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偶是来看墓阁的 于 2017-9-28 15:34 编辑
关于“中表”一词的意思,有两种解释。
其一,古代称父系血统的亲戚为"内",称父系血统之外的亲戚为"外"(如:"外父"即为岳父,"外甥"即为姊妹之子)。外为表,内为中,合而称之“中表”。
也就是说,把“内外戚”称之为“中表亲”,简称“中表”。
其二,里和外。 晋 葛洪 《抱朴子·黄白》:“且夫作金,成则为真物,中表如一,百炼不减。” 也就是说中心和表皮的字面意思简称中表。以“中表”代指里外或内外。
而《世说新语》是本什么书?是记录前人言行带有宣教性质类同小说的书。就好像《三国演义》,对历史人物言行举止的表述就带有作者更多的个人褒贬的观点,而不像《三国志》和《晋书》那种史书,更接近真实。
我们来看看醉痞君胡乱翻译的故事,它出自《世说新语 德行》。既然是宣扬德行,那就难免或必然会脱离真实的历史,对人物的言行拔高。
对于那个故事,史书《晋书》是这么记载的:楷岁请二国租钱百万,以散亲族。人或讥之,楷曰“损有馀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
而《世说新语 德行》是这么讲述的:十八、梁王、赵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裴令公岁请二国租钱数百万,以恤中表之贫者。或讥之曰:“何以乞物行惠?”裴曰:“损有余,补不足,天之道也。”
史书记载的是“以散亲族”,而没选用小说的“以恤中表之贫者”。“以散”,散发之意思。“以恤”,体恤的意思。
如果,身为朝廷重臣裴令公将皇帝老儿富豪的大哥,二弟的钱拿来体恤的分给朝廷内外的贫苦者,那种损有余,补不足的行为,可以说是行天之道。
可如果裴令公只是将那钱散给皇帝老儿的那些缺钱花的二侄子,三孙子们能说是行的是天之道?
就好像墓歌把洗衣机卖了,将钱捐给地震灾区,那是行天之道。而将那钱去请醉痞喝酒,就算不上行天之道了。倒是可以算是个笑话。
因为,像醉痞那种:吃他娘,喝他娘,吃完喝完抹嘴就骂他娘的文痞,请他吃喝还不如喂喂白眼狼。毕竟,白眼狼不会满嘴喷粪不是?
所以,晋书的作者对裴令公面对他人的讥笑时的狡辩,给予的评价是:”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
说好听点是说:裴令公那类能言善辩的人,不在乎别人评价的好坏,行事任性率真。
说实话就是:裴令公和醉痞那类人啊,(正好那时醉痞穿越过去了)脸皮八丈厚,明明是把皇帝老儿哥哥的钱拿给皇帝老儿侄子花,说好听点是为了皇室的平衡和和谐别起内讧。说难听点,就是四处讨好,八面玲珑,将来万一皇室内斗,谁上台都可以免灾难。却拿行天之道来装门面掩饰内心的油滑。
醉痞那个脑瓜进水,肚子草包“中表”冒粪水的文痞,在解读《世说新语 德行》这个故事的时候,只百度了“中表”一词的一种解释,就自以为可以人模狗样的冒充老师了。当我指出他解读错误的时候,一蹦三寸高,胡言乱语瞎咧咧。最后抓住我一个早已承认的错误不放,自鸣得意,狗屁不通的写了篇烂帖子。【文史之争】有请各位裁判给断断历史悬案
不过是“中表”一词的解读,和文史挨边吗?还故弄玄虚的说成是啥历史悬案。醉痞真是又傻又呆的一个文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