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样子的,六杂搞读书活动,看了几篇兴趣了了。不是说你们写得不好,是我的问题,看诸位才子才女洋洋洒洒,直抒胸臆好不畅快,我就有点自卑,自抑,为避免抑郁倾向,迫不得已只能视而不见。
君不见,诸位写文动辄引用某某子曰,诗云,中国的,外文的,非如此不能凸显诸位博览群书,海纳百川,超强记忆,信笔由缰。惭愧,我写不出来,我只能我笔写我心,下里巴人一贯风格。
刚剥了几粒枇杷,啖口之余,有些粗鄙想法想与诸位谈谈,是以,借淮橘北枳以幌,略染几分文化气息。
这次的枇杷很甜,黄色表皮剥去露出的果肉却有几分白净,想来是以冠名白玉。今年的枇杷吃了多种,最早是小区自产的枇杷,色正而味酸,一则或许枇杷未曾足岁,面黄而实不至。但若下手拖延,则此酸味亦或不得尝也。及后,有友送浙江长兴山枇杷若许,椭圆橄榄形态,入口微甜,比之堂下枇杷不知好过几许,实乃美味。然近日尝此苏州东山白玉枇杷,入口甘甜,爽口多汁,始知世有佳果如佳茗,当得一地一品,独步天下。
品味之余,心思游走。枇杷如此,人亦如此乎?细细思来,未尝没有道理。想当年我中原八骏九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但有十恶不赦,犯奸作科之恶徒,罪不及死,屡屡发配东南蛮夷之所,是故,近看福建沿海山野之人,大都长相怪异,不够端正,与我中原大地相比,甚少美人也!
想来,蛮夷之地,种子略逊,似暗和现代基因之说。自古有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实非妄言。然,今时今日,四海一家,天下大同,世人多饮农夫山泉,何以南北殊异依然?思之,恐根骨尤在基因传承,看人看古不看皮,果如是也。
方闻有农业大学某砖家言辞灼灼,基因乃蛋白质,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无甚区别,但凡入肚能吸收的俱是营养,不能吸收的自作便溺。似此未窥科学门槛之假徒何以厚颜如是乎?想来根骨欠佳,粗鄙难改,国有斯士,实非生民之福也!
村野匹夫,实不宜阔谈高论,俯瞰六星,忽觉诸位面目可憎者似凌走偏径,非粗鄙实亦佳果也!纵地分南北,人有老幼,岂能以发配之蛮夷论之,无非是我是东山枇杷,尔是岭南荔枝,各有巧妙不同,皆世之佳人佳果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