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重整河山待后生
查看: 1589|回复: 4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整河山待后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2-4-30 23: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左手刀 于 2022-5-2 00:25 编辑

                                         (一)
         保洁大姐满载而归的时候,也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各种珍稀物品,被关联人物瓜分,然后就是她们的分类分拣了。踹瓶子,拆纸壳子,再就是拿着大锤咣咣地暴力拆解东西,分离出铜铁和塑料来,我则是盯着她们成袋子的图书。
         失望的时候居多,这里面绝大多数都是些中小学教辅书,高中的辅导材料,还有一些水电、法律之类的专业方面的书,偶尔才会淘弄出几本故事和小说来。
         翻看这厚厚的大书,得到的是大哥大姐们的鄙夷。早这么用功,早考上大学了,哪至于跑这来装垃圾了!
         说的是百分百的正确,当初有多懒,就有现在的多无奈。陪他们打扑克?心有不甘,虽说是有限的五十二张牌,却很少有机会抓到相同的牌,也绝对没有熟悉的对家和一样的出法,纵横几十载也就是在垃圾点里翻滚取乐了。看看书,明白些事理,在里面找到些共鸣也可以说成是一大乐事。
         现在的人看书太少,低头族看手机也多是打游戏,或者是种菜换东西,看视频微信提现之类,比较进步的则是看心灵鸡汤,至于能看些美文之类的,已经是很有修养的人很不错的选择了。我则是迷恋了一段玄幻修仙小说,如今到了读两章就有要吐的感觉,千篇雷同,万篇不离其圈,有印象的一个是《武炼巅峰》中的杨开,一个是《凡人修仙传》中的韩立。
         开始喜欢读书是技校毕业后,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刚从学校门出来进到工地挖地沟不是一般的累,偏偏还被爱取乐的同事们戏称为大学生。有个姓艾的哥们比较实在,说真正的大学生会被抽调到机关坐办公室,开的多,轻快,据说还有书报费。我脑门子一热就报了当地的中文自修大学,技校毕业相当于高中毕业,可以免试入学。那阵子头脑简单,也没想到去学些专业的技术,只以为中国人读中文是很简单的事,没想过当初的自己是基础不行才考的技校。
         检验自己水平的是考试,中国革命史,现当代文选,写作,外国文学统统不及格,气人的是离及格只差个一分两分,三分五分的。其实,我是真用功了,早晨骑自行车走十多里路去上班,下班骑十多里路去学校,然后晚上骑二十里路到家都快十点了。那阵子是真累,白天干活都能睡着,这么用功也只有普通逻辑考试及格。后来,学校说除了原来的十多门课程,还要加计算机和英语,我也就放弃了。
        学不上了,读书的习惯却保留下来。
        以前的新华书店,每年都要搞活动,特价书三角五角的时候,我没钱;一元两元的时候,我挣的少。再贵的时候,我只能买旧书了。
         那阵子我是旧书市的常客,鲁迅作品的单行本几乎买成了个全集,至于其他乱七八糟的,只要能看到闪光点和能读下去的有趣味的书,买了几百本,也不管是不是盗版正版的。那本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我就是当古文读的,连猜带蒙,错别字太多。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积累,我也是有了几百本图书的小收藏家了。没想到的是,房子动迁,三代同堂买了个八十多平米的小三室,竟没有它们的存身之处,只能含泪大甩卖,一元一本,一天时间卖了100块钱,剩下的卖给收废品的,又卖了29块钱,那叫一个心里滴血啊。
        有个辽阳的网友叫紫苑飞红的,远嫁内蒙,也是有许多藏书不舍得丢弃,便问我要不。我先表示了感谢,又发了一个大哭的表情,我的书也都当破烂卖了。
         以前卖的旧书中,有本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只有一个单行本《饥荒》,因为故事的不连贯,或者岁数小,理解不了那本书的精髓,没读出它究竟妙在哪里。没想到,事隔了这么多年,竟在这保洁的手里找到了第二部《偷生》和第三部《饥荒》的合订本。翻看了一遍竟读出许多好来,又在手机里百度第一部《惶惑》,准备好好感念一下那个年代的时代特色。

