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知音 于 2023-7-7 15:25 编辑
小时候最喜欢的娱乐活动是看电影,因为实在是没有其他的什么活动。上小学的时候,终于有了一次,附近一个机关大院要有一场什么文艺团体的演出,消息传来,我们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孩子早早来到机关大院等待演出,为了看得更清更全面,我们选在台下的正中间。
那阵子还小,文化修养严重不足,几个小时的演出,只记得几个场面。
一首《泉水叮咚响》的女生二重唱,唱得我们心里实在不舒服,挺好的一首歌,怎么就会唱不齐呢?我们班六十多人唱歌可是都能唱齐的。当时,老百姓没几个人知道和声的存在,因为多数人都不喜欢吧,所以现在二重唱直接成了历史的回忆,和声直接成了主旋律的配唱。
第二首《骏马奔驰保边疆》唱功如何,我们没听出来,一个伴奏员敲着马蹄子的形象是深入我们的心,边敲边嘚瑟,浑身没有二两肉,估计没有地球引力,能窜到半空中。
第三个就有些意外了,按现在的理解就是拉场戏《回杯记》的选段了,张廷秀进京赶考得了八府巡按公,装成乞丐模样,回家试探恩妹王兰英,然后说肚子饿,要个豆包把饥充。这是正戏中的一段,我看的演员做了些修改,直接拿了一块大饼开嚼,然后一呲牙花子,饼渣子加上唾液喷到我们这些孩子的脸上,身上,见我们狼狈的样子,演员也乐,观众也乐,我是气的不行,暗骂张廷秀,你怎么不灌死在大江里,跑这来寻我们穷开心。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这世上还有二人转这种东西,随着一天天长大,也听过了几出二人转正戏和二人转小帽。
邻居大娘是个二人转爱好者,家里的磁带有个三五十盘,什么《杨二舍化缘》,《楼台会》,《梁赛金擀面》,《冯奎卖妻》之类,印象里还有一出,有个男人本来有个好媳妇,又在外胡搞一个坏女人,回家让女人洗脚,在腿里放了一把刀,说妻子要谋害亲夫,然后休妻娶那坏女人,坏女人拐跑了家产,一把火烧瞎了男人的眼睛,男人出去乞讨,又碰到了前妻的故事,结局忘了,这戏听完我只是觉着活该,这坏良心的男人咋不烧死在大火里边?
听得多了,发现许多出戏都是有传统根源的,神话传说,历史背景,且大都劝人向善,歌颂忠贞爱情,恶有恶报之类,这是任何国家和社会固有的正能量体现吧!
比如《梁赛金擀面》,简单说不能虐待人家孩子,长大后有了出息,你这后妈还有好活路么?
《回杯记》中张廷秀不好好学习,能考上八府巡按公么?不当官能报仇雪恨么?那个王兰英如果嫌贫爱富,还能当掌印夫人么?二哥一脚就把她蹬出百丈远。据说这出戏出自三言两拍中的故事,情节还要坎坷,但基本目的是达到了。
听戏知道了出处,也会了解更多的历史,人文,习俗,这是好趣味,丰富自己的内涵也是挺好的,不过,年轻人都注重快节奏,表象,这些咿咿呀呀的东西,不太和他们的步伐了。
大概三十岁年纪吧,第一次听《马前泼水》这个著名唱段,应该说是看的,时代发展了,录音机已经淘汰,出现了影碟机,声和影组合,更加形象。
这出戏简直是听得滚瓜乱熟,几乎多半本都能唱下来,偶尔闲暇时候,我和妻子都要唱上几段,朱买臣和妻子斗嘴,我俩也是学其味道,你一言我一语开启互怼模式。妻子是辽北人士,那里毗邻二人转故乡——吉林省,从小耳濡目染,比我这半路出家接受的快多了。
故事简单,朱买臣喜读书,无奈四十多岁还没有个出路,只得砍柴为生,妻子嫌其没出息,逼其写休书寻找幸福,后改嫁赵石匠为妻,因为贪吃贪睡不干活,败光家中积蓄,赵石匠进山采石又砸折腿,被崔氏遗弃,崔氏要饭途中听闻朱买臣做了会稽太守,如今夸官祭祖回家乡,遂拦在马前认夫,想当大官娘子,此时,赵石匠现身,说崔氏改嫁他后,败光家产后又遗弃于他,朱买臣命下人打水一盆,泼水马前,言明覆水收回盆,认她做娘子,崔氏急切间,连泥带水只收回半盆,无奈羞臊自尽而死。
这绝对是一部励志大剧,穷小子逆袭改变命运,朝中为官,深刻地告诉了世人,莫嫌少年穷,当初你对我爱答不理,如今你是高攀不起的道理。
这是从古到今,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心里模式,说他高大上吧?又多了些意淫自己的味道,发发牢骚,糊弄一下自己脆弱的神经吧!
