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挑阿狸球的第一块瘪皮,阿狸哇哇哇叫,重复巴门尼德老调“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又喊什么贝克莱大主教的"存在即感知"云云……瘪皮就是瘪,破皮就是破,再打上一千层补丁也还是破。
阿狸的实质是:哲学的本质是思维决定的。
八老板的观点:语言决定论。
八老板走的是逻辑实证的路子,语言是看得见的物,是可以人际交往的,是实实在在的事,可以实证,由此路分析探索,可以抵达哲学的存在。
阿狸的思维论,根本上是一种直觉,独觉,可以一个人沉思,不通过语言则不能与人交流。
阿狸的思维论到了康德达到顶峰,提出来纯粹理性。康德的纯粹理性不能抵达他的自在之物,那么问题来了,康德的自在之物是纯粹的么?这也是阿狸球的第二块瘪皮。
康德之前的西方传统哲学都在盲人摸象,一靠摸,二靠"推知"。他们从自己摸到的某一个部分推广到全体。这种方法与错误直到康德,才公开承认,承认这种哲学有力所不及的地方,不能抵达自在之物,也就是否定了巴门尼德思维与存在同一论,因为纯粹理性明明到达不了自在之物啊。
因此,阿狸如果坚持逻辑思维,那就会留下一个不能抵达的存在区域,也就是承认思维与存在不同一。
阿狸如果坚持思维与存在同一,那么思维就不再是纯粹理性,而是某些混合型的思维,不再单纯是逻辑思维。因此,阿狸君坚持逻辑,就是自相矛盾的。
阿狸的这个自相矛盾,早已体现在西方哲学传统。康德之后,胡塞尔通过现象学还原解决这个矛盾,维也纳学派通过逻辑实证解决这个矛盾,这两种办法的共同点就是语言分析。
语言分析的目标是找到纯粹的自在之物,因此也找到纯粹的语言,找到不发生误会的语言。然而,语言分析失败了,因为不存在纯粹的自在之物:
We don't see things as they are,we see things as we are。
我们看到的存在物,没有什么是纯粹的,都是混合物,是人的偏见与存在事物的混合。
本阿罗汉如是说,哲学并非阿狸坚持的样子,也非八老板坚持的样子,而是他们二者混合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