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情感休闲 娱乐家园 音配图《Eventide-黄昏》
查看: 518|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配图《Eventide-黄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5-8-17 16: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5-8-17 16:45 |只看该作者
引用音乐赏析,作者不详。

《Eventide》是一曲写给黄昏的牧歌,Ludovico Einaudi 用极简音符,编织出时光流转的温柔褶皱。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5-8-17 16:45 |只看该作者
开篇的单音动机像第一缕斜坠的夕阳,在重复中悄悄生长 —— 低音区偶添的附和是远山的剪影,高音区短促的装饰音是归鸟掠过天际。旋律没有剧烈起伏,却如河水流淌,半音滑奏的涟漪里,藏着白昼向黑夜递出的告别信。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5-8-17 16:45 |只看该作者
和声的留白最是动人。三和弦的长音像地面拉长的影子,高音旋律在其上轻盈游走,勾勒出天地交界的暧昧轮廓。乐句间隙的停顿里,仿佛能听见风拂麦浪的沙沙声,或是远处炊烟消散的余温。这种 “空” 不是虚无,而是让听者用记忆填补的画布,每个人都能在其中看见自己的黄昏:郊外草叶的金边,城市玻璃幕墙上最后的天光。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5-8-17 16:45 |只看该作者
它的情感从不是声嘶力竭的抒情,而是克制的共情。没有壮丽的和弦爆发,只有对消逝的坦然注视。当最后一个音符沉入寂静,像夕阳吻别地平线,没有叹息,只有释然 —— 正如黄昏既是一天的终章,也是星夜的序章。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5-8-17 16:45 |只看该作者
闭上眼,便置身于那片朦胧光影里:光线在指间变淡,温度随旋律沉降,时间被拉长成棉絮般的柔软。《Eventide》从不用音符描绘黄昏,而是让你成为黄昏本身,在 6 分钟的流淌里,读懂所有安静告别的力量。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5-8-17 17:07 |只看该作者
一首穿越时空的音乐诗篇
《Eventide》之所以被称作“史诗级不朽名曲”,不仅在于其音乐形式上的宏伟与技巧上的精湛,更在于它通过音符描绘了人类共有的情感与精神图景。它的“气势磅礴”并非简单的音量或强度,而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的精神力量——一种对生命、自然与宇宙的深刻感悟与艺术表达。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5-8-17 17:08 |只看该作者
在黄昏的光影交错中,《Eventide》如同一首视觉与听觉交织的诗篇,引领我们穿越喧嚣的白天,进入一个更为深邃、广阔与宁静的精神世界。在那里,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音乐的震撼,更是灵魂的共鸣与升华。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5-8-17 17:3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跟着舞老师的作品,品一首音乐作品。文字介绍给了它灵魂,画作给了它形体。一下子变得立体起来。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5-8-17 17:3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灰蓝色的低沉色调衬托下,那五星红旗格外鲜艳,而红旗下基地的一束光,温暖极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5-8-17 17:40 |只看该作者
依水闲云 发表于 2025-8-17 17:31
跟着舞老师的作品,品一首音乐作品。文字介绍给了它灵魂,画作给了它形体。一下子变得立体起来。

《Eventide》是我喜欢了好几年的曲子
每次听,都能感受到那种直击心灵的震撼
它的旋律里有黄昏的静美
也有宇宙般的广阔
每一次聆听
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5-8-17 18:59 |只看该作者
—舞— 发表于 2025-8-17 17:40
《Eventide》是我喜欢了好几年的曲子
每次听,都能感受到那种直击心灵的震撼
它的旋律里有黄昏的静美

特意换电脑登录上来看,更加震撼了。听听曲子,感受一下舞老师写的意境。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5-8-17 20:23 |只看该作者
依水闲云 发表于 2025-8-17 18:59
特意换电脑登录上来看,更加震撼了。听听曲子,感受一下舞老师写的意境。

这首曲子有几个版本,钢琴版、演唱版、还有这版纯音乐,每一版都会带我走进一个不同角度的“黄昏”,但都能让我感受到那份磅礴之下的静美与永恒。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5-8-17 20:26 |只看该作者
—舞— 发表于 2025-8-17 20:23
这首曲子有几个版本,钢琴版、演唱版、还有这版纯音乐,每一版都会带我走进一个不同角度的“黄昏”,但都 ...