                                                    (二)
         读自修时,现当代文选的教授,推出来考试的重点,重中之重的几位作家,归纳为;鲁郭茅,巴老曹。所以在旧书市选择的书目大多以此为主的,读鲁迅的书,就是个压气,不知他做错了什么事,许多作家把投枪都刺向了他,然后他就是睚眦必报,挨个还击,极尽嘲讽之能,还要痛打落水狗。看他的文章很解气,却并不喜欢他的为人,这跟立场无关,只是单纯的不喜他处事的方法。
         他说要做一把投枪,却是如此,他的一生就被人当枪使了,扫荡完敌人,自己也失了用处,这面旗手的多篇文章,也被人踢出教材,世间的人性是相同的,能伤人也能伤己,所以他成了和谐的大敌,散在历史的风尘中。
        读郭的文章,在文选里接触的,一个据说是新诗的里程碑作品《天上的街市》、另一篇是忘了名字的一篇戏剧节选。诗歌和戏剧离普通人的生活太遥远,所以没觉着怎么太好。书上介绍他的为人,倒是让人龌龊的很,抛妻弃子,始乱终弃,且在特殊的年代,丧失了文人的骨气,做出了《###你是我的亲爷爷》之类的谄媚之作,说他是第二面旗手,总觉着朝向和颜色有些失真。
        茅的文章没淘到,严格的说是太贵,也就无从知道好坏,如果是从日后有了茅盾文学奖来看,肯定是不赖的,中学时学了篇《白杨礼赞》,这类文章,以正能量为基础的,很多人都写过,豪言壮语,喻物喻人,很多中学生都能写的很好。后来又看了篇《春蚕》写的挺入心,能描写普通人物的作家都是值得尊重的。
        巴金的《家》看过电影,里面的男主人公就是个窝囊,太招人烦,能把观众的情绪,调动到这个地步,文章一定是写的很活的。《春》也看过,可惜的是没留下任何印象,那阵子读书只是看个热闹,真对不起老人家的激流三部曲。
        曹禺是写戏剧的,那篇《雷雨》拍过电影,当时看挺狗血的剧情,据说是批判封建社会,什么资本主义的,许是写的太超前了,当今的社会,比这更狗血,更雷人的闹剧更是层出不穷,且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架势,所以说,这么总结就有待商榷了,打击的扩大化,会形成对现代社会的侮辱,简单的概括为描写人恶劣的人性为好。
         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拍过电影,可惜到现在也没看过,只看过了一段节选文章,文选对他的介绍,还有个《茶馆》,也是看了段节选。据说,著名笑星宋丹丹还演过里面的一个人物,大概叫顺子吧,一出场,人们想到的是超生游击队中大腹便便的孕妇形象,一出悲剧形象被观众笑场成喜剧情节,也让她从此告别了这一角色。介绍的另一部作品,就是我现在看的《四世同堂》。这部作品很久以前,被人搬上评书讲台。我那阵爱听的是隋唐演义,新儿女英雄传,夜幕下的哈尔滨之类的,情节离奇,还有战斗场面,还捎带着惊险之类的作品,所以听这段,总觉着黏黏糊糊,没什么意思,只记得有大纸包、冠晓荷的称谓,做什么事就不知道了。后来拍成了电视连续剧,也因为白天干活太累,晚上就没在观看,里面的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倒是学了来。后来大概是重拍了吧,改成了京剧味道,所以我唱的这段就不雅不俗,胡乱不堪,只是不太跑调罢了。
         老舍的生平最后介绍道,文革中受迫害,投湖自尽。一个人的一生,这几个字就概括过去了。这些年,倒是有人试着分析,为什么受冲击的这么些老艺术家,唯一不提出保护的竟然是他,引申的意思,你们这些八九点钟的太阳,可以对他致以任何节日的问候。
         这是个迷,或者是人们不爱说出这个谜底,他的作品看过的少,如果有,跟这个应该有点关系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1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2-4-30 23:38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2-4-30 23:5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跳梁老丑 于 2022-5-1 00:00 编辑

多占几层便于更新啊。
年轻想读书的时候,买不起。
现在勉强买得起了,却经常买不到。
好容易买到了,往往不能静读不进去。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2-5-1 00:01 |只看该作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真理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2-5-1 00:02 |只看该作者
大胖小子是您么?太可爱喽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2-5-1 07:56 |只看该作者
我也买过旧书,感觉特别划算!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2-5-1 07:59 |只看该作者
左手刀 发表于 2022-4-30 23:38
https://kg3.qq.com/node/sW41W9CB5Y/play_v2?s=t1I-GvtqVmaiCtzr&shareuid=639d988c2c2f33823c&topsource= ...

