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野妞 于 2018-9-5 15:16 编辑
明祖朱元璋登基后,据赵翼《二十二史札记》载:“明祖严于吏治,凡守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赃至六十再者,枭首示众,剥皮揎草。” 朱元璋为了反腐倡廉,重典治吏,酷刑惩吏,区区六十两赃银就把一个贪官的皮给剥了,不仅这样,他还把塞上草的人皮标本放在各个衙门口"展览",借此来震慑那些官员,可见反贪力度之大之狠,大有“贪者唯死”的警示作用。
然则后来,明后期竟出了一位巨贪,此人于众目睽睽之下,堂而皇之地大贪特贪,不但没受到任何惩治,反而因此加官晋爵,扬名立万。这是为什么呢?
明朝隆庆四年,大学士、内阁首辅(相当于国务院总理)高拱接到报告,广东广西,两广全境均有刁民叛乱,叛军战斗经验丰富,朝庭派了几位将领去平反,均吃了败仗,铩羽而归。高学士蹙眉寻思道“这可真没法,只能派殷正茂去了。”
殷正茂是嘉靖26年进士出身,与张居正同榜,历任官兵科给事中,又迁江西按察使。曾多次领兵出战,从无败绩,十足常胜将军一枚。可为什么非到穷极末路才想起用他呢?原因简单——贪。这位仁兄虽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可胃口极大,贪得无厌。当地方官侵吞农民赋税,做指挥长吃士兵粮饷,殷贪得天下人皆知,载曰“正茂任法严、善战,但性贪。”
果然,朝庭“派正茂为总督往剿”的公告一出,就像往粪坑里扔了颗炸弹,朝堂之上,大臣们激愤不已,他们一致表态:此公绝对不可重用。
高学士只用一句话就让所有人闭了嘴“谁再反对殷正茂去,我就派谁去。” 匪情严重,刻不容缓,殷正茂即刻上任。
高学士的亲信路某提醒道“人你可以派去,但军饷你要看紧,最好从户部派个跟班,协助殷将军搞好会计事宜,外堵人口,内防家贼嘛。”
高曰“何必多此一举,所有军饷直接拨给殷正茂就是了。”
亲信急了“殷正茂必定贪污军饷。”
高笑了笑“吾捐百万金予正茂,纵干没者半,然事可立办。”“知道,那又如何,我拨一百万两军饷给他,就算他贪污一半,以他的才能,剩下50万两足以平定叛乱。如果我派一个清廉的人去,或许他一两也不贪,可办不成事,朝庭就要多加军饷,这样拖下去,恐怕再撒下去几百万两军饷也解决不了问题。如此这般,孰轻孰重,孰是孰非?”
不出所料,殷正茂去了以后,没几个月就平定了叛乱,凯旋归来。军饷他确实也没少贪,可一场大捷把殷将军所有不是都盖了个严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双赢,殷正茂赚得盆满钵满,高学士也赢得国泰民安新局面。因了高学士力排众议,知人善用,殷正茂才能方有了用武之地,一时间殷声名大盛,说他是国家栋梁,济世英雄似乎也并不为过。
殷正茂于正德八年(1513年)生,万历二十年(1592年)卒,享年79岁,寿终正寝。
明明可以靠才华成名,为什么偏走“贪”途哩,侥幸得个善终罢了,实不足为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