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23-2-4 10:42 编辑
胡某宇案件随着官方的发布会,算是尘埃落定了。你可以继续去猜测,去怀疑,但是这件事估计就此结束了。
昨天和朋友在微信上闲聊了几句,我们没谈这个案件,而是谈了另外一个话题,那就是现代人的精神困惑,精神诉求,精神迷惘,精神疾病。
朋友之间说话基本都直来直去,几乎能达成共识的是,这确实是一个现代精神疾病多发和不健康的时代,各种精神类的疾病可谓五花八门,千奇百怪。
很多年前,我有一老友,他的大女儿就是重度抑郁患者,,因为这样一个病人的缘故,全家人几乎都身心疲惫,苦不堪言。期间每一次发病都靠药物治疗,持续数年之后,越来越重,出现了自残,甚至轻生的迹象。后来去北京治疗了一段时间,回来的时候,刚下火车就在火车站,当着来接她的亲人面,一把薅下了自己的金项链,直接吞入,结果又送到医院好歹取出。以至于最后,家人都不敢离开她,时刻防备着意外。千防万防,还是没防住,终于有一天,当着我这个老友和他老伴的面,从五楼跃下不治。
还有一兄弟的夫人,一年能有一半的时间在精神病院度过。很多莫名其妙的症状。动辄就说自己浑身痛,然后就吃各种止痛药物。我那年去日本买了点止痛药,给她了点,没想到她就没完没了,出现了药物依赖,药物上瘾。有一天半夜给我打电话:哥,你得救救我,能不能帮我买这种药物。说着给了我一种药名,我第二天找在医院工作的朋友,人家一看说这药都属于在公安局备案的管制类药物,不可能随意开。
不夸张的说,身边这一类的事情非常多。
所以,话题是绕不过去了,那就是现代人的精神发育畸形和缺陷已经成为社会性问题。成因固然复杂,其实无非是生活生存压力增大,缺乏正常的心理疏导,除个别应激性的特殊情况,多数还是因为生存,生活,学习,工作的各种环境有关。
当人们都在关注胡某宇案件的时候,其实你在网上就能看到类似的存在,不久前看到八十多天前,一个14岁的花季女孩,从江桥上一跃而下,如今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此类事情太多了,几乎成为一种常态。
我个人觉得,对成长的孩子们,要加一门最不可少的课程,那就是如何承受挫败感,如何适应生活的变故,以及如何养成性格里的抗压。这些不是靠口号能解决的,我不知道现在的大中小学,有多少此类的课程和讲座。
几十年前,看老父亲订阅的《参考消息》上面会时不时的出现所谓资本主义国家精神病的报道。用当时的观点是,物质那么丰富,精神贫穷到活不下去。
不知道是风水轮流还是必然,如今我们也出现了这种无法回避的情况。
作为走了几十年人生路的人,我觉得正常的人生有起起落落,都属于正常,所谓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算是必修课,你不能总是保持着总是赢,输不起的心态,否则必定会出问题。
最让人忧虑的是,目前这种精神疾病的状态,已经儿童化,青少年化,这是令人感到不安的。
回望胡某宇这个可怜的孩子,如果在他绝望的时候,能有温暖的手去拉着他,去疏导他的心理,悲剧就不会发生。如今学校的现实是,可能追求的都是升学率,都是分数,因为在它们看来那就是未来,其实,这种未来是可怕的,因为奠定了他们高分低能的现实。
大概就是这样。
2023年2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