好听!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2-5-1 08:0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旧书不同于一般垃圾,它们是一个大循环,只会越来越旧,不会成为纸浆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2-5-1 08:10 |只看该作者
跳梁老丑 发表于 2022-4-30 23:58
多占几层便于更新啊。
年轻想读书的时候,买不起。
现在勉强买得起了,却经常买不到。

第一部才读了十几章,不知道啥时候往后续,占楼也补不进去!
读书最佳年代是在学校,步入社会后,眼里只有钱和苦,书读起来会失去滋味!
谢谢领导^_^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2-5-1 08:16 |只看该作者
王小丫 发表于 2022-5-1 00:0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真理

书到用时方恨少,绝知此事要躬行!
知识水平不够,表达时,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和句式,怎么写也就这水平了?鄙视一下小时候不学习的自己!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2-5-1 08:17 |只看该作者
王小丫 发表于 2022-5-1 00:02
大胖小子是您么?太可爱喽

真的么?我允许你抱一抱,两抱也行^_^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2-5-1 08:1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这标题,我的词儿!!!!!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2-5-1 08:2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还能静下心看纸质书觉得是多幸福的事。
看书最多时是每周陪儿子去图书馆的日子。
现在是一年不看几本。
书我是舍不得送也舍不得卖,定期换除湿剂还是发黄。
搬家也是一摞一摞搬过来,也不能知道要来干啥。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2-5-1 08:27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2-5-1 07:56
我也买过旧书,感觉特别划算!

卖书时,一个中年妇女问了价钱。好不容易有人问,又走了,我心凉了半截,没想到犹豫了半天,又回来选了十本,她说家里有几千本了,不想再买,结果舍不得。
买书的也就几个爱学习的人,中学生有几个,一听读者合订本才一块钱,纷纷借钱买,多数时候,摆在那里无人问津,形形色色的人都懒得往书上瞅,社会已经变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2-5-1 08:29 |只看该作者

几年前唱的,用在四世同堂读后,正合适!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2-5-1 08:34 |只看该作者
我是来打酱油的 发表于 2022-5-1 08:04
旧书不同于一般垃圾,它们是一个大循环,只会越来越旧,不会成为纸浆

以前吧,书本贵,现在纸壳子贵,快递吃香,胜过了精神食粮,旧书品相越来越差,也快^_^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2-5-1 08:36 |只看该作者
只配当配角 发表于 2022-5-1 08:18
这标题,我的词儿!!!!!

我借鉴一下^_^
却原来,这个大鼓书是您的大作,失敬失敬^_^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2-5-1 08:40 |只看该作者
子叶 发表于 2022-5-1 08:27
还能静下心看纸质书觉得是多幸福的事。
看书最多时是每周陪儿子去图书馆的日子。
现在是一年不看几本。

用手机看书和看纸质书,感觉就是不一样,觉着缺失了不少感悟,扎不下心来!
好书留给儿子,在您的熏陶下成为博学之人!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2-5-1 15:32 |只看该作者

五十岁才是中年,一切才刚刚开始。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2-5-1 21:17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2-5-1 15:32
五十岁才是中年,一切才刚刚开始。

首版和领袖一个理念,八九点钟的太阳,我先匀匀气,怎么喘能配得上这句话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2-5-4 00:21 |只看该作者
                                               (三)

        因为是多年前看的第三部,所以对第三部《饥荒》印象特别深刻, 深刻到什么程度?忘了,就是没有一点印象的意思。人名,起始经过因为时代久远,记不得也罢,单这个标题就是严重的不符。据说日本人很残忍,烧杀抢掠,那就应该有个凶恶的样子,造成的饥荒竟然没有饿死人就有点愧对饥荒这个词了。没断你顿,粮食的品质,虽然由米面换成糠麸为主的杂合面,应该也不至于死人,那为什么又把这章节定为饥荒呢?

        这次通读的是第二部加第三部的合订本,随着情节的递进,在我的认知中,还是觉着应该有饿死人的情节存在。我的脑袋中,竟然有把小妞饿死的感觉,一是因为她可爱,她的死去会让人更加的憎恶日本人,二是因为她实在是太小,柔弱的小身板,不应该能承受难以下咽的杂合面,但是,她竟然能挺过来,就让人费解了,这应该是老舍先生的败笔吧!

