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左手刀 于 2022-8-27 20:29 编辑
连做了三天义工,早已人困马乏,刚躺在床上就进入梦乡。早晨四点半就得从家出发,步行到单位,帮着小区核酸活动维持秩序,发放核酸已采证明,九点半再去完成自己的工作,中午十二点清理现场,把桌椅板凳,栏杆和一些相关物质送回办公室,下午再去完成本职工作。
女儿打来电话,说本溪市疫情严重,从半夜十二点开始封城,预计静态三天,现在市内各大超市几乎都在营业,得到消息的百姓正在抢购生活物质,问我们是不是也去抢些什么必需品。
我们安慰着女儿,这事不需要操心,和老一辈人生活在一起,两个月不买东西都饿不到。
翻看了一下微信群,朋友圈,这消息是确定的,来源是抖音上发布的消息。很悲哀的是小区的网格群,单位的防疫群和工作群没有官方发布,只有几个热心群友指点着,那些超市营业,哪些超市有蔬菜水果。
仔细想了一下,还是不放心,上海老人跳楼的事迹时刻激励着我,认可家里东西吃不了坏掉也不能活活饿死,说是三天,如果失去控制,三个月怎么办?家里的父母,隔壁楼的女儿女婿加上我俩,预备的不充足还真是不行。
赶紧穿好衣服去超市看看还给我们留了些什么。
九点五十出了门,小区里窗户亮了一半还多,这时间平时应该相反才对。小区的道路上匆匆而过的行人,手里的袋子都是沉甸甸的直坠手。
两个大超市开了一个,稍微远些的华联没敢过去,人太多怕排不上,又担心人员密集增加风险。
超市门口,我又有了农村赶集的感觉,出出进进的人们行色匆匆,赶着进赶着出。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水果区,几天前还是满满登登的,还要摆出造型,捋出人们赏心悦目的样子,现在全没用,偶尔有几个小堆,却还是被人挑剩的样子。以往是老老实实的服务员站在水果后面,现在是被顾客支使的团团乱转,仔细分辨才在人堆里找到他们的影子。
炒货区基本没人理,几袋子花生,瓜子还立在那里,这东西不当饭不当菜,多放几天还返潮哈拉,被人选择性遗忘。
冻货区的冰柜内空空如也,也不是,一坨大虾还剩在那里,太贵有些不划算。
鸡货区,别说什么胸脯肉,鸡胗,鸡爪,鸡心,最没人爱吃的鸡肝,鸡叉骨都不见了踪影。
牛肉没有,羊肉没有,猪肉也没有,鸡蛋只剩下一蛋托涂满蛋液的破皮蛋。
大米白面豆油的区域以往最成规模,一垛垛按照品牌,净重摆放的整齐,如今还剩下不到十袋,还在不断的被人拎走,一袋一百斤装的绵白糖躺在那里,等着缺货时,店员打开叫卖,店员干脆坐到了地上,像小商小贩一样等着顾客垂询。
蔬菜区连个菜叶都不见,十几包八里乡地瓜粉悬在货架上,玻璃柜台上几包酸菜,腐竹段已经不见了段,只剩下一堆碎末。
生鲜超市不见了生鲜,人们只能围着一些称重计量的小包装什么豆啊,饼干之类,膨化之类的小食品上。
见没什么好买的,我和妻子上了二楼,卖干调,饮料,啤酒,饼干,鲜奶和生活用品的地方。
我挑了一箱方便面,一袋黄豆酱,妻子挑了一瓶腐乳,几袋精盐,又在一个偏僻角落的一个冰箱内发现一袋冷冻骨肉相连。想想家里的牙膏不太足,我又买了一大管,刷碗的洗洁精也买了一桶。前面的哥们回头参看我们买的东西,也去拿了一桶放进筐里。
在一个角落里,有小两口发现四袋挂面,只是没相中黑黑的颜色,又放了回去。我相看了一下——原来是荞麦面条,这东西能放个一年半载,遂留下一半,拿走两包走人。
回到结算区,一个大姐正和妻子炫耀她买的两盒茄汁鱼罐头。有时候吧,自己买的东西没人认同会有失败感,她大夸这东西的好处,显示着她的果敢英明,又说所剩不多,只剩两盒之类,妻子便让我也去买两盒,我买了一盒又买了一玻璃瓶的刀鱼罐头。
结账的时候,店员推荐支付宝,说微信已经到了限额,还好!我还不太老,这软件也有,没给人家添麻烦,刚才经过药店的时候,店员也是说不能电子支付,只能用现金,逼得顾客大叫,为什么呢?
回家的路上,行人不断,如我等这样满载的人,也有才得到消息匆匆赶来的被叫醒的人,小区透出灯光的窗子更盛起来。
回到家,莫名的兴奋劲还没有过去,看着家中的种种食材,嗟叹一声,三两个月足矣,一个小百姓只能预备如此了,剩下的,看天听命吧!
匆匆写了几行字,睡觉!剩下的第二天补足!
第二天的朋友圈都在描述着这一盛况,看到朋友圈一朋友发的一段话,发觉我这些东西都白写了!
这时候手里不拎点啥,是不是都不好意思?高手在民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