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亲身经历,信不信由你!
查看: 1535|回复: 6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亲身经历,信不信由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2-9-4 12: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看了电影《隐入尘烟》,很多人不敢相信那些场景是真的,甚至有的人说是卖惨,毕竟电影写的背景是改革开放30年之后的2011年,如果说是在1980年之前,农村还在吃大锅饭的时候,比那还惨都不奇怪了。。

有这么几个场景都是我亲身经历:

1、麦子是用手薅下来的

那时候农业机械化还没有普及,麦子熟了的时候大部分都是用镰刀收割,镰刀收割之后的麦地麦子根留在地里,要想在原地收了麦子后再种白菜,麦子根密密麻麻的不好犁,肿么办呢?---用手薅,不把麦子根留在地里面。一望无际的麦地、金黄的麦浪,如果让你把他们从泥土里把根拔出来,你还会觉得浪漫吗?薅麦子的人们挥汗如雨,脖子上搭着毛巾也没有用,弯腰搂一把麦秆在手,双手薅住向上挺腰发力,麦子从地里连根拔起……

2、高粱粒儿是摔下来的

没有机械化的时候,大量的高粱粒是铺在场院上用驴拉着石头辊子碾压,然后靠风将上面一层较轻的谷壳吹走(像电影里面的扬场),谷粒沉在下面。但是不知道是因为场院太小还是什么原因,有那么一两年时兴“摔”高粱。高粱秋天成熟了之后用镰刀从根部收割,茬子留在地里。收割后的高粱捆成捆,一大车一大车的运到场院,继续用人工把高粱穗连带一段长长的没有节子的杆从长干上削下来,形成一捆一捆的高粱穗儿。接下来就可以“摔”高粱了。

“摔”高粱就是双手拿几棵高粱穗,举过头顶,再狠狠的把高粱穗往石磙子上摔,干透的高粱粒子哗哗的落下去,摔几下之后感觉手里握的高粱穗轻飘飘的,特别有成就感。这个活是计件的,按摔好的秆子捆数算钱,适合女人做也适合全家上阵,包着头巾的女人们早早的去到场院,场院里面有很多石磙子,先来的能占到位置好的石磙,然后等着拉高粱的大车回来,车一到场地就开始“抢”,“抢”到的多摔的就多挣的钱也多。要强的四姐看别人家人多挣的多,把我也带去干了半天儿,后来嫌我不但干不了活还碍事儿,再不让我去了。

3、高粱壳是刮(KUA)下来的

有一种高粱穗是长的软的可以绑成笤帚、刷帚用,农村用来扫炕、扫地、刷锅,我们叫它糜子。高粱穗甩掉粒子之后剩下一脑袋壳,想把这个壳去掉又不伤害糜子的方法就是----KUA,只有少数人家干这个活儿,比如我家,我父亲要用糜子绑笤帚,动员我们全家刮(KUA)高粱壳。

用一只铁锨扣着担在炕沿上,铁锨的韧部悬空,人坐在炕沿上把铁锨杆坐住,右手拿一根糜子,左手把糜子脑袋按在铁锨韧上,右手向后一拉,滋啦啦,一层谷壳掉地上了,反复滋啦啦滋啦啦,高粱壳从高粱穗的脑袋上掉下去了,最后的成果是一只只干净的糜子白森森的摆成摞,我虽然干过这个活,但是完全不记得是不是戴手套了,如果戴手套手套肯定是受不了,如果不戴手套手怎么会受得了,回忆了半天应该是没戴手套,何况那时候也不知道啥是手套。好在是顺着那个壳捋的,扎不到手,只是磨……

算啦,写不下去了……就这样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2-9-4 12:48 |只看该作者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2-9-4 12:50 |只看该作者

百度图片还真有摔高粱: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2-9-4 12:51 |只看该作者


薅麦子的也有: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2-9-4 12:5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哈哈,躺枪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2-9-4 12:59 |只看该作者
没看过《隐入尘烟》,不过东北的地和南方不一样,东北的一垄地一眼望不到头,要是拔麦子,就这一垄,拔完基本上不了炕了。南方地少,适合精耕细作。差别很大。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2-9-4 13:01 |只看该作者



这有什么稀奇的么?

南方水稻应该也有甩打出来的吧?

秧上的花生应该也是这种情况吧?

