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赞美善良,甚至攀比善良,呵呵,别逗我了,这个世界,能做成大事的人,内心是善良的,但是更知道把握善良的尺度。
传说刘墉与和珅都赈过灾。乾隆皇帝愿意把赈灾的差事交给和珅,刘墉是不服气的。但是每次赈灾,同样的钱粮,和珅能救济的灾民更多,甚至于和珅还能搞点小金库。刘墉很不理解,自己对赈灾款严格把关,全部用来救济灾民,为什么却总感觉钱不够花,赈灾粮食不够用呢?
于是,有一次刘墉与和珅一起去赈灾,结果发现和珅让人往给灾民喝的粥里面掺沙子。刘墉觉得这种做法很缺德,可结果却是同样的粥救济的灾民,比自己赈灾救济的灾民多得多。
这就是问题了,刘墉正直清廉,在他心中只有善恶,而和珅因为没有那么善良,所以比刘墉更懂人性。灾民很可怜,再往人家喝的粥里面掺沙子是不是缺德?但是灾民没有粥喝,会饿死的。粥里没有沙子的结果是什么?很简单,那些根本不是灾民的人也回来凑热闹,白来的粥谁会不喝?甚至于条件好的人还可能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样他们把一大部分粥都喝了,灾民自然喝得少了。有人说了:“这是核查工作不到位。”那你不是扯淡吗?灾民成千上万,怎么核查?工作量是多少?要多少人做?就算是做,等核查完早有人饿死了。这个时候大家会念你的好?
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粥变得不好喝,这样那些本身不饿的人自然就不喝了,而真正饥饿的人根本顾不上这个问题,自然这些粥就用在了该用的灾民身上。可是如果这时候出来个人拳汪抗议:“为什么给我们喝掺沙子的粥?我们又不是鸡!巴拉巴拉......”怎么办?很简单,以破坏赈灾煽动哗变的理由抓起来判重刑杀一儆百!正所谓人不狠站不稳。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情不立事善不为官;然而掌兵、掌财、立事、为官,这些都是大事,做的好与坏牵扯面是很多的,要想实现里面的大善的一面,需要的不是妇人之仁的圣母心,而是果决的狠心,而狠心自然是不善良的。
在历史上,为什么很多坏人可以身居高位要职?并不是只因为他们媚上,更重要的是他们比一般人更了解人性的恶,在做事的时候敢于以恶制恶,所以做事效率高,结果好。当然,这些人也会有问题,因为他们总是去窥视人性中恶的一面,所以很容易把自己变成彻头彻尾的恶人,那样就会遗祸无穷。但是,这些人在前期变现出的办事能力,只会拿善恶作为道德衡量标准的无知圣母能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