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读书】10 犹记当年初读书
查看: 4248|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10 犹记当年初读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9-10-9 22: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万场 于 2019-10-9 22:35 编辑

题记:

      转一篇旧帖,2012年7月16日发在六星散文版的,略有删改。算呼应一下眉珊老师和烟云的读书贴。

      翻捡旧帖时,在跟帖里看到很多旧时版友。那时候烟云、暮雪都是散版版主;那时候桂子、金花婆婆、赵化鲁,凌云享儿、杜若、心月......都在散版;那时候酱油跟我还很客气。

                                                            犹记当年初读书   

      我出生不久文革就开始了,60后,是在文化沙漠里长大的一代。
  
  我父母都是文盲,所以对儿女读书要求特别严格。我家姊妹五个,我是最小的,从小在姐姐哥哥们的读书声中长大。
  
  小时候的我很聪明,记忆力奇好,常常听哥哥背课文,两遍以后,他还没背下来,我倒背下来了。——千万不要以为我在炫耀:从小过于聪明,没有家长和老师正确的引导,绝不是一件好事!这些小聪明和自以为聪明,后来会成了贻害一生的致命弱点。
  
  所以,还没上学我就认识了不少字,上学以前,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没事捧着哥哥们的课本装模作样的朗读,等着大人夸我。这一知半解的小聪明,害人不浅——从我上小学起,就养成了读书漫不经心的坏习惯,为什么?老师讲的我早就会了。上课时,老师看我不用心听讲,就叫我站起来回答问题,我的对答如流,让老师无可奈何,让同学羡慕不已:这小子从不听课,却什么都会——这就要了我的命——我还是个孩子,从此更加故作漫不经心以哗众取宠。
  
  当然,从小爱看书,不光用来哗众取宠,也养成了我喜欢看书的习惯。
  
  我上小学时,就把姐姐文革前的初小、高小甚至初中语文课本都看完了。文革前的语文课本,比我上学时的课本好看多了。什么三字经,百家姓,唐诗宋词、古今中外什么都有,好看得很,我自己的课本反而没怎么看。
  
  大概在小学二、三年级的暑假,三哥领着我去他的同学家玩,那个同学叫李天夫(这人的名字,估计三哥都忘了,我特么还记得),他家长是教师,家里一摞一摞的“大书”(东北人把长篇小说叫“大书”)。他们玩,我捞起一本书趴在炕沿儿上就看。看的是一段解放军打仗的故事,一个叫“高山”的女孩,女扮男装参了军,跟男兵一起摸爬滚打,还偷偷的爱上了一个什么排长之类的小官,后来她在战斗中负伤,才暴露了女儿身,刚刚跟她的小官相爱,就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我正看得稀里哗啦呢,三哥喊我回家,我眼睛死盯着那本书不肯走,李天夫他妈妈赞叹说:小四儿捧着这本书看一天了,咱家孩子就没有一个往书上看一眼的,这书你拿回家去看吧。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八一厂陆柱国的《踏平东海万顷浪》。
  
  我十岁以后,哥哥姐姐们正是“看大书”的年龄。家里总有几本厚厚的“大书”:一律是黄色的牛皮纸糊的封皮,都是文革前出版的长篇小说,也是当时的“大毒草”:《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战斗的青春》、《敌后武工队》、《三家巷》、《赵一曼》、《家》等,因为总要捡哥哥姐姐们不看的时候,才轮到我看,有的书我只看到一半就送走了,换回一本新的,没多久,新的又送走了,过去看过的又借回来了。把我读的这叫一个没头没尾,颠三倒四,却也津津有味,如醉如痴。
  
  那时所谓看书,当然是“跳跃读书法”——不认识的字就跳过去,多数还认得——常被书中的青年男女澎湃的革命激情和朦朦胧胧的爱情纠葛所吸引,稀里糊涂地陶醉在其中。
  
  这些都奠定了我从小酷爱看小说,长大偏科的基础,81年高考,醉笑语文97.5分,数学18分。就我那股子聪明劲,要搁在这年头,不会那么偏科,没准也是个清华的苗子。
  
  有一本书,非常宿命地出现在我成长的岁月里,对我的性格和情感影响很深,甚至影响着我的一生。
  
  从我十来岁起,这本书就一直放在我家里再没拿走过,直到我把它翻烂。没有别的书可看,我就看这本书,前前后后看了好几年——是两本订在一起的、只有前八十回且已残缺不全的《红楼梦》。
  
  几十年来,痴痴呆呆的宝玉、葬花的黛玉、扑蝶的宝钗、“嘴甜心苦”的凤辣子,还有大观园中袭人、晴雯,鸳鸯,司棋、芳官们一众女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我心里上演着《红楼梦》;还有通灵宝玉上的“莫失莫忘”和金锁上的“不离不弃”,已经深深的镌刻在醉笑幼小的心灵上;那些花非花,情不情的爱情故事,像一个巨大的黑洞,令醉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多愁善感,病入膏肓,至今不治。
  
  这本《红楼梦》是谁的?为什么会放在我家这么多年?
  
