泗变了,希望重又回到了他的身边,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地活着,像保尔、海迪、史铁生,为母亲、为亲人,也为自己和社会。
自信重起,天地自宽。
三
对生活重新燃起希望之火的小泗渐渐开始关注起社会和身边的人和事来,即然母亲给了他生命的机会,他就要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人生短暂,唯有坚强的意志才能让生命之花开的更加灿烂。小泗在不断的疼痛中终于给了自己人生的明确定位,身子残了,可思想和意志不能残,他要像一个正常人一样活的有尊严、活的有价值。
自信有了,可现实中的困难却一个接着一个。对于正常人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可对于小泗来说,却比登天还难。失去知觉的下肢只能支持一只手的活动半径。酷爱学习的他,要想看本书都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他只能俯卧在床上,用一只手支撑身体,另一只手翻书阅读,时间稍长,就会累的浑身酸痛。小小的三尺床面是小泗唯一的活动空间,翻个身,打个滚儿就成了小泗缓解疲劳的最好方式。
为了方便小泗读书,母亲在床头给他搭了简易的书架,台灯也移到了枕边。为了增加手臂的长度,小泗让母亲给他准备了两根棍子,够不着的书他就用棍子代替手去取,难怪我们看到他床头的书摆放的零乱不齐,看着那两根被小泗磨的发亮的竹棍,心中不由对小泗暗生敬意。
他的乐观和坚强也感染着周围的好友乡邻,他们经常为小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每当受到别人的帮助,小泗都会在心里涌出感激和歉意,他想:“我不能总是抻手来接受大家的帮助,我为什么不能为别人做点儿事呢?”
有了这样的想法,小泗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凭着一已之长,每年假期,他就将临近的孩子们集中起来,教他们学习书法和功课,有时屋里挤满了孩子,就连屋外也不得不搭上长凳,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听这位俯在床上的叔叔讲课,小泗讲课不落俗套,语言风趣,他总是用一些生动的语言把那些枯燥的文章讲的活灵活现,让孩子们百听不厌。
2008年春节,在苍溪实验中学谢校长的帮助下,小泗终于有了一台渴望已久的电脑,网络让小泗开阔了视野,也让小泗更好地融入了社会。不能用双手打字他就练习用一只手打字,累了,就在床上翻个身,打个滚儿,就在他的心中不断燃起新的火种时,一场更大的灾难来临了。
“5•12”的那场大地震降临在他的家乡,看到那些以泪洗面的悲痛,看到众多失去亲人的乡亲,小泗恨不能马上站起来,去奔赴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可是失去知觉的双腿让他无法领命思想的召唤,于是,手中的笔就成了他与众人一起抗击灾难的有力工具,他要让中国这些古老的文字唤发起人们迎击灾难的勇气,要让手中的笔书写一篇篇感天动地的人间真情。
一篇篇激动人心的文章和诗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一首《孩子,你是我的唯一》的诗,在小泗的泪水和身体的战栗中一气呵成,也因为这首诗让善良的海南女企业家杨莺女士在灾区收养了46名儿童到江西的一所中学就读,并承诺将一直供他们读完大学。
文字所拥有的巨大力量让小泗的眼前豁然开朗,杨女士的善举让小泗对未来的创作更加充满了信心,他一遍遍告慰自己:“小泗,你不是个废人,你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你完全可以用你的双手去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小泗在不断的勤奋写作中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
20多年过去了,小泗在亲人的关爱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医生说他只有4年的生命,可一个又一个4年过去了,小泗仍然坚强地活着,而且活的那么健康、那么清醒,而这生命的奇迹离不开一个伟大的女人,她就是与小泗日夜相伴的母亲。
母亲为他操劳着每一天,打水、洗脸、买菜、做饭、帮他擦洗身子,换洗尿布,母亲像护理婴儿一样照顾着小泗的生活。二十多年,小泗的身上没有生过一个褥疮,铺上干干净净,屋里也没有任何异味,就连医生都惊叹着说:“这,简直就是个奇迹”。是啊,这是母亲为小泗创下的奇迹,然而这样的奇迹还不仅仅如此。