哦?我去找来听听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5-8-17 20:39 |只看该作者
舞老师推荐的音乐,都值得收藏。沉静又激昂,自在又悠远,所以攀登者攀登的不是山,是人生的一座座高峰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5-8-17 20:58 |只看该作者
薛痒 发表于 2025-8-17 20:39
舞老师推荐的音乐,都值得收藏。沉静又激昂,自在又悠远,所以攀登者攀登的不是山,是人生的一座座高峰

说的好!山高人为峰,路远心作灯。我们攀登的,从来都不只是外在的高山,而是内心那片更广阔的天空。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5-8-17 21:05 |只看该作者
—舞— 发表于 2025-8-17 20:58
说的好!山高人为峰,路远心作灯。我们攀登的,从来都不只是外在的高山,而是内心那片更广阔的天空。

舞老师的图片震撼,小小的攀登者,大大的征服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5-8-17 21:56 |只看该作者
  图和音乐一如既往的令人震撼。

  喜欢舞大师作品的大气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5-8-17 22:00 |只看该作者
薛痒 发表于 2025-8-17 20:39
舞老师推荐的音乐,都值得收藏。沉静又激昂,自在又悠远,所以攀登者攀登的不是山,是人生的一座座高峰

每个人都有审美偏好,我比较喜欢听纯音乐,它没有歌词的限制,纯音乐给予了听众极大的想象空间,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在脑海中构建出各种画面和故事,将自己的情感和经历融入其中。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5-8-17 22:05 |只看该作者
画浅 发表于 2025-8-17 21:56
图和音乐一如既往的令人震撼。

  喜欢舞大师作品的大气

气势磅礴的音乐​​往往具有强烈的情感张力和宏大的氛围,它能够激发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想象力和情绪共鸣,这类音乐是非常棒的灵感源泉。


谢谢浅浅欣赏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5-8-17 22:06 |只看该作者
—舞— 发表于 2025-8-17 22:00
每个人都有审美偏好,我比较喜欢听纯音乐,它没有歌词的限制,纯音乐给予了听众极大的想象空间,根据音乐 ...

乐器的雄浑澎湃和人声的自由吟唱相互交织,盘旋而飞,辽阔壮美,大爱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5-8-17 23:15 |只看该作者
如果不是看舞姐的介绍呼以为是一曲史诗式组曲,想不到是写黄昏的。。。太气势磅礴辽远壮阔了!震撼!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5-8-17 23:23 |只看该作者
萧剑 发表于 2025-8-17 23:15
如果不是看舞姐的介绍呼以为是一曲史诗式组曲,想不到是写黄昏的。。。太气势磅礴辽远壮阔了!震撼!

震撼吧!你是对音乐元素有着敏锐感知、理解和反应能力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5-8-18 09:4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舞— 发表于 2025-8-17 23:23
震撼吧!你是对音乐元素有着敏锐感知、理解和反应能力的人。

昨晚睡前戴着耳机听了很久这曲子……
平时我听歌的多,但是睡前喜欢听纯音乐,听着听着经常能睡着……一般晚上听舒缓的音乐作品多,昨晚听这个也睡着了~~半夜醒了过来才停的^_^
今天出差,已经在路上了~祝舞姐新周愉快!快乐舒心!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5-8-18 14:5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8-18 15:39 编辑
—舞— 发表于 2025-8-17 22:00
每个人都有审美偏好,我比较喜欢听纯音乐,它没有歌词的限制,纯音乐给予了听众极大的想象空间,根据音乐 ...

