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电影《隐入尘烟》,很多人不敢相信那些场景是真的,甚至有的人说是卖惨,毕竟电影写的背景是改革开放30年之后的2011年,如果说是在1980年之前,农村还在吃大锅饭的时候,比那还惨都不奇怪了。。
有这么几个场景都是我亲身经历:
1、麦子是用手薅下来的
那时候农业机械化还没有普及,麦子熟了的时候大部分都是用镰刀收割,镰刀收割之后的麦地麦子根留在地里,要想在原地收了麦子后再种白菜,麦子根密密麻麻的不好犁,肿么办呢?---用手薅,不把麦子根留在地里面。一望无际的麦地、金黄的麦浪,如果让你把他们从泥土里把根拔出来,你还会觉得浪漫吗?薅麦子的人们挥汗如雨,脖子上搭着毛巾也没有用,弯腰搂一把麦秆在手,双手薅住向上挺腰发力,麦子从地里连根拔起……
2、高粱粒儿是摔下来的
没有机械化的时候,大量的高粱粒是铺在场院上用驴拉着石头辊子碾压,然后靠风将上面一层较轻的谷壳吹走(像电影里面的扬场),谷粒沉在下面。但是不知道是因为场院太小还是什么原因,有那么一两年时兴“摔”高粱。高粱秋天成熟了之后用镰刀从根部收割,茬子留在地里。收割后的高粱捆成捆,一大车一大车的运到场院,继续用人工把高粱穗连带一段长长的没有节子的杆从长干上削下来,形成一捆一捆的高粱穗儿。接下来就可以“摔”高粱了。
“摔”高粱就是双手拿几棵高粱穗,举过头顶,再狠狠的把高粱穗往石磙子上摔,干透的高粱粒子哗哗的落下去,摔几下之后感觉手里握的高粱穗轻飘飘的,特别有成就感。这个活是计件的,按摔好的秆子捆数算钱,适合女人做也适合全家上阵,包着头巾的女人们早早的去到场院,场院里面有很多石磙子,先来的能占到位置好的石磙,然后等着拉高粱的大车回来,车一到场地就开始“抢”,“抢”到的多摔的就多挣的钱也多。要强的四姐看别人家人多挣的多,把我也带去干了半天儿,后来嫌我不但干不了活还碍事儿,再不让我去了。
3、高粱壳是刮(KUA)下来的
有一种高粱穗是长的软的可以绑成笤帚、刷帚用,农村用来扫炕、扫地、刷锅,我们叫它糜子。高粱穗甩掉粒子之后剩下一脑袋壳,想把这个壳去掉又不伤害糜子的方法就是----KUA,只有少数人家干这个活儿,比如我家,我父亲要用糜子绑笤帚,动员我们全家刮(KUA)高粱壳。
用一只铁锨扣着担在炕沿上,铁锨的韧部悬空,人坐在炕沿上把铁锨杆坐住,右手拿一根糜子,左手把糜子脑袋按在铁锨韧上,右手向后一拉,滋啦啦,一层谷壳掉地上了,反复滋啦啦滋啦啦,高粱壳从高粱穗的脑袋上掉下去了,最后的成果是一只只干净的糜子白森森的摆成摞,我虽然干过这个活,但是完全不记得是不是戴手套了,如果戴手套手套肯定是受不了,如果不戴手套手怎么会受得了,回忆了半天应该是没戴手套,何况那时候也不知道啥是手套。好在是顺着那个壳捋的,扎不到手,只是磨……
算啦,写不下去了……就这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