        泌水先生的《乡村旧事》中,也有低标准时期饥荒的标准,即使他很隐晦的来写,我们也能从中读出那个时代的悲惨,仅仅是因为光环的存在,才没有进一步的解读。

        因为没达到我的预期,对这部作品有些失望,即使它是伟大作家的作品。

        某天,无意之中进入到龙门客栈的版块,某位文友写了一篇文章,里面介绍了《四世同堂》这部长篇小说,据说作者总共写了一百章,每章一万字,全书共计一百万字,我们的读本是八十七章的残本,这之后的没了踪影。

       细心人发现的英译本与我们现在的版本对照时发现,一百章之数正对于作者的初衷,出版时缺少了后十三章,作者没有做出说明,作者去世后,家属也没有做出解释,这成了一桩悬案,后人也多猜测根由,只是因为作者的故去,没有定论罢了。

       我想百度一下后十三章的全文,却只给了梗概,也真是梗概,一到两句话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解说。

       第二十一章:瑞全杀死日本特务招弟。

       第二十二章:蓝东阳害了怕,菊子到祁家拉关系。

       第二十三章:蓝东阳病倒,菊子弃家出走,瑞宣教书并搞抗战宣传。

       第二十四章:李四爷死在日本人的拳下。

       第二十五章:北京发生饥荒,野求抢瑞宣手中的食物。

       第二十六章:金三爷告密,钱先生被捕。

       第二十七章:白巡长被撤职,丁约翰接任里长,瑞宣派白巡长去找地下工作者。

       第二十八章:钱先生的外孙被日本人抢走。

       第二十九章:牛局长被捕,方六获释,菊子到天津当了妓女,蓝东阳到了日本,遇上原子弹爆炸。

       第三十章:小妞子饿死。

       第三十一章:祁老人抱着死去的妞子找日本人算账,遇到了日本老太太,日本投降。

      第三十二章:瑞全,高第回北平。

      第三十三章:钱先生出狱。

      由第二十五章可以看出,北京确实发生了饥荒,野求一个文人能出手抢夺食物,也真是到了万分难解的地步。这境遇,妞子的夭亡绝对是不可避免的了。

       这十几章绝对是重头戏,符合全书的基调,也达到了小说的高潮,为什么连载到八十七就中断了呢?写到瑞宣与瑞全哥俩联手抗日给人以悬念或者是给人以希望?给人以遐想的空间么?

        几年前,有部相当火热的电视连续剧《亮剑》,不说达到万人空巷,也算是路人皆知了吧,剧终是在南京军事院校的众位将官,授衔后将星璀璨,这应该是最辉煌的时刻,然后就是戛然而止。

       作者都梁写的是文革中,他们都受到了牵连,李云龙夫妻,赵刚夫妻都被造反派迫害致死,这就不好拍了,毕竟难以把握尺度,容易拉仇恨,所以在最好的点上,把光华升到了极致。

        这篇作品也是,缺陷是很少提及布尔什维克,忠的也是南京蒋光头的***,先不管事实如何,这个基调肯定为执政党所不喜,这就是无能的表现,哪怕日后又写了《龙须沟》,也掩盖不了先前留给人的印象。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2-5-4 00:23 |只看该作者
龙门客栈改为华夏儿女,找不到那介绍四世同堂的 帖子,也忘了哪位的大作。
感谢您让人知道完整的四世同堂。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2-5-4 01:0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我曾经在废品收购站看到一本《旋流》,以前在《当代》还是《啄木鸟》连载,看了个半不拉,很遗憾,结果花了三毛钱就到手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2-5-4 07:4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老舍的短篇小说更好看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2-5-4 08:44 |只看该作者
风飘飘 发表于 2022-5-4 01:08
我曾经在废品收购站看到一本《旋流》,以前在《当代》还是《啄木鸟》连载,看了个半不拉,很遗憾,结果花了 ...

