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有贤无垢 于 2021-12-22 13:00 编辑
先上原文: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 归宁父母。
关于诗经的解释与解读,多如汗牛,这里不赘言,仅就诗中“薄污我私”现象,浅谈一点个人体会。
“薄污我私”,就是浣洗内衣的意思,紧接此句,则是“薄浣我衣”,浣洗外衣。为什么诗人不笼统说“浣衣”,而非要分“内衣外衣”呢?
我小的时候,确切讲是小学三四年级时候,对世事似乎懵懂,却又十分好奇,或者说充满求知欲。上学放学路上,同村的孩子往往三五成群打打闹闹说说笑笑,有时我就会从大孩子口中获得一些“知识”,比如他们会忽然谈到铁汉家刚娶的新姑娘伏美(我们那里把新娘子叫新姑娘),说伏美晒的被子上有鲜红的血印子,他们边说边猥琐地笑,其中一个还冒出一句:“新姑娘不屙扁扁的尿。”
血印子(血痕)与尿的形态,成人一看就会意了,但儿时却是很懵的。所以后来我就注意观察村里娶亲接媳妇,新婚第二天一早,新娘果然会在大门口用一个大木盆洗衣服和床单,当然包括内衣内裤。邻居们会端个饭碗过来围着新姑娘打量,有一搭没一搭说几句话。
现在回想起这些,结合诗经《周南·葛覃》里的描述,才知道两千多年来,这一风俗传承下来没有改变。就是说,新娘子嫁到男方后,入洞房,第二天是必须要浣洗头天晚上和新郎滚床单弄脏的衣物的,而且必须要当着众人的面浣洗包括内衣在内的衣物,并晾晒。某种意义上,这种“污私”,是“污”给大家看的,是晒给大家看的,表明新娘新郎确实从肉体上已经结合成夫妻了,可以早生贵子了,这个内衣(内裤)上的“污”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最后一句“归宁父母”,是整个礼仪的一个流程,就是说,洗晒完毕,就要回娘家,向父母汇报新婚感受,男方待自己是真心还是假意。这个“归宁”的流程,在我们老家仍然被严格遵行。
坛友们对这个体会,有没有不同见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