看完这出戏,感想就是两个字——解气。朱买臣都砍了柴了还读书不倦,这志向不可谓不高远,无奈妻子总是不理解,讽刺挖苦打击。丈夫进山打柴,她盼着活活地被狼吞,唱词唱道,他要是咔吧一下送了命,当天我就反扎罗裙另嫁人。男人说苏季子当初不得志,到后来身背六国宰相印,崔氏说,你们家的祖坟臭气往外喷,祖祖辈辈没有做官的人,老天爷连下三条做官的雨,半拉小雨点也落不到你的身,成天在外面蹲着,半块云彩渣都没有。
最后是活生生逼着朱买臣写了休书,又说住着的屋子,也是她娘家爹给盖的,既然写了休书,就该土豆搬家——滚球子了。
写的这么不仁不义,最后马前泼水,自尽而亡,就一点没有违和感了。
无意中翻了一本历史书,介绍西汉名臣朱买臣的事迹,学识渊博,且高德大义被乡党举荐至朝廷,后官至会稽太守,至于以后的发展轨迹归于历史学家,我感兴趣的是朱买臣发迹回乡,专门置一大车,把自己贫时逼他写休书离他而去的前妻,及后找的男人都安排其上,然后安排到馆驿中好吃好招待,一时间,全城百姓都去看这热闹,最后,前妻羞而自尽。
后世许多人替朱买臣辩白,说他吃水不忘挖井人,有钱了还想着以前的糠糟之妻,那妻子受不了这个福,愧对他而自尽。
其实,明明就是被朱买臣故意羞臊而死。大家看看哈,我对她仁义不?你们看看她选的两个丈夫谁更牛逼?你以为这前妻和后夫不懂羞辱而愿意受这刺激么?
我们熟知的成语——死灰复燃的故事跟这有异曲同工之妙,韩安国被抓狱中,狱卒百般虐待,韩安国道,你怎么就会认定我不能死灰复燃呢?狱卒回答,复燃又如何?我用尿给他浇灭。最后是韩安国重新启用,狱卒逃跑,韩安国下令,你不来投案,我就抓你全家,无奈中,狱卒投案。
我估计,没有朱买臣的高压,那两口怎么那么贱,跑去丢人现眼,接受全民围观?
在道义上,朱买臣有没有失去善良的本性呢?或者是做的有些过了。时代不同了,放到现在呢?朱买臣发个抖音,看看自己的官帽,看看自己的八抬大轿,然后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说,各位老铁们,我是一名爱学习,爱劳动的正能量的人,妻子嫌贫爱富抛弃了我,经过学习,我考上了公务员,看我的前妻和丈夫生活困苦,我请他们吃好的,住好的,我觉得我已经做的很好了,屏幕前的老铁们,如果你们觉着我做的对,给我个小红心,双击点赞666。
这样正能量的视频,马上会增粉数万。
那崔氏的出走又怎么算呢?也可以拍个抖音,先拿个烧火棍烧火,最好脸上蹭一条锅底灰的印迹,或者是用凉水洗衣服,手冻得通红那种。朋友们!我是一个朴实的农家妇女,只想安安稳稳过日子,和丈夫创造个温暖的家,我这样的要求有错么?可我的丈夫,好高骛远,不安心工作,成天拿本破书梦想一步登天,封建资本主义思想严重,这样的丈夫能要么?
底下同样是点赞一片,圈粉无数。这时代说什么都没有错,有的只是立场,只要你能带节奏,让人站在你的立场想——就成了。
崔氏这个女同学,基本上还算可以,很社会很现实的一个人,没有脱离人民群众的范畴,忽然之间就走到了人民的反面。而潘金莲同学腻?如今到成了敢于反抗强权,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的新女性,西门大官人成了许多年轻女性的拥趸,潘驴邓小闲——梦中情郎的标配,活出自我,让别人烦去吧去普遍的写照,虽然有的人书读得多,有的人正能量作怪,不好意思承认,其实已经无所谓了,潮流就在那里。
抖音上有个视频,电视里正播放潘金莲给武大郎喂药的情节,把个老年人急得搓手跺脚,嘴里念念有词,吃不得,吃不得。
这情节妻子也看了,我偶有感冒不舒服,妻子送来热水,速效伤风胶囊时,总要那么温柔滴学两句,大郎!该吃药了。
那情景太特么吓人了,完事我就赶紧服软,娘子!你外面要真有人,给我留个命,我念你一辈子的好,存折还有三万,咱俩一人一半,都给你也行,大衣柜,梳妆台你都扛走,我啥都不要!
看过一篇文章,台湾女演员林心如——我们的紫薇格格,好像写过一篇文章,说她的爸爸妈妈离婚的原因。在众人眼光中,林爸爸是个宠妻狂魔,对妻子照顾的无微不至,只有一点,总把烟灰弹到林妈妈的花盆里。在普通人的眼里,一件小小的无关紧要的事而已,这成了分道扬镳的导火索,其实,女人只要看不上你,什么都可以成为理由,打呼噜没有男子汉气概,放屁没连串,等等等等等!
还看过高尔基先生的一篇文章,说女主人公想请丈夫到门口的小树林闲逛,丈夫忙便予以拒绝,女人心道,这可不怪我,你不去,我可以找邻居那高大英俊的先生。
倘使丈夫真去了,她又会嫌他不绅士,没扶她纤细的腰,没给她拿擦鼻涕纸,没给她提鞋,怎么都是毛病,怎么都没有邻家阿哥的好,心里感觉没有了,哪都比你强。
当然,不光是女人,男人也这味,不是打倒一大片,一小撮行不?
时代变了,风气也在变,礼义廉耻已经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放飞自我,潇洒一辈子!
忽然之间,有点可怜起那个崔氏女了,在当今社会很普通的一件事,那年代竟上纲上线成了要命的枷锁,为了面子,还得羞愤自杀,真应了那句话,还是长在红旗下,社会主义怀抱里安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