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为什么《百年孤独》是真正的“孤独”
文字/春江水
熟悉马尔萨斯《百年孤独》的人知道,作者展示的人物的悲情和孤独,是真正的悲情,真正的“孤独”。
胜利的不是正义,不是道义,不是多数,不是底层,不是有理……不是悲悯和情怀。
怎么会是?
大象踩死蚂蚁了……蚂蚁会有悲情吗。
羚羊和马鹿干旱啃光森林了……森林会有举臂呐喊吗。
加沙难民和亡魂做了哈马斯的牺牲和陪葬……哈马斯会丰碑纪念刻石庆功吗?
——没有的事。
丛林法则,常常就是社会法则。
小说的故事是底层工人是劳动力和老板和资本的博弈。
到生死博弈这个份儿,谁是赢家,谁是胜利者,谁是鲜花和工厂的主人,结论就是最末呈现的现实。
那些生命没有了,横尸和血泊的地方也成为过去……
鲜花盛开,绿树俨然;工厂,是新工厂开工了,焕然一新;新一拨工人上班……
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那些血泊,亡灵和失败,是真正的“百年孤独”。很显然的道理,加沙的巴勒斯坦人,很多是在以色列做工赚钱养活住在加沙的老小。他们的生命层序相去太远。加沙的巴勒斯坦人之恨哈马斯一定甚于以色列人:加沙死了多少人,以色列被轰炸和作战阵亡死了多少人,肯定是几多倍。(柳哥、大鹰识判是对的。)
泛而言之,生活是刷新和加载,也是埋葬和孤独。
拉宾在枪响之后还在吗?
格瓦拉无限正义,不也是无限悲情吗?
普里戈任用完如弃子,能怎么着?
马克思被政府流放了,蜗居伦敦,墓在伦敦?不孤独?生活还有恩格斯救助呃。
卡廷森林里的亡灵,能爬起来打倒斯大林打倒希特勒吗?还牵延有后来差不多一个政府的精英坠机,怎么了?
晁错衣潮衣弃市,不是吴楚七国还是没有退兵吗?
资本横行也是且慢。爱泼斯坦在哪里?萝莉岛在哪里?
政治家不可一世呢?莫问拉登在哪里?萨达姆在哪里?卡扎菲在哪里?伊朗的霍梅尼就是真主?阿富汗的塔利班就是正教?怎么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