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六星书房 【读史小札】父子二大贤
查看: 1087|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史小札】父子二大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7-8-22 23: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原文】 太傅疏广谓少傅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今仕宦至二千石,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即日,父子俱移病,上疏乞骸骨。上皆许之,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以五十斤。公卿故人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辆。道路观者皆曰:“贤哉二大夫!”或叹息为之下泣。
   广、受归乡里,日令其家卖金共具,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或劝广以其金为子孙颇立产业者,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故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盈余,但教子孙怠堕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之怨也,吾既无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也,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年,不亦可乎!”于是族人悦服。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7-8-23 08:5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这么清醒的不多。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7-8-23 09:50 |只看该作者
继续读史。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7-8-23 13:08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7-8-23 08:56
中国人这么清醒的不多。

像疏氏父子的真是不多,恋栈无栈的多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7-8-23 13:09 |只看该作者

那我掏劲儿说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7-8-23 14:54 |只看该作者

好啊好啊!辛苦了。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7-8-23 20:55 |只看该作者
   疏广老先生是东汉宣帝时人,原先在家乡东海兰陵开馆授徒,儒家经典烂熟于胸,很远的人都去他那里投师学习。
   汉宣帝刘洵是个受过大灾大难的人,因为“巫蛊之祸”的牵连,襁褓之中就进了监牢。汉武帝晚年才发现这个大难不死的曾孙,从民间把他接回皇宫抚养。适逢昌邑王刘贺被废,霍光等执政大臣筛来选去才找到刘洵,这个十几岁的少年刘洵突然间位至九五。登基后的刘洵时常忆苦思甜,励精图治,十分注意人才的德行教育;当自己有了儿子,就千方百计地拣选师傅。这档口,疏广被选中为太子的老师。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8-24 07:13 |只看该作者
    在太子东宫侍读的还有个疏受,他是疏广的哥哥的儿子,和疏广在进宫的先后方面史书没有提及。宣帝每次到东宫太子这里来视察,都发现疏受在举止言谈上十分恰当,合乎儒家规矩,就把他擢为太子少傅,和太傅疏广一起主持太子的教习工作。每逢朝会,太子都有二疏陪伴,疏广在前,疏受在后,在礼节应对各方面不吝垂范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7-8-24 17:38 |只看该作者
这个十几岁的少年刘洵突然间位至九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事难料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7-8-24 17:40 |只看该作者
登基后的刘洵时常忆苦思甜,励精图治,十分注意人才的德行教育
——————————————————————————————————————
看来,皇帝登基之前,都应该磨难磨难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7-8-24 19:51 |只看该作者
井冈 发表于 2017-8-24 17:38
这个十几岁的少年刘洵突然间位至九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事难料啊!

这都是命运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7-8-24 20:04 |只看该作者
井冈 发表于 2017-8-24 17:40
登基后的刘洵时常忆苦思甜,励精图治,十分注意人才的德行教育
———————————————————— ...

磨难大,差一点没杳无声息地死掉
今年江西南昌发掘的海昏侯墓,墓主刘贺就是刘洵的前任,是皇室的嫡亲正宗
可是刘贺是个半吊子,登基后吃喝玩乐不理朝政,不到二十天,被霍光等顾命大臣废黜
再找合适的人选不容易,忽然发现刘洵聪慧、谨慎、谦恭,一致决定,就他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7-8-24 22:33 |只看该作者
泌水 发表于 2017-8-24 20:04
磨难大,差一点没杳无声息地死掉
今年江西南昌发掘的海昏侯墓,墓主刘贺就是刘洵的前任,是皇室的嫡亲正 ...

