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手李月汝的微薄薪酬反思为何不把WCBA办成最成功的全球女子篮球的NBA。无论从商业角度,从中国女篮甚至篮球的未来看,这都绝对值得一试。
李月汝WNBA年薪6.48万美元,合人民币47万
大运会表现优异的主力后卫田媛媛最近加盟四川远达女篮,4年300万,年薪为75万
其他WCBA成名高手的薪酬更是令人咋舌:
1. 李梦,四川远达美乐女篮,年薪500万人民币。
2. 韩旭,四川远达美乐女篮,年薪400万人民币。
3. 杨力维,广东东莞新彤盛女篮,年薪400万人民币。
4. 黄思静,广东东莞新彤盛女篮,年薪350万人民币。
5. 李缘,内蒙古农信女篮,年薪300万人民币。
6. 王思雨,四川远达美乐女篮,年薪280万人民币。
7. 杨张茹,内蒙古农信女篮,年薪250万人民币。
8. 唐子婷,四川远达美乐女篮,年薪200万人民币。
之前有消息,李月汝如果打WCBA效力内蒙古,年薪可达350万~400万。跟工资帽仅仅150.7万美元,球员顶薪24.9万美元,约合177万人民币的WNBA相比,中国女篮联赛并不差钱。
那么从商业的角度看,为什么不吸引正在讨薪的WCBA顶级球员加盟呢?原来WCBA对外籍球员加盟和使用有苛刻的限制,《2024-2025赛季中国女子篮球联赛竞赛规程》对外籍球员规定:一、注册人数:允许各球队同时注册不超过3名外籍球员;
二:所有俱乐部外籍球员执行3人(最多)4节7人次,其中前三节每节最多2人次,第四节最多1人次。再加上其他限制,直接导致外籍球员作用大打折扣,很难发挥真正的作用,把WCBA变为比WNBA更有吸引力的联赛。
我在想,为什么WCBA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取消各种外援的限制,利用现在的薪酬能力和魅力,像NBA一样执行全球选秀,把WCBA变成真正的像大洋彼岸的NBA一样的世界顶级女子篮球联赛呢?
女子网球能运作到同工同酬,女子篮球但凡能把商业化搞起来,做到NBA球员1/10、1/20的薪酬,就已经增加几百倍,会是有机会能实现的,相当了不起的成就。
尽管女子篮球很难接近NBA的精彩程度,但也不至于连NBA的十分之一都不如吧?当下的WNBA的人均薪酬仅为NBA的1/80左右,从劳动力的价值来说,是相当物美价廉的。据说詹姆斯正在牵头资本投入50亿美元,搞单独的全球篮球联赛,有6男6女12支球队做全球巡回赛。
我们有苏超的经验,其实完全可以放下一定要为中国女篮培养人才的狭隘想法,趁还没有人行动,先投点资,把国际顶尖女球星的薪酬翻3~5倍到80~100万美元,拿下10到20个最有号召力的球星,签三到五年长约,搞搞看。如果擘画得好,一定会有更多企业投资,为避嫌中字头的除外,腾讯、小米、比亚迪、阿里、华为都可以拥有一支球队,北上广深苏杭都作为承包地,只要拿出搞足球的钱,一定能让WCBA成为超越欧洲和美国的全球女子篮球的殿堂。而且一旦女篮搞成,男篮也可以往NBA第二联赛的目标做,至少搞到欧洲水平,当然因为竞争激烈,这个需要投入更多资本,难度会更高,反而不如专注搞女子篮球联赛。
我认为这样搞非但不会让中国女篮滑坡,反而会提升中国女篮与现代篮球接轨的速度,让本土女篮的土壤更加肥沃,更有吸引力,孕育出更多人才。试想一下,美国男篮有因为NBA而衰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