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远去的烟云 于 2021-9-1 05:48 编辑
教授不是外号,这位中等身材略有些瘦的老兄,还真是沈阳某大学的教授。他自己介绍是教应用化学的,目前属于退休反聘。前面说的病友肝硬化来时就住在他这张床。
关于应用化学,我多少了解一些。以前公司一同事就是学这个专业的。据他讲,这个专业很庞杂,就业前景好一些。从化工、制药、食品添加剂甚至食品加工都可以用到应用化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离得也近一些。
教授的家离这家医院不远,据他说,走路15分钟,骑共享单车不过几分钟。所以他每天不象我们8点前就到病房,而是在打点滴前10点左右才来。以前的住院经验都是早上先是科主任领着手下医生查房,然后是护士长领着护士们查房。查完房,护士就要根据医生所下医嘱开始配制打点滴所需的药剂,然后开始给病人们打点滴了。
这次不同。首先是这家医院至少是我们这个消化内二科不查房,有事主治医生就会来病房找病人或者病人家属。大家,病人或家属有事也去医生办公室找自己的主治医生。还有就是这个配药。现在不用护士们配制了,都是由医院特定的部门配好送到各科室。据说,我们消化科都是不太急的慢性病,所以每天送来的药剂也就偏晚一些,一般都是10点以前才到。
教授是消化科的老病号了。那天说起做胃镜、做肠镜,他说自己记不清做了多少次了,而且这次做也没做无痛的。因为三年前我做过一次普通的肠镜,那次所受的痛苦让我苦不堪言。胀痛甚至刺痛一直持续着整个检查过程。我甚至和操作肠镜的主任开玩笑说,现在问什么我全招了好了。所以这次检查我果断要求做无痛的,虽然这个自己会多花些钱,医保好象只承担普通检查的费用。
所以他一说自己做的就是普通的胃、肠镜检查,理由是无痛的是全麻对大脑不好。我就肃然起敬了。
教授也打这种营养肠胃的大袋子药,其实就是500毫升。可装到大袋子里再吊起来本来就让人吓得喘不过气来。我的意思是有些绝望,正常来说,这一袋子药要滴至少5个小时左右。而且,不知哪种药对血管有刺激,打一会就会又凉又痛。
上午护士送药时,一般会把每个人的点滴药水一起送来,按顺序挂在每个人的点滴挂钩上、一般都是5至8袋,能挂一圈,像防守战壕士兵的弹药,不打完不让你下战场的。真的挺吓人。
每次护士挂完药,教授都会小心地举着打着点滴的一只手,用另一只手把那一大袋子药水从挂钩上取下来,放到窗台上阳光能照到的地方。甚至还会随着阳光的变化把它放在病床上。
我们问他,他说这样药水的温度会慢慢升上来,再打时就不会那么凉,那么痛了。
于是,这种方式的晒药成了我们病房的一景。护士来换点滴时,看到窗台边晒了三大
袋子药,先是吓了一跳。问了下缘由,笑了。只说别把药晒变质就行。
其实,晒过的大袋子药再打时,痛还是痛的,只是确实没那么凉了。
有一天,我的主治医生,消化二科返聘的老主任来病房找我。看到我的大袋子药正在窗台上晒着。不由分说拿起来挂在挂钩上。我向她解释说,这么做是为了提高温度,打起来不会那么凉。
“谁教你们这么做的?”老主任的语气颇为严厉。
我说是右床病友。他是某大学的教授,教应用化学的。我连忙解释。
“听他的?他又不是医学院的教授!”老主任说完,一扭身走了。
不知为什么,每次想起教授。我的眼前总是浮现出他坐在病床边上的椅子上,用阳光翻晒那大袋子药水的情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