想想看,芝麻和黄豆也应该差不多~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2-9-4 13:01 |只看该作者
俺在东北割过一垄麦子,半天才到地头,然后吃了五个小西瓜那么大的包子。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2-9-4 13:02 |只看该作者



我们村有一个女疯子,年轻时候结过婚,后来疯了丈夫不要他了,在那之后每隔一年生一个孩子,都不知道父亲是谁,然后孩子都活下来长大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2-9-4 13:04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2-9-4 12:51
薅麦子的也有:

东北地干,这种拔麦子抓的把大了根本拔不出来,太影响效率。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2-9-4 13:08 |只看该作者
闹热 发表于 2022-9-4 12:59
没看过《隐入尘烟》,不过东北的地和南方不一样,东北的一垄地一眼望不到头,要是拔麦子,就这一垄,拔完基 ...



一到那不干活就吓晕了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2-9-4 13:09 |只看该作者
闹热 发表于 2022-9-4 13:04
东北地干,这种拔麦子抓的把大了根本拔不出来,太影响效率。



为了要那个地方种白菜。
不会使那股劲儿的人,一会儿手就起大泡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2-9-4 13:10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2-9-4 13:08
一到那不干活就吓晕了吧

没干时不晕,一干就晕了。累吐血还割的最慢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2-9-4 13:10 |只看该作者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9-4 13:01
这有什么稀奇的么?

南方水稻应该也有甩打出来的吧?



水稻也是摔出来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2-9-4 13:12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2-9-4 13:09
为了要那个地方种白菜。
不会使那股劲儿的人,一会儿手就起大泡了。

主要还是水少,南方割完了地要用水泡,然后再耕。稻茬子都泡软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2-9-4 13:13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2-9-4 13:10
水稻也是摔出来了?




再问问你,山芋和牛蒡是怎么从地里拔出来的呢?

蛤蜊是怎么从泥里挖出来的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2-9-4 13:24 |只看该作者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9-4 13:13
再问问你,山芋和牛蒡是怎么从地里拔出来的呢?

蛤蜊是怎么从泥里挖出来的呢?



那是用犁杖把地豁开,露出山芋和牛蒡,人拣出来的。
你以为是人薅出来的?

不过,大萝卜可能只能靠人薅,不可能犁出来。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2-9-4 13:25 |只看该作者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9-4 13:13
再问问你,山芋和牛蒡是怎么从地里拔出来的呢?

蛤蜊是怎么从泥里挖出来的呢?


蛤蜊是怎么从泥里挖出来的呢。
----------
蛤蜊是从泥里抠出来的,大量的还是养殖的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2-9-4 13:30 |只看该作者
你写这些,我在影片里没看见呢?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2-9-4 13:40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2-9-4 13:30
你写这些,我在影片里没看见呢?



影片是小制作小场面,只有一头驴和两个人干活,因为已经是2011年了。
我说的这些是70末80年代初,还没有机械化。
现在农村都机械化了,不这么低效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2-9-4 14:1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薅麦子在西北黄土高原比较普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2-9-4 14:1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高粱粒儿是摔下来的,我们这里也有,目的是扎扫帚用。同时不会把高粱籽破碎。也可以用石滚碾压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2-9-4 14:1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高粱壳是刮(KUA)下来的。高粱品种大致有两种,这是扎扫帚的高粱。出高粱面底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2-9-4 14:25 |只看该作者
你说我记 发表于 2022-9-4 14:17
高粱壳是刮(KUA)下来的。高粱品种大致有两种,这是扎扫帚的高粱。出高粱面底



对对对,你看明白了,我还以为没人能看明白呢。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2-9-4 14:27 |只看该作者
你说我记 发表于 2022-9-4 14:12
薅麦子在西北黄土高原比较普遍。



小规模的用不了机械化的地方可能还得人工。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2-9-4 14:41 |只看该作者
70末80年代初,还没有机械化。
------------------------------------------------------------
不是没有机械化,而是包产到户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2-9-4 14:47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一些农活是手工做的:剥豆子、搓苞米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2-9-4 14:51 |只看该作者
刘庄主 发表于 2022-9-4 14:41
70末80年代初,还没有机械化。
---------------------------------------------------------- ...


背景有些记忆模糊了,
干的活儿还记得。
东北地多面积大,干什么都是兴师动众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2-9-4 14:51 |只看该作者
这是真的,我信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2-9-4 14:55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2-9-4 14:51
背景有些记忆模糊了,
干的活儿还记得。
东北地多面积大,干什么都是兴师动众的。

国家大,只有国家大政策没有地方配套的政策,总有老百姓受罪。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