踏破铁鞋无觅处 得来全不费功夫,捡到了宝一样
以前看过李准的《黄河东流去》上部,不知道以后如何的发展,现在可以在网上看,还得重新复习一下上部,懒啊!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2-5-4 08:48 |只看该作者
我是来打酱油的 发表于 2022-5-4 07:42
老舍的短篇小说更好看

短篇的看过月牙,社会太无奈,人性太真实,亘古不变的真理!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2-5-5 22:06 |只看该作者
                                     (四)

       古语说,成者王侯败者寇,咱不说美化,适当的遮遮羞也是有的,当初说的话,发过的誓言,经过一次一次的润色,早已经变成经典版的美好。其实有时候,实事的真相就藏在第三方不偏不倚的自然描述中。

        咱先考虑整本书的可信程度,能出版这样的作品,并得到认可,肯定是可信的!小羊圈中的几户人家,各阶层几乎都涵盖了 ,也可以说这就是整个北平地区的缩影,他们的命运也就是整个北平人的命运。

        大赤包、冠晓荷、李空山,蓝东阳之类,死不足惜,这点不论在哪个方面和层次都不用怀疑。那钱先生,瑞全,高第,白巡长这些人呢?

      小时候,我们这样的年纪,经常要填一个表格,家庭成分,主要社会关系,入学,参军、入党、提干都会用到,为了保持事情的准确性,甚至多人外调,多部门联合审查,绝不让一个坏分子逃脱,绝不让一个坏人家属打入到我们内部。所以,经常有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人才,被挡在人民之外,理由是其三叔的小姨子的二大爷的三孙子当过国民党兵,其拜把子兄弟的哥哥目前在美国,是里通外国的特务。

       本书里这些抗争的英雄人物,在几年后都将会成为历史的罪人,入狱受刑甚至丢了性命,这也就成了这本书的局限。如果没有先期发表的英译本,作者完全可以,给他们求神改命,找到了真正的革命者,在明灯指引下,投入到轰轰烈烈的解放战争去。

       现代人的欣赏水平,已经提升到了很高的档次,这部书已经入不了人们日渐提升的欣赏眼界中去。在作品中,新特奇要穿插在整部作品中。比如李空山的特高科科长,只是说出了这个职位,完全没有匹配的权势,美女,金钱相伴。

       比如招弟,长得漂亮,会唱戏,会滑冰,打扮入时,完全可以给安排一个和日本军官相爱的大剧情,这不仅是大赤包、冠晓荷希望看到的,也是现代的观众们喜闻乐见的。

        再比如,钱先生入狱,儿子梦石病故,钱夫人把家中珍藏的价值千元的古画放入了棺材,按现代人思维的剧情安排,完全可以写一出,冠家夜半去掘墓,钱家翌日满堂惊的大戏,然后是不是又可以拉一波仇恨?

        现在人的思维一切都是在搞怪中存活的,所以,满脑子都是空想,把自己设定成钢铁战士,不惧弹药,不食人间烟火。一说打仗,嗷唠一嗓子来了精神,后脑勺都兴奋的开花了,这都是被这社会忽悠的,忘了草民的根本。

       以前在影视剧情中,我们所擅长的,在这里根本都用不到。工、潮、学、潮只是对付国民党兄弟,因为都是自己人,都是兄弟,在口号声中,我们会得到许多利益。这一切在日本人眼里,根本行不通,只要你有一点不轨的行为,抓人,入狱、枪毙,不管姓国姓共都是一样的待遇,所以在第三人眼中,一些敌对行为真的很少,百姓们虽然对小崔和另一位无辜的人表示同情,另一方面也希望,这样的厄运不要降临到自己头上,这样的心态是矛盾的,也是存在的。

      文章里,形形色色的人,在平静生活被打破,突然的大变天情况下,所做的种种改变,无论主动还是被动,都是一种对生活和社会的变相的妥协,即使在做斗争,也是一种本能的试探,和接受的多少。

       这么写,可能有人不舒服,无论 什么社会,打着什么幌子,都有人在找自己的位置,然后告诉你做好自己就OK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2-5-5 22:22 |只看该作者
我儿子喜欢去边上的书店逛。
现在上初中了。
为了显得自己是个成熟的读书人。
很喜欢挑一些名著看。

他挑一本,我说家里有。
再挑还是有。
我现在回看以前的书。
想想,二十几年过去了。
书商们兜售的还是过去那么几样。
名著不翻新了吗?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2-5-5 22:3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没有独立的思想,只有统一的认知,不会出伟大的作家,也不允许出!
他们推崇的咱们也不会看!是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2-5-8 23:4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左手刀 于 2022-5-9 20:21 编辑

