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熙 于 2016-10-22 22:03 编辑
一直以来,孩子都是在我们的静心呵护下长大。抱着女儿要贵养的观念,我对女儿更是有求必应,用尽洪荒之力为她创造好的条件。我经常开玩笑说的一句话是:为了女儿,我卖血都愿意。 好在女儿学习也很争气,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全市重点学校,大学也是考上全国名牌大学,然后保送研究生,现在又出国留学去了。 女儿考上的是德国顶尖大学,学费全免,自己只负担生活费。照说一年一般学生的生活费六万人民币就够了,有贫困家庭的孩子,利用4个月假期打工,一年可以有4-6万人民币的收入,第二年就基本不要家里负担了。但是我不想孩子那么辛苦,一拍就给她一年12万,也就是比一般的翻倍了。 并不是我们有多好的条件,是为了孩子的远大前程,我们用我们那不那么强健的手臂,去奋力托起孩子的明天。 但这小东西,一年下来还是叫不够用。结果是她一有时间就去游历欧洲,欧洲都快被她游完了。 这个假期本来想让她也跟其他学生那样去打打工,主要不是挣钱为目的,主要是想她接触社会。没想到她一到假期就叫着:想爸爸妈妈了,要回家。 于是这个暑假又花费上万元,万里迢迢赶回来,一天就关在家里,卷曲在沙发上看韩剧,看娱乐节目。 那天,我在电脑上正好看见一个记者采访中国留学日本的一个学生的视频。 说的是哈尔滨一个只有22岁的女学生,非常想到国外留学,但她的家庭很困难,她是单亲家庭,妈妈一个人工作,收入也不高,只给她准备了到国外学习半年语言班的学费。于是她怀揣着这半年语言班的学费来到了日本。她一边读语言班,一边打两分工。下午下了课,到小卖部打工,晚上再到一个饭店去打工。她要挣好她下一学期的学费,学习才能继续。 看着她那么小的年龄,那单薄的身体,在打工时搬动重物的身影,以及她回答记者提问时,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阳光的笑容,我差点流下了眼泪。 我私下跟孩子的妈妈说:老婆,我们是否在孩子的教育上有所偏差?我们在保障孩子的一切时,是否包揽得过多?这样的结果是否会造成她丧失某方面的能力? 我跟她说:我一定要把这个故事讲给孩子听。不是要她也那样去经历苦难,是要她能够了解社会,了解那样的感受和体验。 也许,有时候经历苦难不一定是坏事,也许人只有经历风雨才能变得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