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半日闲 品左传之曹刿论战
查看: 67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品左传之曹刿论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3-5-13 09: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指尖弹出盛夏 于 2023-5-13 09:38 编辑

日本稻田和夫说的,凭什么你十年寒窗胜过我三代经商?可现实是商人忙于经商,并不写书,历史都是文人写的,书中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秀才抱得美人归。可在史书中,尤其记录战争历史,史官的眼光太狭隘,一方面过于突出文人的作用,谋士以三寸不烂之舌就能扭转乾坤,直如伟人夸乔冠华一篇文赛过两个装备精良的坦克师,另一方面,文人在军事方面知识面狭窄,描写战争经过乃至前因后果都是缺乏交代,读完总觉得似是而非,就像端上来的一罐佛跳墙,说好了配料应该有鲍鱼、海参、鱼唇、牦牛皮胶、墨鱼、瑶柱许多东东,怎么捞来捞去只有几片冬笋和嫩姜?左传、战国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向来受到的都是正面的评价,但真正搞历史研究的估计对这些书的看法有点像哑巴吃饺子,肚里有数。今天我就拿《曹刿论战》来说说。原文如下: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曹刿肯定不是肉食者,跑去毛遂自荐,鲁庄公也真是够礼贤下士的,居然就接见了他,换了其他君主没准就乱棍打出了,这多少也说明鲁国朝中无人啊,呵呵。曹刿问何以战倒也开门见山,在鲁庄公回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中找到胜利的保障,以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为什么呢?司法上保证公平公正公开,那就是仁政的体现,须知儒家汗牛充栋的史书无非就为了说明四个字“仁者无敌”。这一下曹刿找到了致胜的法宝,欢天喜地,便不再问其他的,仿佛举着战无不胜的雄文五卷就出门迎敌去了。

须知当时齐强鲁弱,而长勺之战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一次战役,齐国出兵三十万,而鲁国兵力只有三万,曹刿为什么不首先去面对这个严峻的问题。己方武器装备如何,对方军队优势在哪里,这些都没有交代,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鲁国的粮草能支持几天的战争,征兵制是否能保证兵源,财政供给如何,这些竟然都不在鲁国君臣二人考虑之列。“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位鲁国君臣在不知彼不知己的情况下,就决定迎敌了,毫无资历的曹刿居然还当上了总参谋长。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长勺在哪里?在鲁国境内,是今日山东莱芜的苗山镇,有一山叫杓山。具体地理位置如何,文中也没有一点交代。孙子说“夫地形,兵之助也”。根据地形,军事将领会因势利导,排兵布阵,自西周开始战争中就出现对阵型的运用,开阔平坦的地方用环形阵法,狭窄的地方用楔形阵法等等。鲁国的三万军队要打败齐国的三十万,想以弱胜强,必须在地理位置上有充分的考虑,在阵型变化上有充足的准备,可惜文中压根没有提及。

长勺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从左传描写中看,双方兵力主要是车战,然而那时战车这样一个曾在商周时期的战争里大显身手的利器,如今已经走向衰落,这里简单说说几个原因,一个是战车构造本身存在缺陷,规定是三人,中间是马夫,左边为主将右边是副将,三个穿着甲胄的军人重量就很可观,为了保持车子平稳,只能加长车毂,这样的结果就是车辆会搅在一起。一个是春秋战国时期私田增多,要命的是尺寸很不规范,让道路很不规整,当时可没有柏油马路让你飙车,这就让本身机动性欠缺的战车行驶上更增添了许多麻烦。第三是当时的战车是四匹马驱动,御者只有一人,须一只手拉四条缰绳,要能够熟练的操控战马需要长期的训练,实操起来难度很大。那时还没有骑兵,要骑只能骑无鞍马,高马鞍和脚蹬要到西汉才有。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弩的发明,强弓硬弩在战争中普遍运用,弩射得更远穿透力更强,真正的铁甲要到西汉才有,而当时士兵穿的甲胄就是藤条或皮革做的,难以抵挡,所以强弩对阵战车,就好比沙俄的马克沁机枪对阵乃木希典的日本骑兵,那简直就是生命的收割机啊。以上几点使战车在战国后期就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所以我相信,鲁国之所以能打败强大的齐国,一个是地形的合理利用,一个是弓弩的运用,才能打败齐国三十万大军,至于曹刿总结什么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不过是耍流氓,跟孙膑“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一样,都是不讲武德的典型范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3-5-13 10:0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怀璧其醉 于 2023-5-13 10:07 编辑

春秋时期,虽然已经被称作礼崩乐坏,但打仗还是很讲武德的。就是双方一起击鼓,正面冲杀。曹刿的三而鼓之,肯定是阴了齐国人。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3-5-13 10:14 |只看该作者
那个弩应该是楚国人发明的,因为威力太大,各诸侯国都限制使用。春秋末期吴楚、吴越交战才大量应用。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3-5-13 10:26 |只看该作者
这个主要讲的书生的吹功,这套功法,我们首版大猫是一脉相承的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3-5-13 10:3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楼主对兵器及古代战争很有研究啊
学习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