由于母亲整日在小泗的床头与门口回旋,屋内坚硬的水泥地面上竟被母亲干瘦的双脚走出一条清晰可辨的小路。这条长不过几米,宽不过两个脚印的小路从小泗的床沿一直延展到门口。这,哪里是路啊!它分明是母亲给儿子端汤喂水的千回百转啊!路有长,而母亲的爱谁又能丈量出它的长短呢?这条浅浅的小路是母亲创造的又一个奇迹,也许没有人见过真正的滴水穿石,可小泗却亲眼见证了母亲在坚硬的水泥面上双脚留道的又一奇迹。母爱无边,我被这样的母亲爱所深深感动着。
四
前几天,我又一次打电话问及他母亲的情况,电话那头,只听小泗用无比兴奋的声音对我说:“丽影,妈妈回来了,妈妈回来了,她现在就坐在我的身边。”从他的声音中,我分明感受到了小泗那种渴望母亲的心情。是啊!二十多年的母子相伴,小泗对母亲产生了一种难以割舍的依恋,没有母亲在身边,小泗就像个不知所从的孩子。虽然与母亲只分离了几天时间,小泗却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他怕这样的孤独从此会一直下去。母亲回来了,五十多岁的小泗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竟然像个孩子似的在我面前显露着他心底的那份天真。可是,母亲的情况并不好,她坚持要出院,说什么也不在医院待了。小泗知道,母亲是放心不下自己啊!她要把最后的时光留给她可怜的孩子。
20多个春夏秋冬,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无比漫长的岁月,小泗在母亲的关爱中,感受着人世间的万水千山,他要把这些感动写下来,他要把生活中的爱用古老的文字一篇篇展现出来。他不断敲打着键盘,他用一只手不断抗击着生活的磨难,用一只手书努力写着生命的诗篇。
来自四面八方的温暖如点点阳光融动着冷冷冰川,鼓励和真诚的话似缕缕春风吹绿了默默大山。然而,外界的帮助总是有限的,生活的真实还是让小泗面临艰难。每月几百元的低保总是让他捉襟见肘,写书、向报刊杂志投稿换取微薄的稿费,就成了小泗重要的生活来源。
创作是艰苦的,小泗不断在他的三尺床面书写着百味人生,坚强的信念和心中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丰富着小泗的人生,就如他在诗集中所写:
今夜的桂花树有一千个月亮
个个都闪着幽深的灵光
黑夜没有语言
星星在远处
以光年的距离遥望这颗对岸的桂树
……
小泗虽然无法和正常人一样出去欣赏美丽的月光,可他心中却有着比常人更多更美的月亮,那是隐藏在他内心深处的渴望,正是这种渴望,让小泗在未来艰难的道路上不断超越着自我,他要把心中的感动、对人事间的善恶美丑尽情地用文字宣泄出来。
转眼采访就要结束了,临别,我握着小泗的手轻轻对他说:“小泗,要坚强,不管未来遇到什么,我们都是你的朋友。”听到这话,坚强的小泗眼圈一红,两行热泪瞬间涌出,我真不忍心就这样放下小泗温热的手,我几乎是一步一回头地走出他的家门。
小泗的经历带给我太多的感动,在返回的途中,我拿出那本《意志的胜利》,那行“苍天欺我以身残,我谢天公以诗篇!”的小字再一次触动着我,直到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了这句话所饱含的深度和份量。这十四个字正是小泗二十多年来发自内心的呐喊,也是他向命运抗争的真实写照。
随着车轮的滚动,我们渐渐远离了苍溪,但一个俯在三尺床面的残疾作家的形象却在我的脑海中越来越清晰……
散文后记——
就在我快要写完这篇稿子时,突然听小泗说他母亲要回老家去了,我一听大惑不解:“母亲不是回来了吗?她那么放心不下小泗怎么舍得要走呢?”
经我询问才知,小泗母亲摔后一直不好,毕竟是九十岁的老人了,现在几乎不能走路,昨天还是坐着轮椅被人推着出门的,母亲终于倒下了,她再也不能照顾小泗了,而小泗的大哥现在又是癌症晚期,大嫂在重庆照顾他,二嫂去年就离去,家里只有三嫂可以照顾母亲了。
昨天小泗的情绪非常低落,他知道母亲这一去意味着什么,也许这就是他们母子最后的分别,没有母亲的小泗,他的生活将遇到更多的艰难,亲人的离去,给小泗的心里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空。我知道,此时,说什么也无法减轻小泗心中的痛,我只有机械地对小泗说:“要坚强,我们都是你的朋友。”可这样的话,就连我自己都感到那么无力和苍白,我暗暗担心着小泗,母亲走了,他能填补这泛血的空吗?
我常在想,我究竟为什么而写作?是为炫耀自己精彩的文笔吗?还是沉湎于人们的虚伪赞扬?走进小泗,让我对我的写作有了新的思考。我想,真正的好文是应该透到骨子里的,是能够唤起人们良知和善良的,是会让人们为你所叙述的人和事为之感动的。如果说,我的文字能够让读到人有所触动,能够为小泗的生活带来些许的帮助,那将会是我莫大的欣慰!
就如为小泗《零度生活》写序的广元作家协会秘书长王尚敏所说:“小泗的创作让人感动,不是他的文字有多华美,不是他的技巧有多讲究,也不是他有多少高深绝妙的思想。他让人感动的,恰恰是字里行间透出的那一份平实和自然,那一份坦然和淡定,那一份对生活的感恩和热爱……他所传递的正能量,已远远超越了作品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