受教了。对于创作,你不仅是喜欢,还充满热情,还持续高温。


和你一比照,我i就是一个冷血动物,听音乐找不到感觉,很正常。认识到这一点,脑子里好像有东西转动,好像解开了一个千年谜底。

满血复活,才是欣赏你这首音画作品正确的姿势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5-8-18 15:24 |只看该作者
陶渊明《形影神》诗三首中蕴含的哲学概念——“形”、“影”、“神”应用于解读音乐,是一个非常富有启发性的视角。这三个概念代表了对生命、存在与意义的不同层次的理解,同样可以映射到音乐的构成、表现与本质之中。

以下是运用“形”、“影”、“神”解读音乐的框架:

1. “形”:音乐的物质性与可感形式

概念核心: “形”代表物质的、具体的、可感知的实体,是存在的基础载体。在诗中,“形”忧虑生命短暂,渴望及时行乐。

音乐对应: 音乐的“形”即其物理属性和基本构成元素,是音乐得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具体体现:

声音本身: 音高、音长、音强、音色。这是构成音乐的最基本“砖石”。

基本结构元素: 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织体、力度、速度。这些是音乐语言的“词汇”和“语法”。

物理载体: 演奏者的身体动作、乐器的物理构造与振动、空气的波动、录音介质(唱片、数字文件)、音响设备。音乐通过这些具体的物质媒介被创造、传递和接收。

乐谱符号: 记录音乐的书面形式,是音乐构思的物理呈现。

解读重点: 关注音乐的技术层面、感官体验、物理存在。分析其音高如何组合成旋律?节奏型如何驱动律动?和声色彩如何变化?乐器音色如何搭配?结构如何布局?这些“形”是音乐最直接、最可感的层面,如同人的身体。

2. “影”:音乐的投射、影响与关联性

概念核心: “影”是“形”的依附者、跟随者和投射。它代表名声、影响、社会关系等外在价值。“影”主张通过行善立名以求不朽。

音乐对应: 音乐的“影”是其产生的影响、引发的联想、建立的联系以及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它是音乐“形”的延伸和投射。

具体体现:

情感反应: 音乐在听众心中唤起的具体情绪(喜悦、悲伤、激昂、宁静等)。

联想与意象: 音乐让人联想到的画面、场景、故事、人物或抽象概念(如自然景象、历史事件、个人回忆)。

风格流派与文化标签: 音乐所属的风格(古典、爵士、摇滚、民谣、电子等)、地域文化特征、时代背景赋予它的特定含义。

社会功能与影响: 音乐在仪式、庆典、娱乐、政治宣传、社会运动中扮演的角色;音乐对流行文化、时尚、生活方式的塑造作用。

评论与解读: 乐评家、学者、听众对音乐的意义、价值、历史地位的各种阐释。

演奏者/创作者的形象: 音乐家的人格魅力、舞台表现、公众形象等附加在音乐作品上的“光环”。

解读重点: 关注音乐如何作用于人、如何被理解、如何存在于特定的时空背景和社会网络中。音乐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其本身的声音,更在于它触发了什么、代表了什么、连接了什么。如同“影”依附于“形”,音乐的这些“影响”和“意义”也依附于其具体的音响形式(“形”),并随之流传变化。

3. “神”:音乐的精神内核与超越性本质

概念核心: “神”是最高层次,代表自然之理、生命的内在精神、超越具体形迹的本质。“神”主张顺应自然,委运任化,不执着于形体的存灭或名声的显晦,追求内在精神的自由与超脱。

音乐对应: 音乐的“神”是其最核心、最本质的精神内涵、审美意蕴、哲思深度或超越感官形式的纯粹艺术生命力。它是音乐的灵魂,是使其真正伟大、具有永恒魅力的根源。

具体体现:

