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记事三:除夕夜的禁忌 | | 春节,是国人家庭团圆的日子。
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的全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谈到我国最大的文化遗产,列举说,最大的物质文化遗产是长城,最具文化内涵的的节日当属春节。
冯骥才的一番话,让我不禁联想起春节这一传统节日众多的文化元素。又不自觉联想到将要失传的民间除夕夜的诸多禁忌。当然,这些禁忌并不是春节习俗文化的代表,但起码是其节日文化的小小分支而已。
一、不能说话,别惊动了各路仙人
过去的除夕夜,有不能大声讲话的禁忌。尽管这不像纪律条规般有上级领导的三令五申,但家家老少还是自觉遵守,说一不二的。最最难耐这沉默压抑的,当还是孩子们。穿了新衣服,手攥了老人赏赐的压岁钱的孩子们,压抑不住心头的喜悦,禁不住会说笑起来。这会立马招来大人们、特别是老人们的呵斥。受了训斥的小孩,只能吐吐舌头,赶忙溜到一边,悄无声息了。
本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理应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天南海北,国内国外,神吹海侃,增加点节日气氛的,如此寂寞压抑,又是为了什么呢?小时候,我不止一次地询问母亲。母亲那含糊其辞的回答,更增添了我的迷惑和对除夕夜的神秘。
母亲说,年除夕,四方万灵之神,纷纷降临人间,吃好喝好,再捎上钱粮,他们回到天上,才能给老百姓说好话,才能风调雨顺,保佑老百姓有个好收成,才能保佑家家不长病生灾。母亲的话,让我似懂非懂。明白的是,小声说话是怕惊扰了神仙们享用贡品;让我迷惑的是,咱家这么小的院子,这么小的供桌,能坐下那么多神仙用餐吗?院子正中央供桌上牌位上写着“天地三界十方万灵之神位”,咱知道,下请柬请客,哪能请这么多神仙?再说,从母亲嘟嘟囔囔的念叨中,还请了腊月二十三小年时就醉醺醺,嘴含糖瓜上“天言好事”(是去玉皇大帝处述职)的灶王爷、门神护爷、井神王等等,这林林总总的神仙假如一道前来用餐,还不把俺家里撑破了?
我的问话,换来的是母亲的一巴掌,还附带一句:叫你多嘴。任教师的父亲天文地理,样样精通。可是父亲面对我迷惑的眼神,只是摇摇头。后来才明白,父亲想告诉我这是迷信活动,但又担心我告诉母亲,父亲小胆,也怕挨嫌。
后来,长大了我逐渐明白,并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试想,在那艰难的岁月里,没有文化,除了祈祷上苍,向苍天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无病无灾,还上哪去寻求精神安慰呢?
二、“笑了”、“没有仁儿”
除夕夜,主食是水饺。所以,后来经常能吃上水饺,老人们便说,如今的日子真好,天天像过年。
煮水饺,是门学问。老人们再忙,下水饺可不敢含糊。因为最忌讳将水饺煮过头而皮破漏了馅子。一旦煮破了,不能说破了,那叫笑了。过节吗,就都笑口常开。呵呵,处处有阿Q精神。
大年初一,家家要备下糖果,赏给前来磕头拜年的晚辈们。过去,就很少准备花生、瓜子之类的坚果。因为有的果子、瓜子不很诚实,孩子们口无遮拦,随口边说,这家的,没有仁儿(人儿)。这还了得?过年最怕这些禁忌话了。不吉利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