  天意吧。醉笑常常这样想。
  
  从小养成的读书习惯一直延续至今,甚至影响着下一代。去年,我带着7岁的儿子去妈妈家呆了几天。儿子上厕所,坐在座便器上喊他奶奶:“奶奶,给我拿本书!”

2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9-10-9 22:36 |只看该作者
会看几年前的旧帖,看到那么多曾经的版友,一时神往。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9-10-9 22:36 |只看该作者
轻飘飘的旧时光,就这么溜走。

转头回去看看时,已匆匆数年。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9-10-9 23:2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你是不是反复看了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9-10-10 10:19 |只看该作者
我是来打酱油的 发表于 2019-10-9 23:21
你是不是反复看了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哈哈,不错。

还有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9-10-10 18:27 |只看该作者
榆园老师从小博览群书才有了今日的老师风采~~小时候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网络 唯一的追求和理想就是看书看电影~那时候几乎埋在书的世界~~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9-10-11 09: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蔫怪 于 2019-10-11 09:12 编辑

《野火春风斗古城》当时觉得这个书名特别文艺范。还有《金光大道》当时也很知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9-10-11 14:36 |只看该作者
《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战斗的青春》、《敌后武工队》、《三家巷》、《赵一曼》、《家》


看的书和我们小时候看的完全不一样,这些书我一本都没看过,我小时候比较喜欢看马克吐温的书,《汤姆索亚历险记》什么的喜欢冒险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9-10-11 14:41 |只看该作者
《红楼梦》我也很爱看,爱不释手,人物刻画的精彩细腻个性鲜明,里面的诗词也是叹为观止,感觉自己最像探春,但最喜欢湘云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9-10-11 19:49 |只看该作者
桃花雪 发表于 2019-10-10 18:27
榆园老师从小博览群书才有了今日的老师风采~~小时候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网络 唯一的追求和理想就是看书看 ...

是啊,唯一的快乐就是读到一本好书。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9-10-11 19:55 |只看该作者
蔫怪 发表于 2019-10-11 09:10
《野火春风斗古城》当时觉得这个书名特别文艺范。还有《金光大道》当时也很知名。

对的,文革时期只有两部长篇小说,就是浩然的《金光大道》和《艳阳天》。

出名是因为,没有别的书。

奇怪的是,最近看到一个建国以来经典文学作品集,居然还有《金光大道》。

按照“三突出”原则,主题先行创作出来的作品,也算名著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9-10-11 20:04 |只看该作者
素念涿涿 发表于 2019-10-11 14:36
《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战斗的青春》、《敌后武工队》、《三家巷》、《赵一曼》、《家》

...

我列举的这些,就是“文革”前所谓“十七年文学”的代表作品。文革把这些作品批成“大毒草”,作家都打成右派下方农村劳动。

六零后,应该是最后一批看过并喜欢这些书的人。改革开放以后,这些书也没火起来,就被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淹没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9-10-11 20:06 |只看该作者
素念涿涿 发表于 2019-10-11 14:41
《红楼梦》我也很爱看,爱不释手,人物刻画的精彩细腻个性鲜明,里面的诗词也是叹为观止,感觉自己最像探春 ...

嗯嗯,《红楼梦》人物众多,个个鲜活。

上学的时候,曾经想过背诵红楼梦里所有的诗词,后来不了了之。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9-10-15 09:35 |只看该作者
醉老师读书的童工练得真好。我最近才和孩子一起读《百家姓》,好多字不认识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9-10-15 20:3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红楼梦我看俄版的五遍也没看懂,后来不看了。
再后来百家讲坛红楼梦也不听了。
再后来就以电视剧红楼梦为准吧,
想多了累。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9-10-15 22:46 |只看该作者
山南海北一顿逛 发表于 2019-10-15 20:39
红楼梦我看俄版的五遍也没看懂,后来不看了。
再后来百家讲坛红楼梦也不听了。
再后来就以电视剧红楼梦为 ...

俄版的?俄文版?
麻烦你看中文版好伐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9-10-16 06:5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醉笑陪君三万场 发表于 2019-10-15 22:46
俄版的?俄文版?
麻烦你看中文版好伐

老四你不信我也不解释
中国再翻译俄版中国红楼梦
解释不清
要不我看的是盗版
前言就那么说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9-10-16 22:07 |只看该作者
整个文革期间,我在新华书店买到的唯一长篇小说是《敌后武工队》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9-10-17 18:19 |只看该作者
山南海北一顿逛 发表于 2019-10-16 06:51
老四你不信我也不解释
中国再翻译俄版中国红楼梦
解释不清

不是不信,而是,如何能看懂俄文版的小说?

这俄文得啥水平?

我一个朋友曾是某师大英语讲师。我问她为什么不看原著?比如《呼啸山庄》。

她直言:看不懂。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9-10-17 18:24 |只看该作者
重磅企鹅 发表于 2019-10-16 22:07
整个文革期间,我在新华书店买到的唯一长篇小说是《敌后武工队》

我隐约记得看过这本书。

猪头小队长?不对,那是《烈火金刚》

文革前,抗日题材的长篇小说可不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