(五)

        小学的语文课文,收录的大多是名人佳作,作为学生的范文,读起来一定要有美感。我们这些小学生就常把课文拿来作对比,比较来比较去,那些名家倒真觉不出哪儿好,我们喜欢的句子,都要像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像……;漓江的水真静啊,静的像……那样美。一比较,大作家的作品明显就有些干巴巴的感觉。为什么他们就不会写的那么美呢?这一直是我们的困惑。

        现在的心境看书,会发觉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美的,真实的东西有时并不给人以美感,看起来更显丑陋,残酷, 甚至血腥。反应在作品里尤甚,公园里的花很美,街上的小吃很美,天空上的风筝很美,那跪在城门口的人,关到监狱中的人和人头高高挂在城头的人呢?这才是真正完整的人生。

        读《四世同堂》,会发现那个年代所使用的语言和思想和当下有很大不同,淡淡的民国风味有一种超脱凡尘的仙境意味,读起来却又磕磕绊绊,不十分的顺口。而当你读的久了,细细品味起来,却发现写的是那么自然、平和,这种美是透在骨子里,不是写一两句比喻和拟人可比的。每一字句的倾诉,读不出特意的斟酌,那是饱读了诗书之后的一种升华,浸淫了华夏传统风骨的绽放,这种文风之美,再多余的造作就显得庸俗和浮夸了,这是许多现代人所不可比肩的本能。

       作者用饱含深情的墨笔,研磨出书中主人公的喜怒情伤,在家国毁伤之下,老舍先生用浓浓的爱国情怀,勾勒出各人所选择的不同之路,让人爱之、怜之、憎之,随着遭人鄙夷的大赤包冠晓荷一伙的昙花一现,反应出普通的钱先生,瑞全、小草样的勃勃生机,用最浓烈的爱,来憧憬将来世界的美好。

       这个初衷, 到66年,应该一切还都是美的,创作了很多紧跟时代的作品,这之后是用自己的生命颠覆了理想的信念之塔。

        那个夜晚,一个一直以革命为己任的老艺术家被一群以革命者自居的人革掉了性命。有时候,革命是凶狠的,凶狠的会失去人性,会以无情扫荡敌人显示出自己的真革命来,在发狂的岁月里,奴性和狼性有时候也是等同的,人性只会偷偷躲起来哭泣。

        据说,被革了半条命的人回家的待遇是,怎么也敲不开那扇往日温馨无比的门,当人间最后温情的地方也变得像坟墓一样阴暗、冰冷、无情之后,抚平自己的只能是让自己无法再感知这社会的可怖。当年描写的不甘受辱的祁天佑老人,活生生变成了自己真实的写照。那清幽的太平湖成了两个不屈灵魂的死节。

        有点讽刺的意味,描写一辈子人性,向往一辈子的乐土,如今真的实现了对自己最好的嘲弄。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开端,扼杀光明的起始。往日和善的面孔,转眼间就露出狰狞,父母,兄弟,同志,同学之间互相告密,捅刀子成了成了自己是否革命的见证。这疯狂的年代,去哪里能找到温情?

        不知鲁迅的哪本著作里,有句名言——救救孩子;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也是对成人世界的不满。到《四世同堂》的同名电视剧中的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说明了这世界太复杂,已经危及到将来孩子们的头上去,可孩子是我们最后的希望所在。

        国父孙文先生的天下为公,这不是一个人的名言,这是国家和民族的呼唤,那句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更不是空喊,在我们的骨头里,血液中,精神上不可磨灭,这是一种士气。

        人民的组成中,士农工商,都是根本,尤其士字是良知、是脊梁,失去底线,只会成为敛财的工具,奴役的灵魂。当我们的思想都由人家决定,不可妄议时,我们就成了无头的苍蝇。

        小说的美,在于共鸣,在于震撼,在一部好的作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灵魂。合上书页,心潮难平,这是读书人让人鄙夷的迂腐吧!
        邓大姐笑称这书太古老了,如今很少有人看,她正在看一本贾平凹先生的书,这书在网上被人吹嘘过,好像是茶馆或者酒店里面十几个女人的故事,这书挺贵,网上说大概好几十块钱,我不会买,也不会去看,沉不下心,毕竟离我们的世界太过遥远,风花雪月是闲人,有钱人,有风雅的人去考虑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