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解字》说,愚者,心囿于一禺,不知外事,难与人通。
蠢者,春醒之时,蛇虫争相蠕动貌,也就是俗语说的“蛄蛹”。
愚蠢,合在一起,就是指一群藏于阴穴,得了个机会,就跑出来扭曲身段,卖弄无知的虫子。
这个场面过于鲜活,所以被尖刻的古人拿来喻人,作为口舌之争的工具词。事有凑巧,法国在十六世纪的节日之争中衍生出了一个“愚人节”,四月一日,也恰在春天。可见,春天里不只是花香满满,也有十足的愚蠢之气。
按照行为心理学的观点,愚蠢,不只是一个认知上的问题,还是一个心理上的障碍。愚蠢的人不只是蠢不自知,而是害怕自己“无知”,从而拒绝承认“无知”,陷入了一个油盐不进的自我怪圈了。对于这种愚蠢的人,我们的要做的是让自己闭嘴,对他要怀着悲悯,而不是愤怒。
罗素先生说:人生而无知,但并不愚蠢,是教育让人变得愚蠢。
其实,罗素先生说的无知(ignorant),正是“愚”的本意。因愚而笨,理所当然,并不可耻,恰如初生的婴儿,个个呆呆傻傻,但不影响天真可爱。其可爱之处,正是因为婴儿老老实实,自知愚而好学,勇敢怀疑、尝试和接受新事物,对知识持一种开放的平和态度。而当这种开放,在某一天关闭的时候,人便开始自负,自满,自以为了无所不知,像虫子一样突破不了自我的眼界,便开始自信地蠢了起了。
罗素认为,关闭这种开放态度的,让人由愚笨变为愚蠢的,是“失败的教育”。对于教育的失败与否,每个人的看法不同,但一般认为,那些排他性的“主义教育”、“威权教育”以及极端性的“宗教教育”、“战争教育”等,会塑造偏见,禁锢思想,泯灭个性,摧残人性,让人成为带着信仰的社会性的“虫子”。这些“虫子”视信仰为存在的基石,神性不可侵犯,所以从不怀疑信仰的正确与否,这种绝对性关闭了探索的可能和求知之路,是地地道道的”愚蠢“。
虽然如此,如果从社会进化论上来说,迷信或者信仰,会使得群体获得更多统一性带来的巨大能量,从而让该群体在争斗中更大可能的存活下去,这也是野蛮文明摧毁进步文明的原因之一。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愚人,有时候也是“生存所需”,而愚蠢,这时候也可以是个中性词。
当然,“战争留下的,只是强者,却不一定是真理”。所以,愚蠢,终究篡改不成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