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庄主 于 2022-6-18 22:19 编辑
我是1981年考大学的,报志愿在“理工农医”类里选;文科班的同学另有世界。
这便是“文”、“理”的分道岔路口。
说古代只有文没有理,可以说基本上是,因为“理”的地位低,是“匠”,跟“士”是没法比的。鲁班了不得吧?那是“匠”的祖师爷,你看人家孔夫子的殿堂,那不是鲁班庙能比的。冶金,你著得啥名剑,你也是匠。炼丹,只是在道家小圈子里秘传。
人(家)文科,一夸张就是桃李满天下、门生如云。
从典籍数量上看,你看古代人(家)文科,那是浩如烟海,再看“匠”这边,《营造法式》那就是大书了。
崇尚文化本是好事,但是后来逐渐偏了,逐渐偏的非常严重,左腿发达,右腿麻杆儿;右手可擎鼎,左手提不了鸡。
为什么就偏成这般了呢?
因为统治集团都是士,接地气的士还不多,圈子太小,层面太薄。
一筐杏,各个儿都出蜜的那种,能替代杏树吗?对了,就是这个系统因为品种太单一,只能是烂掉,然后换一筐杏。
这就是周期律。
士,没错儿,这个群体比根本不识字的群体看问题强多了,但是,“视野”还是远远达不到“全面”,最终,比“盲人摸象”强,但是强不到哪儿去。东郭先生那种蠢仁的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