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学鼻祖王阳明讲究“知行合一”,其实他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你所认知到的道理(或者是真理),能够与你的行动相匹配。
这里面有几件事情需要分析。
第一, 你这个“知”,也就是认知,它的出发动机是否是“善”的?
你说你要去抢劫杀人,或者是侵略其他国家,这种“认知”,是否是“善”的?
如果你的出发点或者动机就是“恶”的,上帝如果存在,作为旁观者,为何要协助你或者帮助你?上帝为何会产生这种协助恶人的动机?
这就牵涉到传统的西方伦理学里面的“善”、“恶”的判断问题了。
也就是说,你的立场是“错误”的,你的认知就不可能是“善”的。
第二, 退一步讲,你的立场、出发点是“善”的,你的认知,也不一定能达到真理层面。所以你的行动也无法准确的达到目的。
第三, 你出发点,动机是“善”的,你的认知也达到了真理级别层面上的认知。
你的能力却欠缺,你的“行”无法匹配你的认知,无法匹配你的“知”,你又将如何是好?
简单评注:所以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你需要认真的从“出发的善恶动机”、“认知能力”、“行动能力”三方面来进行分析。
简单的说一个人能或者不能达到“知行合一”,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你非要从儒家经典里面找到一些有意义的字句,我觉得还是孔子的这一句有意思: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