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或许小西西等人会表示异议,认为这是对唯物主义的歪曲。我说大家别急着不服。上述推理依据的完全就是唯心唯物主义各自的逻辑。一代导师马克思早就看出唯物主义种种缺陷,毫不留情地用“粗陋的唯物主义”、“传统的机械论的唯物主义”这些语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批判。(2)
而且绝对颠覆你们常识的是,唯心主义在马克思那里,并不是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想都不用想的错误观念,恰恰相反,马克思认为“唯心主义不是幻想,而是真理”。马克思眼里的唯心主义,是“令人坚信不疑的、光明灿烂的唯心主义”。(3)
因此马克思立志要超越唯心唯物的两元对立,兼收并蓄各自的长处,从而把旧唯物主义改造为一种全新的“实践的唯物主义”。这样的唯物主义“同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既然人是从感性世界和感性世界的经验中汲取自己的一切知识、感觉等等,那就必须这样安排周围的世界,使人在其中能认识和领会真正合乎人性的东西,使他能认识到自己是人。既然正确理解的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那就必须使个别人的私人利益符合于全人类的利益。既然从唯物主义意义上来说人是不自由的,……那就不应当惩罚个别人的犯罪行为,而应当消灭犯罪行为的反社会的根源。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诸如此类的说法,甚至在最老的法国唯物主义者的著作中也可以几乎一字不差地找到。”(4)
马克思对改造后的唯物主义这番论述,很明显沿袭了以康德、费尔巴哈”人是目的”以及“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人文主义思想。但是这种西方现代性以来诉诸于人的主体性和人的自由解放的思想传统,恰恰就是非历史的,也即超越不同时代历史条件而普遍适用的价值标准。所以我个人觉得马克思这种改造逻辑上是不融贯的,更像是在旧唯物主义这个腐尸的躯体上,硬生生按上个唯心主义的脑袋。比如从上述马克思的原话“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可以看出,环境最终还是要以是否符合人性为标准,因此这样的唯物主义本质上仍然还是先验的、超历史超社会的唯心主义。换言之,如果马恩的科学唯物主义就是以符合人性为社会和历史目的,那就不存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切观念无不都是相对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的道理。因为强调观念的发生并无意义,社会历史条件在时间上的先在性,并不等于道理和逻辑上的决定性。
而没有一种超越的、先验的普适标准,只能被动地服从于环境的局限甚至压迫,存在即为合理,就像恩格斯那样,“拒绝承认凌驾于历史、民族和阶级差别之上的不变的、绝对的道德原则的存在”(5),又谈何文明的进步,人类的自由解放?
因此马恩这种改造根本上就是自我矛盾的,也是不伦不类的。这大概也是费尔巴哈不愿意用“唯物主义”而用人本主义来指称自己哲学的缘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