嗯嗯,有贤臣在身边,皇帝也不能玩忽职守,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7-8-25 22:20 |只看该作者
   太子成长到十一二岁的时候,经学课程也都学得差不离了,疏广就对侄子疏受说,知足的人不会自取羞辱;知道抽身的人不会有危险。你我官至两千石,皇上给的荣禄已经极致,为什么不致仕回家养老呢。
   《汉书》上说的是疏广独具表章,称病告退;《资治通鉴》上说的是二人一起称病告退。评情理,可能是疏广单个称的病,告老还乡是二人联名具奏的。过去的人,大哥的儿子和幺叔年龄相近的很多,二人能一起乞骸骨,说明疏受也老了。
   汉宣帝是个宅心仁厚的人,很感谢疏氏父子对太子的教调;太子也很敬仰二位老师。宣帝赠给二人黄金二十斤,太子又加赠五十斤。如果叔侄俩平分的话,应该每人三十五斤。汉时的真金还很贵重,皇帝不可能拿真金赏赐臣子;了不起沿用秦以前的老办法,颁赐精铜;精铜要比寻常的铜钱价值高,兑换时的折算方法没研究过,不清楚这方面。
   送别的场面很隆重,同僚故旧在东都门设置祭祀路神的帷帐,摆上饯行的宴席。送行的车辆二百多,看热闹的人都说二位大夫真是贤人哪!
   至于有人为之下泣,我觉得不可能。二疏居深宫,当的是太子的老师,与老百姓毛钱的关系也没有,百姓们叹息抑或有之,为啥要泣下呢。如果是抑强扶弱拯危济困的好官,百姓们为他的离去而泣下,倒是值得相信。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7-8-26 23:03 |只看该作者
   疏广回到家乡,经常拿皇上赏赐的黄金去置备酒席,宴请乡邻乡亲故旧至交。用去多少黄金,还剩多少,他心里都有数。看他这样铺张,有人就劝他,何不用这些黄金给子孙后代置办一些产业呢。疏广说,我能是老糊涂不明事理么!自家原来有旧田宅,让子孙勤力操持,足可以供应吃饭穿衣,应该和普通的百姓看齐;如果帮他们增添产业使之盈余,反而使他们好逸恶劳。贤良的子孙财产多,会损害他的志向;愚鲁的子孙财产多,会增加他的过失。况且富有的人家,众人往往怨恨他,我既然没有能力教化子孙,却不愿增加他们的过错而招致怨怼。说到这些金子,那是圣主的恩惠,用于老臣的养老,所以我乐于和乡亲宗族共同来享用这个恩赐,来打发我的余生,这不可以吗!
   原文的最后说“于是族人悦服”。不知道所谓的族人,包不包括疏广的嫡亲后人。如果不包括,那么这句话就能站住脚;如果包括了,我想族人中嫡亲这一支是不会悦服的。疏广的不肯分金,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不愿说出来,《资治通鉴》也没有挑明,那就是分金不公的问题。尽管疏广觉得分赠很公道,儿孙们仍然说不公道,怎么办?由此引出的不良后果,远比“怠惰”,“招怨”要严重得多。
   一个“泣下”,另一个“悦服”,都表现了一种感情,这种感情的真实程度放之俗世,大有疑惑之处。觉得司马光老先生也有草草的时候。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7-8-27 12:10 |只看该作者
觉得司马光老先生也有草草的时候。

————————————————————————————
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7-8-27 13:17 |只看该作者
井冈 发表于 2017-8-24 22:33
嗯嗯,有贤臣在身边,皇帝也不能玩忽职守,呵呵!

智商一般的皇帝,对身边的贤臣还是有所敬畏的
刘贺不一样,登基之初就把在原郡时的声色狗马之徒弄进宫里
丝毫不和霍光等大臣共商国是,所以自取败衄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7-8-27 13:18 |只看该作者
井冈 发表于 2017-8-27 12:10
觉得司马光老先生也有草草的时候。

————————————————————————————

谢谢井冈跟读!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7-8-27 13:24 |只看该作者
泌水 发表于 2017-8-27 13:17
智商一般的皇帝,对身边的贤臣还是有所敬畏的
刘贺不一样,登基之初就把在原郡时的声色狗马之徒弄进宫里 ...

嗯嗯。还有智商一般,却刚愎自用的皇帝,结果亡国了。比如明崇祯皇帝。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7-8-27 13:24 |只看该作者
泌水 发表于 2017-8-27 13:18
谢谢井冈跟读!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7-8-28 21:25 |只看该作者

戏散场了兄弟,围观来晚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7-8-28 22:39 |只看该作者
读书和读书不一样,在于各自的理解。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7-8-28 22:54 |只看该作者
井冈 发表于 2017-8-28 22:39
读书和读书不一样,在于各自的理解。

确实这样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7-8-28 22:58 |只看该作者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说会看书的,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7-8-28 22:58 |只看该作者
过去的读书人,有迂腐的,也有睿智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7-8-28 23:00 |只看该作者
迂腐者也有金榜题名的,但是,在历史上能留下一笔的大家,必是睿智者!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7-8-28 23:05 |只看该作者
井冈 发表于 2017-8-28 22:58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说会看书的,哈哈!

这时把念书作为敲门砖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7-8-28 23:06 |只看该作者
泌水 发表于 2017-8-28 23:05
这时把念书作为敲门砖的人

是实用主义啊!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7-8-28 23:08 |只看该作者
至于喜欢黄金屋,还是喜欢颜如玉,看各自的喜爱了。

如果两者都喜爱,那就是巨贪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7-8-28 23:13 |只看该作者
井冈 发表于 2017-8-28 22:58
过去的读书人,有迂腐的,也有睿智的。

读书在于明理,这好像最中肯
五行八市的人多读些书都有好处

迂腐而有愚忠;睿智而有大度
都得行气之正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