内在结构与逻辑之美: 超越感官刺激的音乐内部组织所展现的和谐、平衡、张力、发展逻辑所蕴含的理性或数学之美(如巴赫的赋格)。

深邃的情感表达与人性洞察: 超越具体情绪,触及人类普遍存在的深层情感状态(如贝多芬晚期弦乐四重奏中的悲悯与和解)。

哲思与精神境界: 音乐所承载或引发的对生命、宇宙、存在、信仰的思考与感悟(如马勒交响曲中的生与死、自然与宇宙)。

纯粹的形式美与抽象意境: 剥离具体描绘和情感标签,纯粹由声音运动本身构成的审美境界(如某些简约主义或印象派作品)。

演奏/创作中的“气韵”与“境界”: 表演者或作曲家赋予作品的独特精神气质、生命力和无法言传的艺术高度。

超越时代与文化的共鸣力: 那些历经岁月洗礼,依然能打动不同时代、不同背景听众的核心艺术价值。

解读重点: 追寻音乐的终极意义、精神高度、艺术纯粹性和永恒价值。它要求我们超越对技巧(形)和具体情感/故事(影)的执着,去感受音乐中那种难以言喻的、直抵人心的、体现生命或宇宙本质的力量。如同“神”是生命的主宰和归宿,音乐的“神”是其内在生命力的源泉和终极追求。

三者关系在音乐解读中的体现:

依存与互动: “形”是基础,没有具体的声音形式,“影”与“神”无从依附和体现。“影”是“形”在外部世界的投射和反响。“神”则蕴含在“形”的精妙构造之中,并通过“形”的展现而显露,其高度也深刻影响着“影”的深度和持久性。伟大的音乐作品往往是“形”、“影”、“神”高度统一、相互成就的典范。

层次递进: 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可以是一个从感知“形”(声音、技巧)→ 体验“影”(情感、联想、文化)→ 领悟“神”(精神内核、艺术本质)的递进过程。但最高层次的欣赏往往是三者交融,瞬间把握整体。

张力与超越: “形”可能追求技巧的炫目(如某些炫技作品), “影”可能追求即时的感官刺激或流行效应(如某些口水歌)。而“神”则代表着对前两者的超越,追求更本质、更永恒的艺术价值。陶渊明“神”的观念提示我们,理解音乐的终极境界,或许在于放下对技巧炫耀(执着于“形”)或外在名利影响(执着于“影”)的过度关注,回归音乐本身内在的生命力、精神深度与自然流露的真意。

举例说明: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结尾“欢乐颂”:

形: 庞大的交响乐队编制、人声合唱、复杂的和声进行、辉煌的旋律、强烈的力度对比。

影: 唤起崇高、博爱、普世欢庆的情感;联想到人类团结、自由、胜利;具有强烈的政治和人文象征意义;成为欧盟盟歌。

神: 超越民族和时代的对人类大同、精神自由与终极欢乐的礼赞;音乐中蕴含的不可阻挡的信念力量和超越苦难的终极救赎感;音乐结构本身的宏大气魄和逻辑力量所体现的崇高精神境界。

古琴曲《流水》:

形: 特定的古琴指法(滚拂等)、音色、散板与节奏变化、独特的韵律。

影: 引发对江河奔流、自然山水的生动联想;象征君子的德行(上善若水);体现文人雅士的情怀。

神: 通过音响模拟与抽象表现,传达对宇宙运行、生生不息的自然之道的体悟;在看似简单的音响中蕴含的深邃意境和空灵悠远的精神境界;古琴音乐特有的“清微淡远”所指向的超越尘世、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哲思。

结论:

运用陶渊明的“形影神”解读音乐,提供了一种深刻的、层次分明的哲学框架:

“形” 让我们关注音乐作为声音艺术的基本物质构成和技术维度。

“影” 让我们理解音乐的社会文化关联、情感投射和具体意义生成。

“神” 则引导我们追寻音乐最核心的精神价值、艺术本质和超越性的审美境界,追求那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内在生命律动与宇宙哲思。

这种解读方式提醒我们,欣赏音乐不仅是用耳朵听声音(形),用心感受情绪(影),更需要一种精神的投入和哲思的观照(神),去触摸音乐那超越感官与言语的灵魂。如同陶渊明最终通过“神”超越了“形”的短暂与“影”的虚名,音乐的真正伟大,也在于其内在的“神”——那种直指人心、贯通古今、体现生命本质的艺术精神。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返回顶部