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几何的三角内角之和,是180度;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这些显然是真理。这是数理真理。
社会文明中,是否存在相处之道的真理?例如:两人相处,相爱胜于相害。
这是人类的智慧,可以理解的直觉。但是,在实践上,这些真理如何指导呢?
我们在现实的实践生活中,很难找到一个纯粹的三角形。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形状混沌的世界中的,并不是生活在几何计算的各种典型的图形中的。这个世界的形状,相对于人类这个尺度来说,存在的是更多形状混杂的世界里。就像人类的社会,并不会存在单纯的两个人的相处的模型。这些原理性的真理,高度地抽象出一个可以理解的价值方向,它们作为绝对的真理,成为人类具备价值生活观念的指引。但我们可以拿着这样的真理,在现实中完整的寻求吗?
你会在实践中寻找纯粹的三角形吗?你会在两个人的相处中,只保留相爱的精神吗?这是不可能,也是不需要的。就算两个人相处,相爱胜于相害,人们也懂这样的道理,但是难免也总会有互相怨恨的情感包含在内,然后,也存在着互相伤害的现实。
真理作为一个永恒的价值指引,它是必须的;但是不理解现实的多样性和非规则的生活,那是愚不可及的。
我们假设这样一条真理:勤奋是人类应该秉持的人生态度。
我们可以拿这条真理来处决所有的情况吗?显然不行。例如丁俊晖被迫去打篮球,而姚明被迫去打斯诺克。我们拿人应该勤奋这样的真理去要求他们。他们无论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达到丁俊晖打斯诺克,姚明打篮球的水平。决定他们的勤奋是否有价值,他们还需要要给发挥天赋的前提。
苏格拉底的正义社会,核心的要点,就是论证一个正义的社会,就是让人能尽其才。一个社会能让人按照自己的天赋去发展,这个社会就是正义的。这个观点包含了一个天赋的前提。
一个人有天赋,也就有了自己的路径依赖;那么一个社会,也是有它不同的历史和路径依赖的。从追求社会幸福的这个结论来说,一个社会如何发展自己,那就不是单独的真理可以指导的,必须是考察它本身的路径依赖是什么,也就是它的历史文化、它的天赋是什么。
苏格拉底由此论证了六种政治制度,论述不同的社会规模,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来发展一个正义的社会。
愚蠢的真理教,一头扎进真理的怀抱,简单粗暴地否决了一个社会的历史路径。中国社会幸亏不是由这样的蠢猪所把控,共产党实事求是,理论结合实践,很好地完成了新中国建国的历史使命、很好的推进了社会建设发展的进程。这是中国的幸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