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股海泛舟 诗词里的一些意象
查看: 620|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词里的一些意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4-7-16 10: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婉兮 于 2024-7-16 10:27 编辑

秋天的意象
  1、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2、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3、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4、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5、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6、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7、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8、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9、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10,、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11、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12、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13、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14、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15、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古诗秋天的意象有哪些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4-7-16 10:23 |只看该作者
秋天快到了弄一组关于诗词里的一点知识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4-7-16 10:45 |只看该作者
蒹葭 (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 (sù) 洄(huí) 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eí) 。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蒹葭》是秦国的民歌,这是一首爱情诗,写在恋爱中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实、曲折、动人。“蒹葭”是荻苇、芦苇的合称,皆水边所生。
咏芦苇
(余亚飞)
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
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
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
1.月--思乡,怀人
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2.菊花一一清高人格的写照
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
例: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5.莲--爱的象征
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
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6.梧桐--凄凉悲伤
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
是血。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例: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又听见杜鹃在月夜里啼叫,哀愁充满空山。
从今以后,不要再到江南路,化作杜鹃鹃带着回归故里。
8.秋蝉--高洁,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后,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
例:雁字归时,月满西楼。
写红笺小字,完全表现了平生的志愿。鸿雁尚在白云之中,鱼尚在水水之中,我心中惆怅无所寄托。
10.柳--离情依依
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1.南浦,长亭--送别之所
例: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r/>12.芳草--离恨
例:青青河边草,绵绵思道远。
13,芭蕉-孤独与忧愁
例: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14.羌笛--凄切之声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5.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例: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4-7-16 10:46 |只看该作者
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7题,鉴赏李白的诗歌《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的寓意及其作用。许多考生或不明其意,或张冠
李戴。由于“折柳”的寓意又影响了第二个问题的思考,因此此题得分普遍较低。究其原因,乃不知古典诗词的许多意象有
着特别的含义。“折柳”为什么“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试题答案)?据《三辅黄图·桥》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
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原来,“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汉乐府就有《折杨柳》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此曲一起,
“何人不起故园情”呢?弄懂来龙去脉,寓意自然明矣。由此启发我们,在2003年古诗鉴赏备考复习中,不能不熟知一些常
见意象的寓意。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
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
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
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下面,笔者就把一些常见意象的寓
意剖析一下,供同学们复习备考之用。
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
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
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唐人王
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
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名
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4-7-16 10:46 |只看该作者
菊化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
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
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
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
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
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
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
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
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
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松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
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
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
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
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
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
己。
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
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
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
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
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4-7-16 10:47 |只看该作者
杜鹃鸟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
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
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
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
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
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
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
情思。
鹧鸪鸟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
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
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
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
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
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
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
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
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另外还有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
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等等。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4-7-16 12:28 |只看该作者
太有学问了,这就回家头悬梁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4-7-16 14:49 |只看该作者
就是一个一个的梗啊!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4-7-16 16:27 |只看该作者
我这是,走进语文教室了,,,哈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4-7-16 21:02 |只看该作者
诗意天涯 发表于 2024-7-16 12:28
太有学问了,这就回家头悬梁

没长辫子就悬头发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4-7-16 21:03 |只看该作者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4-7-16 14:49
就是一个一个的梗啊!

这解释很到位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4-7-16 21:04 |只看该作者
雁字回时月满楼 发表于 2024-7-16 16:27
我这是,走进语文教室了,,,哈哈哈~

反正闲着也闲着,随便看看也好玩。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4-7-17 06:4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额滴个天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4-7-17 20:31 |只看该作者

我的个地呀。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4-7-17 21:47 |只看该作者

好奇啥样娟秀的人,快给我看看照片,香香眼睛,快快快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4-7-17 23:04 |只看该作者
关于意象,有很多见解。意象到底是什么?作用是什么?怎么营造?有空你来说说,我们可以讨论讨论。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4-7-17 23:11 |只看该作者
婉兮 发表于 2024-7-16 10:46
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7题,鉴赏李白的诗歌《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的寓意及其作用。许多考生或不明其意 ...

浑然不知题中意,折柳还问柳警官。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4-7-18 17:42 |只看该作者
博学多才 ——看了半天想了半天还是用了这个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4-7-18 20:55 |只看该作者
这么多诗词印象~看得我眼花缭乱~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4-7-18 20:56 |只看该作者
小妖婧 发表于 2024-7-18 20:55
这么多诗词印象~看得我眼花缭乱~

悄悄告诉你,多年前我抄别人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4-7-18 20:58 |只看该作者
婉兮 发表于 2024-7-18 20:56
悄悄告诉你,多年前我抄别人的。

冲你这份精神和辛苦 也值得精华~关键是受益匪浅~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4-7-21 17:5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婉兮 发表于 2024-7-18 20:56
悄悄告诉你,多年前我抄别人的。

谢谢分享。辛苦你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4-7-21 20:57 |只看该作者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4-7-21 17:54
谢谢分享。辛苦你了!

不用谢。觉得有点用就好。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