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6-5-30 08:55 编辑
1985年,经过反复考虑,我选择了到管理干部学院当一名教师。
学院的全称是“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阳分院”,是个成人院校,大专学历。
我去的时候,学院刚成立一年,师资力量很薄弱。算上我,基础课教研室教语文的一共有四名老师,两名从教育学院调来的老教师,黄老师和于老师,两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我和杨老师。
教育学院的老师都是正规学校不爱要的,这两名教师过去都是教中学的,而且不是什么好教师,好教师都在中学第一线。
黄老师讲课还可以,于老师满口山东话且语无伦次,说实话他当小学老师都不合格。讲了几周的课,就被学生找到教导处要求换老师。
杨老师是辽大中文系的,是个高材生。一开始,学院因为我们俩刚毕业,不让我们讲课,给那两个老教师当助教。
今天说说我的三任院长。
1,第一任院长姓杨,不到四十岁吧,长的有点丑,小个子,一口龅牙。他以前是市委组织部宣教科的科长,本来很有希望升任组织部副部长,结果成立管理干部学院的时候,把他调来当任副院长,我来学院的时候,院长刚退休,他也只是副院长带班。
杨院长心气儿很高,对副校长这个位子很不满意,屈才了似的。也看不起学校的所有人。
我跟他只打过一次交道。
当教师而不上课,是个很无聊的事,杨老师就鼓动我去找院长。
于是那天我们俩就去找杨院长了,向院长反映学员对两个老教师的意见,说他们水平不行,然后要求派我们俩去上课。呵呵,多幼稚吧。
杨校长当时没说什么,就说让我们先回去。
第二天开大会,杨院长不点名地批评了我们俩,说有几个年轻教师刚出校门不虚心学习,看不起老教师,狂妄自大等等。
我特么恨死这个杨院长了。你都不给我们讲课的机会,怎么知道我们讲不好?
还好,到了年底,杨院长又调回组织部去了,做什么不太清楚。
平心而论,杨院长理论水平很高,工作雷厉风行,不苟言笑,是个当官的料子,而且年龄不大,应该很有政治前途,就是有点太傲了。
2,第二任校长姓王。是个老头,很闷,很倔的老头,原来是市委党校的副校长。
那时候我没有课上,就一头扎进图书馆看书。我在藏书室里放了一张课桌,上面放着一摞子书。
有一天被王院长看到了,问这个书桌是谁的?管理员说是基础课教研室的小王老师。
王院长找我谈话:听说你一直要求上课,我给你个机会试讲,过了就让你上课,你需要多长时间准备?
当时,作为助教,我正辅导学生写作文,刚批改完。于是我说明天就可以,我讲评学生作文。
第二天,我在阶梯教室讲评作文,除了行管二班学生,还有学校全体领导、各教研室主任和几名语文老师旁听。
两个课时下来,王校长当场宣布,王老师明天接替于老师上课。
那年,哥还未满二十三岁,是我们学院最年轻的任课教师。
3,第三任院长姓冯,我到学院的时候,他是教务处主任。
大概是八六年吧,学院从中层干部中选拔一名副校长,搞了一次民主推荐。
我推荐了冯,并在推荐信上写了几条理由,作风正派,大胆开拓,有能力,有魄力等等。其实冯是否能当上副院长,跟我推荐不推荐的没有一毛钱关系。
但后来冯真的当选了副院长,而且两年后又当上了院长。人送外号“冯大敢干”。
看来我的眼光是对的。
八九年,我想离开教育部门,他找我谈话,说小王老师,你不要走,我很赏识你,很像我年轻的时候,各方面都像。
我在学院表现很活跃,组织个运动会,联欢会,平时唱歌跳舞啥的,咋呼的挺欢。
所以冯院长说我像他年轻的时候。
冯院长说起那次民主推荐的事,他说他后来看了所有人的推荐信,几乎每个人推荐都是自己部门的负责人,你是唯一一个推荐别的部门领导的。
冯院长说:你是一个实事求是、敢说真话的人。
他问我你要去什么单位,我说我想去税务局,已经联系好了。
他说你这是目光短浅,那种地方不适合你。他说小王老师你要是不走,我好好培养培养你,现在就申请你任讲师,而且我把我正在讲的《行政管理学》课程交给你。
但我没听他的话,坚持要走。他也没卡着我,放我走了。
现在看,这一步真的走错了。
前一段时间,我跟妹聊天,说到哥怎么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我说我得捋捋。
捋来捋去,捋到这里,可能走出管理干部学院,是哥人生道路的一个转折点。
著名作家柳青有一句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