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只羊 于 2022-7-12 16:07 编辑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中。那是一段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治安基本靠狗;娱乐基本靠手的年代……
“生了,生了,是个闺女……”
接生婆拖着高八度的声音打破了山村的宁静,紧接着便听到“劈劈啪啪”几声脆响,一声撕空的啼哭,接生婆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顿时,门外一阵骚动,前院的张婶、后屋的王大妈、隔璧的刘嫂……听到孩子哭声,赶紧放下手头的活儿。
特别要数隔璧的刘大妈跑得飞快,性格开朗的她是出了名的热心肠,整个村的女人都有她有操不完的心,这家更甚,跑前跑后,各种偏方用尽,总算老天不负有心人。
在那个年代,不会生养的女人是大不孝、不敬,村里谁家结婚三五年后女人肚皮没有起色,她便急了,四处打听,搜来各种偏方。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什么,这么多年来,还真没失过手,听着孩子的哭声,她“嘘”了一口气,五年了,这女人总算熬出了头。
闲时的王大妈喜欢拖着村里的女人到桥头旁废弃的磨盘石上坐上半天,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唠着嗑,家长里短,媒妁之言,男女之事,无所不谈。
此时的她比自己当年生孩子还兴奋,赶紧换上干净的衣服,哼着小曲,挨门挨户地报喜,临走时还不忘嘱咐:“这家太不容易,中年才开怀,天大的喜事,咱不能少了礼数,一定亲自到场哟!”
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喜气洋洋话家常!
沉寂多年的小院热闹了起来,小家伙惺红的肤色,褶皱的小脸蛋,紧闭着双眼,她似乎对这陌生的世界一点都不好奇,唯有小小的嘴巴依然不停地汲取。
“叫啥名字呀,没名字俺给取行不!”
这时,人群中不知是谁冲这家主人开起了玩笑,这高八度的嗓门吓得小家伙一惊一乍,双手四处乱舞,似乎有点不乐意。
又是一阵哄笑,大家七嘴八舌地争着抢着给孩子起乳名。这时,躺在床上有些虚脱的女人说话了:“娃儿她爹,你给起个名字吧,反正是丫头片子,随便取。
是幸,是悲!
女人的话未落,小家伙闭着的小眼睛眨吧两下睁开了,是在抗议吗?
有人说:“是,绝对是!”
人群中又议论开来:这娃绝对聪明,心气儿估计还高,你看那一双乌溜溜的眼睛,以后胆子一定小不了等等,众说纷纭。
或许小家伙不适应新的环境,睁着的眼咂巴两下又闭上了,看着怀里眉目清秀的小小模样儿,男人喜欢得紧摸摸小脸蛋,摸摸小脚小手。
“瞎说啥,闺女都不爱听了!”
这时不知道人群中谁冲屋内女人嘟囔一句:“自己肚子疼生的不心疼,还丫头片子长丫头片子短,这娃怕是以后有得气受了咯,可怜的娃!”
大家随着声音看去,邻家王奶奶,前几天刚过八十大寿,她对男尊女卑的说法是相当的抗拒,结婚不久男人离外离世,膝下无儿无女,守着男人的照片过活着,中年时,叔伯把自己的闺女过继给她。
常言道“女婿也是半个儿”,王奶奶对她们视同己出,入赘女婿也是相当孝顺,重的、累的、全归他,一家子是其乐融融。
看着她拐着拐杖一步一步蹒跚地离开,佝偻的背,三寸小脚在凹凸不平的小院留下一地的埋怨,小院安静了,谁也没再出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所措,随之几位半百的长辈也静静地离开。
“可怜的娃”这句话不停在男人脑子不停地回旋,灵机一动,冲屋内女人大声说道:“娃儿她娘,就叫她可儿吧,可爱的人儿,可亲的人儿……”
名字尘埃落定,可儿,可爱的人儿,可亲的人儿,她的童年由此能多一些顺意与快乐吗?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